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2年12月15日,贺龙率红三军越过川陕鄂交汇处"一脚踏三省"的鸡心岭,浩浩荡荡进入四川巫溪(今重庆市巫溪县)。红军在巫溪留下的故事,至今流传。战略转移8000里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红军主力及根据地武装发展到3万人。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大批军队向湘鄂西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三军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2.
<正>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1932年底,贺龙率红三军入川,进入今天的渝东南一带活动。1933年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湖北省咸丰县大村会议提出"创造湘鄂川黔边新苏区"口号和"占领酉、秀、黔、彭作为新的根据地"的策略路线,红三军向四川省酉阳县、秀山县、黔江县、彭水县一带发展。1934年6月,红三军进驻酉阳县南腰界,红三军司令  相似文献   

3.
正1933年夏,蒋介石重新集结重兵围攻鄂西边区,湘鄂边区根据地遭敌攻占,红三军再次失去依托,红三军由3万多人锐减到3000多人。为扭转被动局面,湘鄂西中央分局于12月19日在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决定放弃湘鄂边苏区,到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创建新苏区,把"恢复湘鄂边苏区"的口号改为"创建湘鄂川黔新苏区"。会议期间,红三军第二特科大队送来情报:国民党保安团长兼忠、丰、石清乡司令周化成部  相似文献   

4.
正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对湘鄂西苏区发起军事围剿,红三军(1931年由红二军团改称)在贺龙、关向应领导下,多次击退敌人围剿,壮大了根据地。1932年7月,国民党对湘鄂西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由于湘鄂西中央分局执行"左"倾冒险主义和单纯防御战略,红三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遭受重大损失,被迫于10月上旬退出洪湖苏区,于12月15日进入重庆巫溪、巫山两县。在重庆境内,红三军深入农户,发动群众,宣传革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1933年12月,红三军向渝东南方向前进,攻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5月14日,红三军走出的开国将军杨虎臣、樊哲祥、邓家泰的子女杨剑、樊小祥、邓秋林、邓东元等组成考察团来到巫溪,重走红三军小长征路,并考察投资项目。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巫溪通城长红村红军司令部驻地旧址土墙上的红三军政治部标语,居然是由樊小祥的父亲樊哲祥将军亲笔书写的。红三军到巫溪巫溪红三军革命遗址保存较好,考察团一行来到长红村,听取了讲解员关于红三军小长征战略转移到巫溪的艰难历程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湘潮》1985,(8)
一九三三年 1月1日率领红三军胜利攻占鹤峰县城,全歼当地保安队二百余人。 1月2日率军进驻太平毛坝,休息一周,贺龙和关向应提出:恢复湘鄂边苏区以鹤峰为后方向湘西发展,并首先占领桑植,为部队取得一个适于休息整理的地区。夏曦  相似文献   

7.
戴楚洲 《湘潮》2023,(2):43-44
<正>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得到部分恢复1932年10月,贺龙和关向应等人率领的红三军主力与夏曦等人率领从洪湖苏区突围出来的部分部队在湖北随县会合。10月下旬,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枣阳县召开会议,决定红三军向湘鄂边苏区转移。12月底,红三军进入鹤峰县邬阳关,重建鹤峰县第五游击大队和邬阳关区、乡苏维埃政府,完成由洪湖向湘鄂边转移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1932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的决定,红三军主力退出湘鄂西根据地,经豫西南、陕南,沿川鄂边境南下,历时两个多月,于12月到达湘鄂边的鹤峰地区。随后,红三军转战于湘鄂川边地区。壮歌飞扬的黔江1933年夏,红军流动游击于鄂川边时,黔江"神兵"(联英会)正处于被国民党反动军队击败的危险之中。1933年秋,黔江"神兵"代教龚昌荣和湖北宣恩  相似文献   

9.
正唐赤英,1903年出生于四川省大足县(今重庆市大足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他先后任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红三军参谋长、洪湖警卫师师长,参与指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第三、四次反"围剿"战斗。洪湖苏区被敌人占领后,他与军长贺龙率红三军经豫西南、陕南、川鄂边,到湘鄂边开展游击战争。1933年,因反对王明"左"倾路线,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1945年,党的七大追认唐赤英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10.
正"1934年夏,贺龙、关向应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进入黔东,建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同年10月,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抵达木黄镇,与红三军(会师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胜利会师。两军领导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在红三军军部——木黄镇水府宫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两军团统一行动。"  相似文献   

11.
正李万权,男,汉族,1971年7月出生,201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权超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先后获得"辽宁省道德模范""辽宁好人·身边好人"等荣誉称号。在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穷,曾是当地一眼望不到头的景象。"牛人"李万权却用养牛掀开了贫穷的屋顶,推倒了破旧的墙壁,不仅自己致富,  相似文献   

