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平美无涯     
杨戴彰 《当代贵州》2014,(32):32-33
正且兰故都今尤在,位于黔东南州西北部的黄平县旧州镇,有文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旧州镇多次为历代州、郡、府所在地,是战国时期的且兰国都,旧州明清时代的"古建筑文化",集宗教、建筑、古迹及生态于一体的旧州古建筑群异彩纷呈,神奇而厚重。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涵养水源区和天然生态屏障,黄平的奇山秀水铸就了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黄平拥有"中国洞中漂流绝景"野洞河,"贵州漂流特级金矿"飞云大峡谷,贵州"高原明珠"舞阳湖,"苗疆圣水"浪洞森林温泉,贵州第一古  相似文献   

2.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推动湘西自治州文化旅游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旅游是湘西发展的最大门路,科学把握新发展格局实践要求,切实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充分借鉴先进经验,精准做好顶层设计,强化重点项目支撑,以务实创新的精神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加快建设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3.
<正>以旅促农,工旅结合,带动三产,推进城镇化建设,荔波的全域旅游正促使绿色强县、绿色富民。行走荔波,处处皆景,步步如画。从空中俯瞰,24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绿色浸染。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9.55%,是地球同纬度地区生态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荔波共接待游客126.87万人次,同比增长58.47%;实现旅游收入10.89  相似文献   

4.
在湖北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战略中,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建设美丽湖北、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环。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绿色崛起的先导产业,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大旅游发展齬,对恩施州实现绿色崛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水城县围绕凉爽气候品牌、典型的喀斯特高山峡谷地貌、绚烂的民族文化等资源做足文章,以全域理念引领旅游发展,全力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盛夏7月,水城县海坪彝族小镇人气"爆棚"。"这里不仅天气凉爽,而且民风很淳朴,来了3天,每天都玩得很开心。"来自香港的游客陈国熙赞不绝口,"我是来参加火把节的。"今年的7月17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和陈国熙一起来参加火把节的还有  相似文献   

6.
正"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茶卡盐湖,平静的水面完美地与夜空辉映成趣,拍摄效果令人赞叹。于是,我爱上了茶卡,更由茶卡缘起,我邂逅了更多海西的绝美之地。"这是一位摄影师发出的感叹。今年夏天,青海的美食美景又在网络平台上火了,成了"网红"打卡地。在携程网最新发布的《6月全国旅游价格和人气指数》榜单中,根据网络在线预订数据显示,青海湖以及茶卡盐湖6月报名人次同期增长40%以上。其中,青海湖在6月旅游目的地人气涨幅榜单中排名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依托对旅游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开发,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让更多群众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助力多彩贵州跨越发展。清爽的气候、独特的山水、多彩的人文、优质的服务,吸引着世界游客一路向黔游。贵州顺势扬帆,起航全域旅游。今年上半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为3.51亿人次、3140.58亿元,分别增长36.6%、40.1%,实现了旅游经济持续"井喷式"增长,凸显着全域旅游发展的巨大活力。  相似文献   

8.
正黔南州将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来打造,以旅游"九大工程"为抓手,推动黔南旅游产业从高速增长向优质转变,以奋发赶超的姿态全力迈向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近年来,黔南州将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来打造,以旅游"九大工程"为抓手,即着力系统地建立宣传和营销机制工程、改造提升一批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工程、谋划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工程、完善配套旅游  相似文献   

9.
正依托境内山水林田湖的生态优势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安顺市西秀区通过旅游与休闲康养融合、旅游与活动节会融合、旅游与生活体验融合、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四个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实现"井喷式"发展。青瓦石墙,置身于屯堡古镇感受600余年的大明风情;漫步花田,眼间满是山里江南的秀美柔情。安顺市西秀区在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中,不断深化"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产业迅  相似文献   

