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贵州提出加快实施"3个1工程",即推动100个示范小城镇提档升级,培育和创建100个省级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加快推进全省1000多个小城镇高质量发展,促进山地特色城镇化进程。一山一水一小镇,一田一园一风情。贵州大地钟灵毓秀,深秋时节景致天成。10月25日,第八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暨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黔东南州凯里市召开,"高质量发展小城镇、建筑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成为响亮的主题。行走山水间,一批批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示范小城镇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
特色小镇     
近年来,贵州积极构建美丽乡村、绿色小镇、山水城市、和谐社区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蓝图,围绕“生态、生产、生活”下功夫,初步形成了具有贵州特色的小城镇发展经验. 7月2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拟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的公示》,贵州黔西南州贞丰县者相镇、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镇、贵安新区高峰镇、六盘水市水城县玉舍镇等1 0个小镇跻身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加上去年10月入选第一批全国特色小镇的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等,目前贵州已拥有15个全国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3.
正在新的发展起点和历史机遇下,贵州城镇建设从示范引领迈入特色提升,更加注重文化品牌培育,借力“文化+”促进新发展。2012年,贵州启动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驶入快车道。打造了一批彰显贵州地域特色、民族特点、时代特征的绿色小镇。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的“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中,贵州花溪区青岩镇、六枝特区郎岱  相似文献   

4.
"为生态留白,给山水留位,把城市绘成山水画卷."黔东南深入推进以人为本、以生态为底、以文化为魂、以工业为基的新型城镇化,用活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彰显地域特色. 数据显示,黔东南州有21个小城镇入选省级100个示范小城镇,13个示范小城镇列入全国重点镇.丰富的小城镇资源,为黔东南州新型城镇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5.
作为特色小镇建设先行省份,浙江特色小镇创建培育成效显著。基于产业空间重塑视角,分析探索浙江特色小镇发展动力和建设成效,提出"城镇化+创新要素"双驱动、"创新要素"主导驱动和"创新要素+"驱动三类典型模式。围绕模式特征构建特色小镇建设成效评估体系,利用2016年杭州34个省级特色小镇统计数据和层次分析法,对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进行评估比较,实证检验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和空间重塑效应,提出有效汇聚产业链和区位链的优势要素,推动产业高端化和区域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6.
吕跃 《当代贵州》2017,(50):12-13
今年8月,瓮安县猴场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传承长征精神,突出“千年古邑·记忆草塘”主题特征,近年来,猴场镇修建了风格各异的古草塘、龙见塘、马露塘等“十二塘”,恢复草塘双面大戏楼、旗山书院、牂(舸)楼、建安门及水东宣慰府等一批古建筑. 猴场镇的建设实践,是黔南小城镇发展的生动缩影.“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把管理和规划建设同步谋划,从小动作做起,提升城镇品味.”黔南州委书记唐德智强调.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黔东南州有13个示范小城镇列入全国重点镇,笔者以黔东南特色小城镇建设为切入点,分析总结其主要做法及成效,为我省特色小城镇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一、主要做法(一)科学定位,高起点规划特色小镇凯里市按照"针对实际、科学合理、统筹协调、抓好当前、兼顾长远"的思路,以增强特色意识和精品意识为重点,完成了《凯里—麻江中心城区下司片区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编制。丹寨县通过产品、业态、营销、服务、管理、交通等国际化路  相似文献   

8.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大有重要意义。"特色小镇涉及产、城、人等多个领域,是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同时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尤其是对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组织力带来了新的挑战。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党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汽车发展的特色,探索形成了以党建引领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发展新模式,推动了安亭汽车产业发展,促进了产业、城市和人文的深度融合,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杨明 《实践》2014,(10):46-47
在准格尔旗版图最北部有一个现代农业特色小镇,十二连城乡作为自治区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在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小城镇建设搞得有模有样。走入这个小镇,让人深深感觉到纯朴的乡土气息。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和要求,结合准格尔旗委政府安排部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二连城乡对近期发展定位经过慎重思考,把握了将来的发展重点,将“8337”发展思路贯彻落实到城镇化建设、服务民生的实际行动中。  相似文献   

