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袁燕 《当代贵州》2016,(14):8-9
今天贵州人文精神的提出,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贵州多元文化的延续、继承和创新。1月13日,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在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弘扬贵州人文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这一贵州人文精神的提出,有助于贵州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  相似文献   

2.
正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今年初,省委书记陈敏尔强调要进一步弘扬贵州人文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秉持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贵州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可以让我们记住中国的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人经常说,我们是首善之都,要坚持首善标准,强化首都意识,以更大的努力,做出更多的贡献,展示更好的风貌。"首善"一词,出自《史记·儒林列传》。其中说:"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从那个时候,人们就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无论是思想的教化,还是风气的改观,都应该从京城开始。后来,"首善"则专指首都。再后来,也有人把某地的"最早之善"和"最大之善",称为"首善"。"首善"的"首",是个象形字。在金文字形中,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同志适时提出要大力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唤醒了贵州淬炼千年的精神资源,为处在历史性跨越时期的贵州,进一步明确了航向。一经提出,即在贵州各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共鸣和反响。经过半年多的讨论,理论界对于贵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人文精神的内涵、历史依据与当代意义,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本文拟从思想史的角度,谈谈对"天人合一、知  相似文献   

5.
王梅林 《当代贵州》2016,(43):44-45
正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铜仁市地税局以"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贵州人文精神为引领,将"知"与"行"、"学"与"做"深度融合,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有主题、知有深度、行有方向、做有成效。人文精神是一种深切的人类自我关怀意识,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类精神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一个团队生存发展和一项事业繁荣昌盛的根与魂。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铜  相似文献   

6.
正贵州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以两个中国哲学命题为核心,并对其做出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时代性与区域性阐释,表明贵州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到了巧妙的历史"接合点"。当前,贵州省委结合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及贵州的文化传统,以两个中国哲学命题为核心,提出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及其建设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贵州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我着重从"人文精神"的基本意思出发,进一步探讨贵州人文精神丰富、立体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正>每个人都有身边人,家人、亲戚朋友,来往较多的人都可算作身边人。领导干部当然也有"身边人",这身边人还格外受到重视。因为领导干部掌管一定权力,他们的身边人也和权力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有些联系明显清楚,有些联系却似有似无,若明若暗,很值得辨析一下。一起共事的领导班子成员,业务上的合作伙伴,虽然联系挺多,但一般不称作身边人。身边人首先是指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这些人不仅与领导干部经常接触,更在于有家庭、血缘、贴身服务的关系,有情  相似文献   

8.
<正>"孤独"在多数人、多数时候的语境里,是个贬义词。"孤",其字根的基本意思是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独",《孟子·梁惠王下》中有云:"老而无子曰独。"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分重视家庭、家族的社会氛围里,孤与独,都是相当凄惨悲凉的事情。后世对于孤独的理解日渐泛化,主要是指"孤单""没人陪伴"的意思。如此看来,"孤独"确实是一个有着贬义色彩的词。发展至当下的网络社会,我们应该不能再说"孤独"了。因为  相似文献   

9.
我们读王阳明,无须崇拜和神化,应该回到他一生经历,回归到知行合一的本源。毕竟,王阳明不是神,他也曾迷茫和彷徨过,也曾经历大小失败。正是因为他不同于传统认知中的"圣人",才使得"阳明热"突破了政治、思想领域。  相似文献   

10.
正前不久,各地各单位的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陆续召开。征求意见、谈心谈话、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环节,都对"善听"提出了要求。古人讲,"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愚者善说,智者善听"。"善听"自古以来都被视作一种智慧、一种本领。但事实上,很多人只听得赞美之词,却听不得逆耳的"箴言""真言",对"诤言"更是无法接受。党员干部不妨借民主生活会之机,练好"善听"这一基本功。  相似文献   

