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居民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环境中抑制消费的因素太多,本文通过对收入环境、供给环境及消费环境约束下居民消费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克服环境约束,有效拓展城乡居民消费空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党中央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其理由:生态文明理念是时代发展经验的总结;历史教训不能忘记;能源资源日渐短缺;生态环境容量约束加大。  相似文献   

3.
所谓环境友好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没有环境友好,发展就不可能持久,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就无从谈起。随生产总量、消费总量的快速增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渐突显,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受到资源状况、能源供给和环境承载能力的严厉约束。只有把生产增长、生活富裕与保护环境、尊重生态,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联系起来,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求得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才有坚实的基础。要实现环境友好,必须十分注重价值理念、经济增长方式、生活消费方式、环境治理战略、环保立法重点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促进生态消费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生态消费领域存在着生态消费需求力不足、消费水平偏低,生态消费支撑力不足、消费环境欠佳,生态消费供给力不足、消费增长受限等问题。突破当前生态消费的困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通过强化生态消费教育、引导消费需求合理化,提高生态消费支撑强度、推动消费环境规范化,推动生态产品供给侧改革、实现高水平供需平衡,以促进生态消费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省消费存在问题原因和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目前,全国经济发展已由供给约束主导变为需求约束主导。对于我省来说,投资和消费的增长目前仍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因此,对我省消费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切实措施扩大消费,对于促进我省在“十一五”期间、未来更长时期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国际经济形势空前复杂、国内最终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以及资源环境紧约束等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态势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把增长切实转到主要依靠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和内需消费上来,着力夯实生态经济基础,推进绿色发展,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运动,统一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7.
新常态下我国消费成长呈现出新的特征——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行为的理性化,消费产品的服务化和消费方式的现代化等;同时,也面临系列的供给约束——公共品供给不足、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服务性消费供给不足及消费环境不良等。由此,新常态下中国消费成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应以推动消费政策供给方式转变为关键,以扩大公共品供给、完善产品供给体系和优化消费环境等为重要内容,扭转供需错配,完善供给体系,推进消费成长。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地存续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所应提供的最基本的一项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也体现了政府消除土地资本化负外部性的职能要求。无论是城镇化带来的农地存续的现实压力,抑或是农地存续治理的当前困境,都反映出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制度供给、政策供给、财政供给、资源供给和治理力度上的短板与缺位。乡村振兴作为战略性顶层设计的确立,进一步强化了农地存续的基本公共产品性质,农地存续治理应回归政府公共性职能的基本面,健全"政治锦标赛"而非"经济锦标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并基于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要求,完善制度、财政与资源供给,推进农地存续治理的思路与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9.
生态利益有两种价值实现形态:资源物价值形态和生态功能性价值形态。生态利益供给增加生态利益总量,增进了全体社会成员的福祉。尽管生态利益具有公共属性,但并不决定供给生态利益就应当是低价甚至无偿的,相反,供给者对其供给的生态利益享有权利。在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的需求博弈中,对资源物价值补偿在现实治理中的无力以及日益升温的生态利益需求,使得生态功能性价值逐渐凸显其重要性。生态利益供给市场化补偿制度的构建不仅包括作为主体的市场交易制度,还应有作为市场交易前提的生态功能性价值评估制度与生态利益供给标准制度,此外,将生态利益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将有效地推进相关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三五"期间,必须高度重视三大国情约束条件:"半壁压强型"的巨大能源、环境、空间压力约束;"中等收入陷阱"历史性考验阶段的到来;最大发展中国家弥合二元经济走向"共富"过程的严峻现实挑战。解除供给抑制、放松供给约束是提高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变微观潜力为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建议优化供给侧环境与机制,立即调整人口政策,积极审慎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金融改革,切实以改革为企业经营创业活动"松绑"、"减负",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释放潜力托举经济质量"升级"式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础上,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报告则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地位,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党中央对形势的准确判断与超强应对能力,也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解析胡锦涛生态文明思想,将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成都农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从而使农产品市场从根本上摆脱了短缺经济状况,主要农产品供给已满足或超过市场需求,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这表明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由受资源的约束转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加强农产品的市场研究和预测,是减少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进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城镇居民是农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其消费需求量、消费结构及其消费趋势对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消费升级研究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的有益探索。研究发现,从供给侧来看,南京传统消费载体数量、规模稳居第一梯队,消费体验满意度高,但存在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从需求侧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扩大,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结构更加具备享受性、成长性、升级性的特征,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但存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放缓,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下降等情况。南京消费升级过程中存在"不敢消费""没处消费"和"不放心消费"等制约因素,建议实施消费能力倍增工程、消费环境提升工程、消费供给优化工程和消费意愿增强工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以现代服务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经济及其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巨大的区域和城乡差距的弥合等,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新需求的主要来源。但有效释放这些新需求,还面临着严重的"供给约束"与"供给抑制",在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供给侧的主要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制度供给、创新等方面,均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为此,必须深入推进供给端改革来创造新供给,以释放经济社会活力,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生态文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正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借鉴西方文化优质成分,在中西文化的接触中,实现消费价值观的转变,以生态文明消费价值观的逐步确立,破解今日世界之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无疑是探寻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路径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面临着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的两难抉择,面临着提高人民群众消费水平与节约有限资源的双重压力.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既不应像当前的一些发达国家那样过分地一味追求高消费生活方式,也不能简单地"节制消费".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用等基本消费应当是俭朴、实惠型的.当前的市场疲软是引导群众以科学、合理、适度消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大好时机.不能单纯依靠降低利率、实行消费信贷等措施鼓励对积压品的消费,否则,其结果只能是固化现有的产业结构,弱化市场调节功能,进一步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产品的积压.这就需要我们在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导下,积极探索出以可持续消费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增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主要呈现消费需求变迁的经济结构转型、投资需求变化的经济结构转型、出口需求变迁的经济结构转型、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变化的经济结构转型、资源环境约束的经济结构转型、化解各类风险的经济结构转型的六大新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城市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城市的发展必然受到资源与环境条件的制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城市中的任何活动都必须考虑资源和环境的生态承载力,不破坏其稳定机制。要发挥环境规划法律制度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中央适时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增长率,重在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把创新发展作为供给侧改革的基本遵循,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创新引领供给侧改革要从创新生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人才战略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组织参与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仅是国家实现共享发展的客观历史需求,还是国家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客观历史任务。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载体内容单一、可持续性不足、政策资源有限、参与程度不高、社会责任感薄弱是社会组织参与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主要障碍。在新一轮"供给侧改革"的实践中,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必须形成一种以项目共建的反馈机制、协同共赢的长效机制、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效益共创的激励机制、责任共担的协同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共生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组织参与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