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以"三变"改革为基础,将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清算核资量化,做好群众股权分配,探索利益联结,形成小康田园综合体改革模式。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土壤贫瘠、水源缺乏,是典型的喀斯特石山村。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积极探索"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模式,以党建为引领,突破环境制约,率先在铜仁市实现"全民  相似文献   

2.
<正>潼川镇解放村是三台县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试验田"。2010年起,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该村闯出了一条集观光旅游、生态农业、商贸服务为一体的致富之路,将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幸福新村、和谐新村,2013年被网友评为绵阳"十大最美乡村"。2010年村党组织换届,我们鼓励在外闯荡多年的刘世伟参与村党支部书记竞选。刘世伟响亮提出了"修建出村水泥路、解决用水问题、带领村民致富"三个目标。在前两条承诺迅速兑现后,为  相似文献   

3.
正"现在,喝水不用人挑,煮饭不用柴烧,走路不脏鞋,办事不用跑,这些都离不开村干部的辛勤付出。"思南县关中坝街道红石梁村村民袁子顺高兴地说。2017年,红石梁村人均纯收入达9300元,村党支部被铜仁市委、思南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袁子玖介绍,红石梁村以"美丽乡村"行动为抓手,创新实施党建强村、产业兴村、"三治"治村、文旅富村、生态美村"五  相似文献   

4.
<正>大方县通过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走出了一条"城市支持农村、机关帮扶基层、强干带领弱村"的特色之路,实现了惠及基层民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强化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共赢。雨冲乡金星村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流转土地225亩建成"聚金缘家庭农场"。该农场正式投产后,每亩可产葡萄4500斤以上,届时可带动周围群众人均年增收7500元以上;理化乡长春村在"第一书记"方光显的带领下,村集体经济由原来的"空壳村"变为"丰满村"。这两个贫困村  相似文献   

5.
<正>村集体经济是办好农村公益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一、村集体经济在决胜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一)村集体经济弥补了公共财政对自身无力脱贫"兜低保障"不力的"短板"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开始,到2016年仅仅用了三年时间,村集体经济从"空壳村"发展成为拥有资产1000万元,经济收入达400多万元的富裕村。2016年,  相似文献   

6.
正宁晋县纪昌庄乡从建强农村"三支队伍"入手,加强农村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实施了"一挂三促"工作法,即每两年选派一批优秀农村青年人才到村"两委"挂职,促进农村"两委"班子结构优化,促进农村事业发展,促进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成长。畅通渠道"选"。面向全乡公开选拔标准,挂职干部要符合45周岁以下、高中学历以上、没有违  相似文献   

7.
正"老百姓富起来了,就是我们党员干部最大的获得感。"思南县张家镇党委副书记何军说。思南县以党建引领、市场主体、社会推动、保障权益为基本原则,积极探索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股金服务社(农民资金互助社)"三社"联动融合+春晖社的农村综合改革。2014年,张家镇檬子树村成立了首家合作社——"益佳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集体入股创建合作社的方式,由党员干部带头、群众采取"土地入股"模式,集中打造食用菌产业  相似文献   

8.
敖祖 《党建与人才》2003,(12):35-35
赤峰市敖汉旗木头营子乡党委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工作中。按照旗委“抓党员产业化带头人队伍建设,促发展;抓党员经纪人队伍建设,促流通;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促服务”的“三抓三促”活动部署,组织全乡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种草用草、种草养畜、粮畜并举”的产业化经营新路子,实现了党的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 舞龙先舞头。乡党委组织全乡6个村的党支部班子学习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9.
青杠坝之变     
正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绿色发展,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4万元,村级集体经济达1000万元,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初夏,走进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宽阔的村道两旁,香樟、桂花树有序排列,茂林修竹之间,一栋栋传统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开满各色鲜  相似文献   

