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读编往来     
<正>当代贵州杂志编辑部:我一直定期阅读《当代贵州》杂志,特别是旬刊改周刊后,《当代贵州》内容更丰富了,时效性更强了。"三严三实"活动开展以来,有关报道很多,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栏目,不知能否在《当代贵州》上开辟一个相关的栏目?我认为,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理应自觉接受"三严三实"的专题教育,以"严"和"实"的标准警醒自身、修正不足、干事创业,多为基层群众谋福祉。  相似文献   

2.
<正>当代贵州杂志编辑部:作为贵刊的"85后"读者,工作两年以来,我一直在关注《当代贵州》。通过阅读《当代贵州》了解当前省委、省政府工作重心,社会各界关注热点。贵刊的聚焦、改革、名家专栏、阳明茶座等栏目令我受益匪浅。2015年新刊拿到手时,发现《当代贵州》在版式、栏目上作了调整,感  相似文献   

3.
读编往来     
<正>当代贵州杂志编辑部:作为贵州省委的机关刊物,《当代贵州》一直以来都是贵州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新年伊始,欣闻《当代贵州》全新改版,并有幸拜读了2015年01、02两期新刊,欣喜更甚,将感受与编者、读者分享。翻阅新刊,变化体现在每一个细节。目录当中,特别将"基层行·当代视线"栏目独立处理,配以与主题相关的图片,使之更加醒目,更具吸引力。而正  相似文献   

4.
读编往来     
<正>当代贵州编辑部:作为《当代贵州》的一名忠实读者,我一直以来都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不仅看到了各级领导干部辛勤工作、躬身基层的身影,也感受到了文章的亲和力感染力。其中最喜欢的,当属贵刊的名家专栏。我常常陶醉于叶小文先生的"时事纵横"、金一南将军的"战略时间"、王利明教授的"法治视界"、徐圻先生的"人文哲思"……从字里行间感悟作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我深知做好宣传工作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为此我读过各种报纸杂志,但让我收获最大的还是《当代责州》。《当代贵州》出精品文章,文章有深度也有广度,让人记忆深刻。最近我读过2016年第17期《绿色发展生态富民》这组报道,文章展现了贵定县贯彻"绿水青山生态美,金山银山百姓富"的发展理念,让群众得到更多"绿色福利",有实例有高度,可读性很强。从中也可以看出记者采访客观全面,文字功底扎实。现在,我已经离不开《当代贵州》,阅读"当代视线·走新路"栏目,可以  相似文献   

6.
正自2004年《当代贵州》创刊起,我就一直是她的忠实读者。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曾在锦屏县林业部门工作,如今退休在家,我仍然阅读《当代贵州》。十多年来,我感觉《当代贵州》越办越好,尤其是封面专题非常有看头。比如,今年7月23日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纪念日,《当代贵州》在纪念日到来之际及时策划报道了"恋上黔东南"这一封面专题(2016年第28  相似文献   

7.
读编往来     
<正>当代贵州编辑部:我连续订阅贵刊五六年了,期期必看,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作为贵州人,我希望看到贵州的变化,《当代贵州》杂志满足了我及时全面地了解贵州的需求。《当代贵州》栏目也开设得比较好,稿件的质量比较高。爱之切,就不免求之苛,责之深。最近我看到2 015年第17期《"生态水城·绿色小康"放异彩》一文时,发现大标题下面的提要讲的是都匀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内容。我是黔南人,更加关心都匀,但这篇文章全文都是讲水城的发展情况,我认为这个错误犯得不应该。  相似文献   

