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庆县加快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助力打造“梦幻余庆·高原水乡”水生态文明城市. 余庆县境内水资源总量达9.1亿立方米,有蓄水工程设施401处,总库容65.8231亿立方;有河流、溪沟67条,河道总长1059.9公里,水域面积60.33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1623.7平方公里的3.72%;湿地总面积198.98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2.25%. 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是余庆县委、县政府打造“梦幻余庆·高原水乡”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基础,也向余庆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固原市——着眼惠民生破解"水"难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固原市着力在破解"水"的难题上下工夫、求突破,坚持深层次研究,高起点谋划,全方位推进,全市水利事业取得新成效,呈现新气象。加陕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构建水资源配置、供水保障、水利防灾减灾、水生态保护、水管理制度五大体系,推进全市水利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70年来,黔南州水利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科学治水方略不断完善,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快转变,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民生水利惠及广大群众,为构建"生态之州·幸福黔南"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和支撑。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自古以来深刻影响着人类发展的历程。黔南州水资源相对丰富,总长约5000公里的河流、多年平均达1273毫米的降雨、327.7亿方的年总产水量,亘古延绵之水养育了勤劳、善良、生生不息的黔南各族  相似文献   

4.
艾勇勤 《当代贵州》2014,(32):46-47
正平坝县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小农水"、水利工程建设步伐,破解水资源"瓶颈",夯实发展基础,确保群众喝上"小康水",种上"铁杆庄稼"。水利兴,惠民生。近年来,平坝县在破解"三农"难题,拉长发展"短板"工作中,着力从"水"字上做文章,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小农水"、水利工程建设步伐,破解水资源"瓶颈",夯实发展基础,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确保群众喝上"小康水",种上"铁杆庄稼"。饮水工程让山区群众喝上"小康水"  相似文献   

5.
2012年,都匀市水利局将以加快水利发展为主线,以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为重点,以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加强水利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障,努力实现全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11年是实施水利"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2号文件精神,抢抓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重大机遇的一年。都匀市水利局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为都匀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防洪安全屏障和水资源保障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水美城市"建设是南平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建设美丽中国"精神,加快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创新实践。水利部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南平市先行先试,为全国推广"水美城市"制定标准、树立标杆。一创新"山、水、城、人"一体的"水美城市"理念一是彰显融合。以水为带、以水为脉,让河流、岸线、景观、道路、文化遗产与城市设施自然衔接,实现水与城、水与自然和谐,营造城市水利与景观协调联动的亲水氛围。二是重在经营。通过多元  相似文献   

7.
水利工作是一项投资大、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注重社会效益的工作,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配置、防治各个方面,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行管理各个环节,都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作为保障和支撑。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农十四师,面对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在推进"三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进程中,面临着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战略性转变的挑战。水利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水利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十四师目前水利建设队伍的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采取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5,(2):2+65
<正>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发展,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实施农村牧区安全饮水工程全覆盖,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推进"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围绕水生态文明建设,管好资源权,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探索完善水权交易制度,实行水生态文明制度。围绕创新水利工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农村建设有效载体的"四在农家"建设,必须深入践行党的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高瞻远瞩、科学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构筑农村精神高地,让广大农民群众也有文化的自觉自信。发端于余庆的"四在农家"前瞻性地对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而在贵州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引起中央主流媒体和中央党校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得到贾庆林、曾庆红、李长春、刘云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人》2013,(1):64
银川市2012年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区(市)关于加快水利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抢抓加强水利投入的历史机遇,按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原则,以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大水资源综合利用和高效节水灌溉力度、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紧紧围绕"节水、挖潜",加快骨干灌排体系建设、末级渠系节水配套和中低产田改造,坚持"大挖沟、挖大沟  相似文献   

11.
一、构建和谐社会对水利的内在需求 1.水利要为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水资源是生产发展的基本条件,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我市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和谐也不是"小国寡发"式的"和谐",而是惠及十几亿人口,全民共同享有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正余庆县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以善文化、美文化、乐文化为载体,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振奋精神,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红色文化、积善文化、群众文化孕育了余庆县"积善之家"的文化命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余庆县以善文化、美文化、乐文化为载体,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振奋精神,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相似文献   

13.
余庆深居贵州腹地,地跨乌江两岸,壤接遵义、铜仁、黔南、黔东南四地州市,占地1623平方公里,共21个民族28万人。迄今建县404年。 余庆虽小,但近年名声日益渐起: --贵州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的构皮滩水电站座落于县境中部。县内已建成乌江起始港--大乌江码头,通航运载能力300吨。滔滔乌江水正在变成黄金水道,余庆将成为贵州"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和通江达海的物货集散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5,(6)
<正>为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破解水资源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建立以大型水利工程为骨干,"毛细血管"相配套的水支撑体系,自治区水利厅结合水安全保障规划,制定了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推进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项目。近期要以国家确定的12项重大水利工程为依托,突出抓好在建和拟开工项目进度,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全力推进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自治区在2015年及"十三五"期间确定的重大水利项目22项,总投资  相似文献   

15.
正余庆县紧紧围绕"六区"新目标,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持续改善民本民生,全面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投资20亿元打造的"云上新寨"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即将动工;年通航144万吨的构皮滩水电站通航通闸工程即将建成;一批优强企业、示范园区竞相落户;余庆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成投用;大乌江港口物流园、智慧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余庆县审时度势,实现"十三五"崭新开局。余庆县委书记谭诤告诉记者,生态优良、城乡统筹、社会和谐是余庆最大的优势,在全省新一轮发展浪  相似文献   

16.
《唯实》2014,(8)
正太仓市在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中,突出群众满意这个标准,做好小型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河道长效管理、圩区标准化管理以及基层防汛组织体系建设四篇文章,推进安全水利、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现代水利"五位一体"协调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水和谐,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利综合保障能力。一、坚持"四个落实",推进小型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孟祥全 《奋斗》2014,(9):32-32
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对创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强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鹤岗市水务局依据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省"五大规划"和市"8528"总体发展战略,以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为契机,始终坚持以改革强动力、增活力、壮实力,科学谋划,真抓实干,初步实现了水利由侧重“三农”向工农并举、城市与农村兼顾、利用与开发保护并重的转变,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形成了“人水和谐”的发展新格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相似文献   

18.
《唯实》2014,(8)
正太仓市在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中,突出群众满意这个标准,做好小型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河道长效管理、圩区标准化管理以及基层防汛组织体系建设四篇文章,推进安全水利、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现代水利"五位一体"协调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水和谐,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利综合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把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水利事业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作为西部大省的四川,如何以此为契机,实现水利新发展呢?我认为,首先要根据四川省情和水利现状,确立科学的治水方略,顺应西部大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13,(32):51-51
10月25日至26日,由水利部景区办、贵州省水利厅共同组织召开的“2013水利风景区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讨会”在黔南州瓮安县召开。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九三中央原常务副主席陈抗甫,水利部原副部长翟浩辉和贵州省委政研室、贵州省水利厅、黔南州、瓮安县等单位有关领导出席。来自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林业局和山东、江西等省水利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北京林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侨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代表围绕“水利风景区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主题。探讨如何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不断提升我国生态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