10.
山西发展全域旅游打造文化旅游强省应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领域整合资源,多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力度,增强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多层次创新产品,多角度强化服务,通过"点"上着力、"线"上打造、"面"上构建,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点线面结合,倾力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多要素配置资源,多平台共享信息,着力打造最优全域旅游环境;多主体参与投资,多渠道强化融资,搭建好投融资平台,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多媒介宣传营销,多方位合作开放,着力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全域旅游体系;多层面统筹规划,多部门管理联动,切实做好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旅游业作为吉林省支柱产业的地位凸显,但还存在着全域旅游定位不清晰、产业规划不明确、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品质有待提高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吉林省发展全域旅游,需全面统筹,构建全域旅游主体功能区;产品发力,创建全域旅游产品体系;龙头引领,带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服务,构建吉林省全域旅游新形象;产业融合,发挥全域旅游产业粘性;全面保障,助力全域旅游腾飞发展;加强宣传,提升吉林省全域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六枝特区围绕"井喷式"增长目标,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催生出来的发展新动力,正在六枝城区、乡镇、村寨与农家间焕发生机。"这里的气候太舒服了,离我们又近,是避暑首选。"7月下旬,唐女士一家到"凉都"六盘水避暑,站在六枝特区牂牁江景区观景台,她指着眼前的老王山告诉儿子:这座山又叫老郎山,古夜郎的"郎"字就源于这个地方。  相似文献   

13.
正江口县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和全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境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民俗文化异彩纷呈,红色文化氛围浓厚,梵净山被誉为地球同纬度唯一"绿宝石",是世界自然遗产、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单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该县在"县域经济"视域下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值得探讨借鉴。一、突出三个优先,抢占全域旅游发展前沿高地(一)突出旅游发展优先  相似文献   

14.
从2015年8月正式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来,全国多地掀起了全域旅游发展的生动实践。对于具有先天旅游资源禀赋的阿勒泰地区而言,在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发展全域旅游试点城市后,制定了"以旅游产业为主体"的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全国全域旅游发展的创新实践。目前,阿勒泰地区全域旅游发展存在宣传不足、交通限制、产品单一、服务短板、管理滞后等问题,要在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市场主导作用、社会合力作用方面下功夫,积极探索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全面促进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围绕乌江文化、土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建设"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和"武陵山区生态旅游大县"。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8,(7)
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乌兰察布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以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为指导,以发展全域旅游、全年旅游、全类型旅游为目标,紧紧围绕打造"京郊草原·避暑之都"品牌,深入实施"旅游+"战略,高效整合资源,大力推动招商和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上规模、出精品,切实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宣传促销,  相似文献   

17.
长春市双阳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几年来乡村旅游业飞速发展,但面临着旅游产业概念缺失,缺少大旅游意识;旅游产品雷同,缺少文化内涵和特色;旅游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功能配套不强等问题。因此,双阳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未来发展要着力推动旅游产品由单纯观光型向休闲康体转变,旅游收入由单纯的门票收入向旅游产业多元收入转变,旅游管理由部门推动向社会综合管理转变;实现景区品质、景观环境、行业素质和群众收入四大提升,打造乡村旅游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8.
正青海省出台《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强化"多业融合、全域联动"来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全域旅游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补齐旅游业发展短板、推进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是建设省会城市、经济强市的战略选择。在这样的思路下,西宁市应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从旅游业的供给端发力,着力提升旅游  相似文献   

19.
"石龙昼夜转流沙,玉水金盆泼客鹾。"诗中的"玉水金盆",就是平塘县城之美誉。平塘县山水风光秀美,地质地貌奇特,民族风情浓郁。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平塘资源优势的独特,当数"天眼""天坑""天书"共同构成的三"天"奇观,与之遥相呼应的,就是全县境内的龙塘湖、古屯堡、咕噜跳月、观光茶园、康体养生基地、毛南民族风情等。串联起这些散落的珍珠,  相似文献   

20.
正"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全国262家入围单位中,花溪作为贵阳市唯一一家入选。花溪是一个久负盛名、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区,它有"状元及第"的钟灵毓秀,它有淳朴民风的自然祥和,它享誉黔中大地,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早在清乾隆年间,花溪公园就已初具雏形,抗战时更加声名远播。历史上不知多少历史名人、文人墨客醉笔留恋这美丽山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