8.
《普定县龙场乡构建山林防火长效机制》是我工作后模仿《当代贵州》文章风格写的第一篇工作信息,受到领导肯定。自此以后,更增强了我阅读《当代贵州》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1998年,《当代贵州》1月号上的一篇题为《通向富裕的天梯——记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的报道,描述了团结村草王坝黄大发带头绝壁凿渠的不凡事迹。20年后,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与当年的通讯员王淼相约,重访当年老支书、重走险崖探渠。岁月悠悠,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那份永不磨灭的精神之源。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我认为《当代贵州》“创刊号”具有以下特点: 1.《当代贵州》是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由原《当代贵州》、《贵州党风廉政》、《党建交流》、《贵州党的生活》4家刊物合并,重新组建创办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1.
读《当代贵州》,一些来自基层、关注民生的报道总是让人倍感亲切。尤其是"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按照"三贴近"原则,《当代贵州》的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采写了大量有价值的新闻稿件,反映了基层的新发展新风貌。作为党刊,这不仅体现了耳目和喉舌的作用,更体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我们欣喜地看到,《当代贵州》跑机关、泡会议、抄文件的稿件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记者带着责任和感情走村入户、真心实意地倾听百姓的心声。这是一种新的风尚,也是党刊走群众路线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2.
当你拿到一本杂志爱不释手、并且期盼早点读到下一期时,你便对其钟情了。我对《当代贵州》就是这样的情结。2005年时,我还在一所山村小学任教,偶然在办公室里发现了《当代贵州》,从此她就像朋友一样伴随着我。后来我成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可以说她既是我工作上的引路人,又是我做好工作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3.
李盈 《当代贵州》2010,(7):18-19
<正>《当代贵州》:您认为信息化建设对贵州有什么重要意义?朱华:一句话,信息化是贵州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撑杆"。最近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邀请,我写了一篇文章《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我在文章里面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是阿基米德的三大名言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代贵州》的忠实读者,当我打开2012年第1期杂志的时候,欣喜发现《当代贵州》新年换新颜,于是迫不及待地在各栏目间"穿越"了一遍,新版式、全彩版,给我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新栏目给我带来新视野、新收获。  相似文献   

15.
桑林峰 《新湘评论》2012,(16):15-15
2009年,我在贵州参加《当代贵州》创刊5周年庆典时,就“党刊如何吸引读者”这一话题采访过郝安社长,也算是我与《新湘评论》的第一次谋面。  相似文献   

16.
读者评刊     
《当代贵州》是一扇让外界了解贵州的窗口我是一名在北京读书的贵州籍学生,从大一起就收到了赠阅的《当代贵州》。在此,感谢当代贵州杂志社对我们在省外求学的莘莘学子的关怀,你们的工作作风令人感动。每当我收到从遥远的家乡寄来的《当代贵州》,仿佛就见到了故乡、亲人。两年来,《当代贵  相似文献   

17.
桑林峰 《学习导报》2012,(16):15-15
2009年,我在贵州参加《当代贵州》创刊5周年庆典时,就“党刊如何吸引读者”这一话题采访过郝安社长,也算是我与《新湘评论》的第一次谋面。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代贵州》的忠实读者,感受到最近每一期的文章在新闻的时效性、可读性等方面都在不断地提高,"越来越有读头"。这是党刊编辑时时强化修养、苦练内  相似文献   

19.
读编往来     
<正>《当代贵州》编辑部:在我看来,"基层行·当代视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栏目。还记得2014年的一个专题"观察宇宙",是讲落户贵州平塘县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的。整个专题通过浓缩精华的一段导言领衔,用综述、访谈、特写等多种形式剖析它的来龙去脉,呈现它对全国、对贵州、对当地的影响和改变,还专门用一篇文章来"溯源",让我一次性清晰、全面的了解了大射电望远镜,饭后闲聊时,朋友还笑我  相似文献   

20.
编读交流     
《当代贵州》应有网络版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新党员,在读了2004年第一期《当代贵州》后,感觉杂志上没有那种压抑感,信息量大,总体质量较高。但是作为贵州省委机关刊物,贵刊的网站还在延用原《当代贵州》的网站.这在对外宣传和CI形象上都十分不利于贵刊的发展。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特别是新闻单位更是应该利用好网络的优势,以此来加快自身的发展。希望在不久后就能够看见贵刊的网络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