11.
刘婕 《当代贵州》2016,(38):34-35
正大力弘扬和践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有助于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增强认同感、自信心,提振精气神,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贵州人文精神的确立,有着鲜明的贵州标识。"天人合一"要求人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保护环境,折射出贵州各族人民以生态为本的价值观,反映了贵州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人文追求;"知行合一"注重"知"和"行"的统一,要求在认识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12.
汪建初 《当代贵州》2016,(13):26-27
正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倡导并践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深入挖掘王阳明思想学术的当代价值。"唯有构筑精神高地,才能冲出经济洼地",这是贵州省委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响亮口号。贵州条件艰苦,做成一件事,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更需要有一种在逆境中求崛起的精神。在"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的精神高地上,贵州广大干部群众创造了过去无法想象的成就。贵  相似文献   

13.
刘建明 《奋斗》2013,(5):62-63
正"出手"与"甩手",看似只有一字之差,可实质含义却大不相同。对于领导干部而言,面对矛盾和问题,是"出手"还是"甩手",往往考验着其党性观念的强弱和工作作风的优劣。那些善于"出手"的领导干部,从来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在矛盾和问题面前,总是积极应对,敢抓善管,锐意进取,克难攻坚,无不充分体现了一种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勇于担当  相似文献   

14.
正"要进一步弘扬贵州人文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鼓励全省人民。"知行合一"是明代先贤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所形成的哲学观点,不仅对贵州文化影响深远,而且得到古今中外专家学者高度认同。"天人合一"不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做弘扬人文精神的贵州人必定要"正能量在先""道德在先"。  相似文献   

15.
哲学家王阳明提出了一个哲学名词--"知行合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要坚持"知行合一",知于心诚于行,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正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人文理念(一)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与生态观历史上,贵州长期受到荆楚文化、中原文化的影响,贵州各族人民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理念。在许多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人与万物统一的思想。人们认为人与自然万物同源同种,人应该感激、亲近和热爱自然。如苗族传说中讲到,远古时候从枫树里生出蝴蝶,蝴蝶生下十二枚蛋,其中一枚蛋孵出了人类的祖先姜央,而另外十一枚蛋则生出雷公、龙、虎、蛇、象等,进而生万物。侗  相似文献   

17.
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整体视野观与实干行为观的有效结合。"知行合一"意味着"知"与"行"是一个整体,合一并进,对于共产党人而言,这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求真务实传统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知行合一",旨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形成实干担当的良好政治风气,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传统,提升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以更好适应新时代特征,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其实,"猴年马月"原来是写作"驴年马月"的。《汉语大词典》未收"猴年马月",却收有"驴年马月",释义为"不可知的年月"。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生肖的文化,希腊、埃及、古巴比伦,都有驴的生肖属相。而在我国和印度,说驴年便纯属子虚乌有了,所以"驴年马月"就是"没有期限"的"不可知的年月"。至于人们最终没有采用"驴年马月"而选了不恰当的"猴年马月",那应该是语言的一种误用,因"猴"是开口呼,"驴"为撮口呼,"猴年"念起来确实要比"驴年"响亮得多。  相似文献   

19.
刘庆鹰 《当代贵州》2016,(19):36-37
正"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山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州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贵州各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是贵州各民族坚韧性格的代表,是贵州各民族辉煌成就的摇篮。读过这样一首诗:贵州的崇山峻岭,似浩瀚的海洋;贵州各民族兄弟像一艘艘战舰,正在破浪远航。他们哟,风尘仆仆,经历几度沧桑;他们哟,昂首巍巍,擎起民族瑰宝的太阳。他们跨岭越谷,笑迎万里风浪;他们飞驰在岁月的长河,目光向着前方……王阳明曰:"天下之山,萃于云贵。"大山的乳汁滋养了贵州各族人民,锻造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山魂,贵州面貌的每次改变,无不镌刻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烙印。最近,笔者一气读完王华的长  相似文献   

20.
娄果 《当代贵州》2016,(43):42-43
正修文县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抓好县乡村集中换届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讲规矩、守纪律,讲政治、顾大局,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风气。"‘两学一做’,基础在学,重点在做,关键要知行合一。修文县作为阳明文化的发源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修文县委书记蒋志伦表示,修文县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以"五个知行合一"为目标,引导党员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凝聚建成全面小康的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