10.
《党员干部之友》2012,(5):14-19
全省已选派2.6万名"第一书记",帮包1.8万个村、社区等基层单位抓党建促脱贫力争三年让90%以上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不实现脱贫目标,帮包单位不脱钩、干部不撤回"我志愿到贫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牢记党的宗旨,继承党的传统,弘扬党的作风,坚定信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廉洁自律,争做攻坚克难的先锋、引领致富的模范、服务群众的标兵,让组织放心,让群众  相似文献   

11.
正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探索"三聚三建"发展模式,向改革要动能、向产业要红利,初步建成"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小康田园村。2002年,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如今的青杠坝,环境幽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以来,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以改革为重要抓手,汇聚组织、市场、社会三种力量,开拓创新、苦干实干,经过4年多的努力,建成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小康田园村。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辖6个村民组,共228户1058人,耕地面积820亩。自2012年以来,青杠坝村党支部探索实施"三动三聚三提升",即党建带动,聚组织力量,提升向心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思南县全面启动村级集体经济"破零行动",围绕扩源增收做足文章,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打通同步小康"主路径",培育出一大批村强民富的美丽乡村。"三三四"分配,村社一体实现抱团发展。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党支部将深化农村改革与精准扶贫全面脱贫相结合,探索出集体与村民共同入股开办村企的"村企村社一体化"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群众创收与集体增收"双赢"。  相似文献   

14.
朱桂云 《当代贵州》2014,(10):36-37
正安顺市"四千工程"旨在通过选派1000余名市县机关、事业单位"一把手"到合并的1000余个村挂任村第一书记,帮助1000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前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美元以上。安顺市着眼同步小康大局、攻克农村难点,实施"四千工程"重要举措,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和农村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正确的路径上踏石留印、在行之有效的举措上  相似文献   

15.
正针对基层组织弱化、集体经济空白、社会治安混乱等突出问题,2014年以来,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依托党建聚民、产业富民、治理安民,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大提速,先后被授予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五好基层党组织""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党建亮"统"招,民心从散变聚。查摆党组织软化、弱化、边缘化等问题6类17项,分类制定问题、任务和责任清单,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推行"支部带动促转型、支书带  相似文献   

16.
桑宏波  王春苗 《实践》2009,(5):30-30
由上世纪八十年代人均收入不足800元,村集体外债高达20多万元的"穷村",到现在全村人均纯收入6300多元,集体经济以每年40多万元的速度递增、"三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的"小康村",这一切都凝聚着开鲁县人大代表,开鲁镇西关村党支部书记王财的心血。任党支部书记20多年来,王财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极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开鲁镇每一个农民。  相似文献   

17.
正初夏时节,走进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山清水秀、草木葱茏,山乡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2015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不到4000元提高到8000元,村集体经济从两年前的不足4万元增加至2015年的80万元,过去的穷山寨变成了和谐富裕的"小康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而在两年前,塘约村还是一个二类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变化,源自安顺市以"三权"促"三变"改革为抓手,深化农村产权  相似文献   

18.
正为全面准确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以及中央、省市委对于农村工作的新要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西宁市抽调2245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深入全市912个村开展"两讲三促"百日活动,在田间地头以讲政策、拉家常、办实事等方式与村民一起追忆生活变化,描绘美好未来。在访贫问苦中了解民情,在把握实际中推动发展,以真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贵州省思南县大坝场镇小德浩村实施了农民承包的土地整村流转,由农场集中经营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成效显著。2014年,小德浩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比改革前的2013年的3765元增长了46.08%,一举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一、小德浩村土地经营模式改革主要做法与经验(一)穷则思变,改革旧有经营模式针对绝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在家老弱病残农民无力耕种土地,导致大片土地撂荒状况,小德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19,(24)
正中共七台河市委坚持以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有效提升了农村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抓整顿升级,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市委印发《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对全市220个村党组织进行了分类定级,共确定"较差"村党组织34个,逐个抓好转化提升;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分类定级较差村党组织整顿转化提升工作的通知》,采取县级领导包村、派驻第一书记和工作组的方式,加强对"较差"村党组织的整顿力量;深入开展村"两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