10.
《当代党员》2007,(12):F0003-F0003
在巴南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东泉镇党委、政府坚持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严格实施“保护第一,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以建成西部一流的温泉小镇为目标,景区面貌不断变化。2006年被评为“重庆市最具特色风貌小城镇”,2007年11月侣日正式通过国土资源部和中国矿业联合会专家评审,获得“中国温泉之乡”称号。  相似文献   

11.
正示范小城镇和城市综合体为城镇化提"质"记者:2012年11月,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推进100个示范小城镇和100个城市综合体在内的"5个100工程"重点发展平台建设。目前,100个示范小城镇和100个城市综合体建设取得哪些进展?  相似文献   

12.
陈光飞  袁航 《当代贵州》2017,(50):40-41
贵定县按照“县城宜居、昌明宜业、盘江宜游、云雾宜农”的功能定位,统筹加快推进新巴、德新协调发展和“产城景文融合发展”的城乡发展思路,小城镇建设工作得到快速发展. 特色引领 2016年8月,贵定县入选全省首批20个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试点县,迎来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13.
特色小镇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浙江作为探索者、领跑者,积累了大量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坚持顶层推动下,不断深化改革,探索了"产城融合共生"的新模式,使特色小镇不仅成为推动浙江产业转型的突破口,也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兵团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要学习借鉴浙江经验,紧抓机遇、培育特色,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才能实现团场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也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建设特色小镇必须围绕布局合理化、发展集约化、产业特色化、企业高新化、小镇绿色化,延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营造生态链"五化四链"目标,  相似文献   

15.
作为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特色小镇正以蓬勃之势引领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浪潮。严格考核是特色小镇建设与健康发展的保障。本文以杭州特色小镇为例,就如何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展开研究,首先梳理了杭州特色小镇的考核制度,然后分析了特色小镇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六个方面提出了特色小镇考核的完善之策。  相似文献   

16.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六枝特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承办2016年第五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为契机,精心打造了"实业落别·多彩画廊""景文小镇·梦里家园·迎祥郎岱""柳岸水乡·古镇岩脚"等一批特色小城镇。一幅体现文化特色,软件与硬件有机统一、深度融合的六枝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7.
<正>"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产业兴镇百姓富、特色靓镇生态美,全面推动小城镇建设提质升级,高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近年来,贵州积极构建美丽乡村、绿色小镇、山水城市、和谐社区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蓝图,围绕"生态、生产、生活"下功夫,初步形成了具有贵州特色的小城镇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是特色小镇发展创新的根和魂,也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品质的保证。浙江省探索出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然而,安徽对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没有专门文件,正在探索与实践中。本文基于安徽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从建立健全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考核体系、创新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有效运营机制、打造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分层挖掘与整理示范标杆、完善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配套服务设施、强化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政策支撑等等不同维度、多层次探索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引导区和孵化器,促进安徽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盘锦市大洼区新立镇区域面积60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社区,有基层党组织23个,农村党员659名。新立镇先后荣获"辽宁省特色小镇""国家特色小镇""国家级产业特色小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等称号。"红色引领绿色,绿色拉动金色",是新立镇探索的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从打造过硬党支部、明晰党员标尺底线、厚植党群干群  相似文献   

20.
在祖国西部祁连山脚下、疏勒河畔、古丝绸路上,有一颗熠熠生辉的“塞上明珠”,这就是甘肃省玉门市的玉门镇,人们在追寻她古丝路文化的同时,更多感受到的是现代文明的气息。今天的玉门镇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应新世纪之约,奋发图强,使古老的边陲小镇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风姿。夯实基础 特色立镇经济是城镇全面发展的通行证。作为西部的一个小城镇,如何发展经济,玉门镇党委一班人走出去、请进来,做深入的调查分析。玉门镇自古就是一个商品集散地,如今第二座亚欧大陆桥──312国道、兰新铁路复线横贯全境,交通便利,隶属的玉门市是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