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阜新市创新推出柔性引才新举措,出台15项柔性引才新政策,为集聚"候鸟型"人才提供政策支撑,借智借力助推振兴发展。创新引才方式,不拘一格"招贤纳士"。通过聘请顾问、挂职兼职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校企合作"引进一批。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相似文献   

2.
正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健康贵州建设正在全力推进。"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8月19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强调健康的重要性,并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卫生即民生。医疗卫生事业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块"短板"之一。对此,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表示,要"像抓教育一样下更大决心抓好医疗卫  相似文献   

3.
<正>《意见》规划,到2020年,全省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5人;新规划和建设三级医院30所,总量达到80所;远程医疗覆盖全省所有县级以上医院和30%以上的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月28日下午,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在贵阳召开,会上发布了《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打造健康贵州,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贵州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在会上明确要求。多项举措优化资源配置看病难,究其原因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重点专科少,医疗人才稀缺。看病挤,源于优质医疗资源供不  相似文献   

4.
贵州新语     
<正>以人为本,身体健康是根本。要坚持目标导向,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打造健康贵州,让各族群众拥有健康的身体,享有健康的服务,享受健康的生活。——贵州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在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上说民族文化能"化"什么?你"化"不了别人,就会被别人"化"了,因此,民族文化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刘晓凯在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召开的"民族文化是贵州宝贝"  相似文献   

5.
正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贵州医疗卫生事业同样取得跨越式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像抓教育一样抓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大健康"为引领,着力打造"健康贵州"。走进六盘水市水城县营盘乡卫生院,只见门诊大厅宽敞明亮,设置有导诊台、急诊门诊、"一站式"即时结算医保窗口,墙上张贴着医疗扶贫政策解读……一个现代化医院呈现在眼前。2018年,贵州省卫生健康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个坚持"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10月30日,贵州民投润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惠水县宏鑫鑫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6家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贵州)在贵阳正式授牌。此次授牌,标志着黔菜入沪取得新成果,不仅进一步推动黔菜高品质发展,还拉动了农民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同时,进一步深化合作渠道,让贵州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借梯登高、借力发力、借船出海。  相似文献   

7.
正人才聚则事业兴,事业兴则人才来。贵州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连续举办人才博览会、省外知名高校人才专项引聘活动等,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不断形成人才向"黔"进、"孔雀"西南飞、"贵漂"正当时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8.
对和平解放北平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傅作义将军,对人才的培育极为重视.他常说:"夫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学."1931年,他主政绥远时,深感人才奇缺.为了培养抗日干部、国家建设人才,傅作义在当时人力、物力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大办教育.他亲自兼任奋斗中学、奋斗小学校长,并表示抗战胜利后,将解甲归田,效法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的张伯苓,效法创办南洋华侨中学、厦门大学的陈嘉庚,致力于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9.
正国家新一轮医改后,贵州发出了"举全省之力打造健康贵州,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的动员令,省委、省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改革发展的意见》纲领性文件和若干配套政策举措,从顶层设计上高位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通过"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黔医人才计划"等形式聚才汇智,大力提升贵州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推动全民健康,打造健康贵州奠定了坚实基础。走进六盘水市水城县营盘乡卫生院,门诊大厅宽敞明亮,设置有导诊台、急诊门诊、"一站式"即时结算医保窗口……一个现代化医院的景象呈现在眼前。"现在的条件,是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营盘乡卫生院院长邱傕告诉记者,通过人才引进,卫生院在不到1年的时间迅速扩充,现有医务人员62人,极  相似文献   

11.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通过签订实施委省战略合作协议、创新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深入实施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保障了全省卫生健康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借力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强劲东风,不到两年时间,留学归黔创业者刘南余的公司签约合同金额已接近2000万元,企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未来,刘南余的愿望是能为"中国数谷"做一些实事。1月12日,贵州省第五批"千人创新创业人才"名单公布,留学回黔创业者刘南余名列其中。"创业是一部奋斗史,也是一个成长史。奋斗,需要一步步脚踏实地,收获要靠真诚来换取。"从2017年3月一个人创立企业,到如今有20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贵州华泰智远大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推动改革发展跨越当代贵州:2013年5月,贵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贵州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效果如何?夏一庆: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也是贵州的发展之基、转型之要和跨越之本。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4.
正"黔医人才计划"为贵州培养了一批学科骨干和医院管理人才,学员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同时搭建了贵州医疗机构与省外优秀医疗机构及专家交流合作的桥梁。70名医疗卫生骨干人才通过1年的学习培训带回273项医疗新技术和国内一流医院的管理经验,这是"黔医人才计划"第一期取得的成效。2016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启动"黔医人才计  相似文献   

15.
正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贵州卫生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像抓教育一样抓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大健康"为引领,着力打造健康贵州。2018年,是贵州省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个坚持"新思路,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卫计1133工程",全力推动全省卫生健康工作取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医疗卫生援黔系列帮扶行动,为全省培养了一批本土医疗卫生人才,有效提升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能力,为贵州人民众带来了健康福祉。如今,在贵州最偏远寨子,患者的病情也可能由院士诊断;相隔万水千山的"协和"与"贵医",办起"协和班";国家卫生健康委肺脏免疫性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落户贵州;地方病与少数民族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完成……2016年,为加快推进健康贵州建设,贵州发起  相似文献   

17.
正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贫困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2016年以来,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计委)与贵州省政府共同实施了医疗卫生援黔帮扶计划,通过"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黔医人才计划"等方式,大力提升贵州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推动全民健康,打造健康贵州,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口帮扶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强、质  相似文献   

18.
正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贵州强。贵州坚持把人才作为后发赶超的源动力,始终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大兴爱才识才敬才用才之风,建设人才聚集地和创业新高地,广聚天下英才,共推全面小康。自2013年起连续举办的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紧紧围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紧盯大扶贫、大数据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三名医生入选首期"华医纵横榜——中国最具影响力医生排行榜",填补了贵州在全国性医生排名奖项上的空白,是贵州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的有力佐证。10月22日,第三届中国医疗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会议公布了首期"华医纵横榜——中国最具影响力医生排行榜",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贵州医科大学校长、贵州省儿童医学中心(设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学术  相似文献   

20.
正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健康贵州,就没有幸福贵州。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表示,要像抓教育一样下更大决心抓好医疗卫生事业,"举全省之力打造健康贵州"。补齐卫生健康事业的"短板",是脱贫攻坚的一场硬仗。围绕健康贵州的建设目标,全省各级各部门聚焦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推行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