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侦查取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司法实践中,一些侦查人员由于证据意识不强,在办案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导致证据的证明力下降甚至无效,降低了办案效率,影响了办案质量。提高侦查人员的证据意识,一是侦查人员应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证据第一”的思想;二是要强化侦查人员依法取证的观念;三是侦查人员要提高收集证据、审查判断证据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能力;四是公安机关应建立、健全各种工作规范和制度,促使侦查人员不断提高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2.
证据的收集对于刑诉活动的进行至关重要,在新的取证制度下由于侦查人员思想的滞后和立法中关于及时取证规定的空白,使得因证据不足的疑难案件日益增多。树立侦查人员正确的取证意识和完善有关及时取证的立法监督是新形势下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了完善,明确了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情形,规范了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程序。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是落实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背景下侦查人员履行诉讼职能的重要手段,是保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侦查人员出庭的诉讼地位是特殊证人。为了化解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难题,侦查人员应当规范取证行为,主动配合检察机关完成对取证行为合法性的证明;立法应当赋予侦查人员作证豁免权,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侦查机关应当改革现行考核机制,用定罪率替代破案率,并将法院对证据的采纳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2010年发布的"两个证据规定"和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对于证人证言的取证方式和审查判断等进行了规制,但在侦查实践中,证人作证的情况仍不理想,向证人取证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障碍,制约了案件公平正义的实现。在"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背景下,证人证言的取证工作需从法律规定、侦查人员、证人自身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侦查取证是指侦查机关及侦查人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固定、收集证据的行为。目前我国的侦查实践中,取证的客观性、合法性、结论的唯一性等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反映出人们对侦查取证的对象存在模糊认识,在取证观念上存在误区。应强化科学意识、程序意识、证据审查观念和证明意识,以提高侦查取证水平。  相似文献   

6.
证据合法性证明应当包括取证主体合法、程序合法、取证方式合法、证据形式合法四个方面;对证明责任应采取动态证明责任分配,包括被告人的疑点形成责任和控方疑点排除责任。被告对疑点形成的证明应当达到优势概然性标准,控方疑点排除应达到排除一切合理怀疑标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定还需进一步建立诉前证据展示制度和完善侦查人员出庭两项制度。  相似文献   

7.
新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实施,对侦查工作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侦查取证工作受到的影响更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侦查人员、侦查部门应在新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下针对新形势、新要求采取侦查取证新对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确立为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方向。"以审判为中心"给刑事侦查工作带来更高的调查取证要求、证人鉴定人出庭比例上升、公安侦查人员出庭的压力增大、不起诉及判决无罪的案件增加、辩护律师与公安机关的对抗性增强等诸多挑战。公安机关必须多措并举,转变执法理念,全面提升取证能力,提高证据质量,确保侦查移送的案件经得起庭审质证和法律的检验。  相似文献   

9.
论入室盗窃案件的证据收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室盗窃案件的证据具有甄别难度大、高隐蔽性、种类多样性的特点。对于该类案件证据,存在证据收集未按照法律规定程序操作、取证不及时、对证据的证明力认识不足和证据链不完整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提高现场勘查质量,采取不同侦查行为收集多种形式证据,审查判断是否形成证据链,侦查人员要有长期经营的意识,既要收集定罪证据也要收集量刑证据等。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施行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所以对电子证据的采信也应当严格遵循传统证据的三标准原则:即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由于电子证据存在隐蔽性和易于篡改性的特点,侦查人员必须规范电子证据的现场取证。  相似文献   