12.
正1928年和1933年,是贺龙元帅在革命战争年代最为艰难的两个年头。1928年,贺龙领导的红四军历经三起三落,仅剩91人、72支枪;1933年,贺龙率红三军从洪湖突围到湘鄂边区,1.5万的部队锐减至3000余人。在这两个困难关头,贺龙的目光都投向了一个叫"黑洞"的深山小镇——因神兵暴动而闻名于湘鄂川黔4省边区的"神兵窝"。他采取灵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南腰界位于重庆市酉阳东南部,与贵州省沿河县、松桃县、印江县以及重庆市秀山县接壤。这里曾经是红色的土地,是革命的摇篮。1934年6月,贺龙率领红三军进入南腰界,并以此为军事指挥中心和大本营,开展了开拓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为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建立大本营1934年5月8日,红三军奇袭彭水县城后,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认为彭水"背山面  相似文献   

14.
张杰 《党史纵览》2006,(8):25-25
老板:×们吃了你半坛咸菜几根大××××几根柴共补你黄豆六升红七师机炮连一排条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张特别的字条,那是60年前,红军经过四川省彭水县黄家坝时,留给老乡黄堂珍家的一张字条。1934年5月8日,红三军(后恢复为“红二军团”)在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的率领下,冒雨攻打彭水县城,全歼国民党军第二十一军第十三旅1个营,俘敌400余人,占领该县城,随后进入贫穷的苗汉杂居的黄家坝地区。当时,那里的老百姓还不了解红军,加上当地反动政府的宣传,老百姓都吓得躲藏起来,镇上到处都空空荡荡的。饥肠辘辘的红三军第七师机炮连…  相似文献   

15.
正1934年5月,红三军进入黔东。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枫香溪召开会议,作出了"建立包括酉阳、秀山在内的黔东特区"的决定。会后,红三军印发了大量文件,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抽调部队干部组织地方工作队,分赴酉阳、秀山、沿河、德江、印江、松桃等地发动和组织群众,组织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开辟根据地。  相似文献   

16.
正1934年8月,任弼时和萧克奉中革军委之令,率领刚刚组建的红六军团9700多人,从井冈山根据地突围西征。红六军团经湖南进入贵州后,与桂湘黔三省敌军和众多民团一路血战,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只剩下3000多人在黔东印江县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师。这就是中共红色战史上悲壮的红六军团西征。贵州第一战红军损失一个团1934年7月,为了摆脱第五次反"围剿"的困境,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中革军委派出6000  相似文献   

17.
一张字条     
正这是四川省彭水县黄家坝黄学珍老人珍藏的一张红军留下的字条。纸张早已泛黄、破损,经认真托裱,内容仍依稀可见:老板,×们吃了你半坛咸菜几根×××了几根柴共补你黄豆六升红七师机炮连一排条红七师,就是红三军第七师。这张字条是红三军第七师机炮连一排1934年路过黄学珍家时留下的。那一年,红三军在  相似文献   

18.
尹家民 《湘潮》2015,(7):9-12
颇具影响的美国《时代》周刊,在新世纪之初,评出1000年来"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100件大事,中国有3件事入选,其中之一便是长征。这让人颇感意外,却也反过来让我们更加珍视长征的伟大[1]。而中国最早的长征可以追溯到1934年9月的红六军团西征。1934年7月23日,红六军团奉令退出湘赣苏区,到湖南中部发展游击战争,准备与红二军团(当时称红三军)取得联系。  相似文献   

19.
1932年秋。 这天,天刚刚亮,周老嘴便喧哗起来。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红三军军部都临时设在这个乡村小镇里。 晨雾中,一位拄着拐杖的年轻红军干部施着伤腿,一步一拐地朝周老嘴走来,鲜血和泥水把他浸了个透,仿佛从血水里捞起来一般。他就是红三军警卫团年  相似文献   

20.
文俊 《红岩春秋》2006,(5):20-24
贺龙和龚渭清的故事在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导人中,贺龙是一位传奇人物。而他领导的红三军征战在重庆的过程中,与彭水袍哥首领龚渭清之间的传奇故事,早在彭水民间广为流传。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笔者于8月11日上午赴彭水县,在红三军驻地旧址(现彭水县委大楼前)采访了原县政协文史办副主任罗永国。他向我们讲述了这个传奇的故事。1922年5月,贺龙率领川东边防军警备旅驻防于涪陵、丰都、彭水、沿河等地,以清剿匪患,安定社会秩序。在彭水期间,他济困救贫,深受县内各界人士敬佩。彭水颇有社会影响的哥老会大爷龚渭清对贺龙尤为敬仰。贺龙也很欣赏龚渭清为人正直、仗义疏财,常常和龚渭清等谈论彭水的商业、教育等问题。两人还结为了“拜把”兄弟。10年后,已是红三军军长的贺龙为创建酉秀黔彭根据地,于1934年5月上旬率红三军奔袭占领了彭水县城。贺龙进城后,再次前往探望昔日好友龚渭清,不巧龚渭清外出未归。贺龙留下一张条子,并告诉他家人说:“我如今已参加了革命队伍——红军,专为穷苦人打天下,希望龚渭清能支持革命,奔向革命,走向进步。”龚渭清回家后,家人告知他贺龙来过的情况后,他拔腿就去追贺龙,但贺龙已带领红军西渡乌江,向黄家坝方向前进了。同年6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