11.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有利于贯彻直接言辞原则,抑制侦查人员非法取证,排除非法证据,推进庭审改革,提高诉讼效率。但是,因受司法体制、考核机制、法律认知、诉讼观念的制约,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运行效果不佳,普遍存在出庭率低、流于形式等问题,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为此要摒弃特权思想,树立现代刑事诉讼理念;正确理解法律规定,认识到现有法律制度已赋予侦查人员证人身份;改变公检法关系,构建庭审中心主义诉讼模式;以刑事诉讼价值为导向,改革侦查人员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从表面上看是强化法官在刑事诉讼中的核心地位,实质上是强化证据的审查和判断,严格落实证据裁判原则和直接审判原则是其题中之义。侦查机关承担着收集证据的重要职责,其证据供给质量直接影响刑事诉讼的运行状况。从证据审查实践来看,侦查机关取证问题主要集中在取证不全面、取证不规范和取证不严谨三个方面。侦查机关证据供给乏力存在多种证据表现,包括笔录类证据制作、书证提取、讯问、鉴定检材的提取和邀请见证人制度等方面。为了强化侦查机关的证据供给,需要围绕证据审查制定举措。除提升侦查机关全面取证、规范取证和严谨取证的自觉性外,还应当加强侦查人员以外的外部审查,通过创新证据审查机制来保证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据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13.
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侦查中,由于犯罪嫌疑人人数众多、证据形式多样化且多为电子证据,特别是在跨国(境)联合侦查中,法律制度不同,侦查方法、技能、语言不同,现场取证活动往往面临较大困难。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侦查的现场取证,首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详细查明现场情况、加强跨国(境)联合侦查中双方的协商沟通、做好现场取证的物质准备;现场取证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很可能逃跑或毁灭证据,侦查人员应采取措施控制现场及犯罪嫌疑人,同时,为确保证据的有效性,必须规范实施取证活动。  相似文献   

14.
侦查取证是侦查机关及侦查人员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收集、固定和提取刑事证据的行为,是刑事诉讼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侦查取证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辅警职责权限不明、缺乏专业的电子取证人员、现场勘查质量不佳、"口供中心主义"依然存在、缺乏完备的实物证据搜集程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了冤假错案的发生。研究侦查取证环节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践行"审判中心主义"、提高电子取证能力、提升现场勘查专业水平、掌握必要的审讯技巧、加强取证监督机制建设,这将有利于提高侦查机关的取证能力和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司法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5.
证据是案件侦破的关键。侦查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证据意识,现场勘查取证工作,要深入细致,物证鉴定要认真准确,体现证据的惟一性,确保取证的完整和诉讼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证据是刑事侦查的核心和刑事诉讼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刑事侦查与刑事诉讼过程就是收集、保全、审查判断及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惩处犯罪的过程。目前,刑事案件办案质量不高、侦查取证效率偏低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既有侦查人员证据意识薄弱的因素,也有侦查机制和诉讼结构存在缺陷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侦查取证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及其相应对策的角度出发,提出强化侦查人员证据意识的途径以及推动相关立法、诉讼体制改革与完善的一些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10年7月1日实行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在原有法律基础上有了突破性规定,证据的合法性、证明力及证明责任的要求更为严格,检察机关应通过强化检察官职业意识、完善运行机制、规范侦查人员出庭制度.建立相关考核制度等方面入手,增强证据意识和责任感,始终把案件质量作为检察工作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8.
证据是刑事侦查的核心和刑事诉讼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刑事侦查与刑事诉讼过程就是收集、保全、审查判断及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惩处犯罪的过程。目前,刑事案件办案质量不高、侦查取证效率偏低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既有侦查人员证据意识薄弱的因素,也有侦查机制和诉讼结构存在缺陷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侦查取证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及其相应对策的角度出发,提出强化侦查人员证据意识的途径以及推动相关立法、诉讼体制改革与完善的一些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刑事审判对公诉证据的要求是证据和案件事实之间有关联性、合法性,并且要达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检察、公安侦查取证过程中常见的证据瑕疵既有关联性方面的问题,也有合法性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改变公检法之间"消化"案件的做法、提高侦破案件的证据意识和技术能力,是我们提高取证和证明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物证"在证明案件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刑事案件"物证"主要依靠刑事技术发现、取得,是保障案件质量的关键。强化刑事技术取证路径主要有:树立证据中心意识,强化刑事技术取证的规范要求;完善刑事技术取证的相关制度机制,促进刑事技术取证功能更好地发挥;加强刑事技术人才的引进,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增强刑事技术取证力量,推动侦查阶段能力与水平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