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16,(4):66-67
正仁怀是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走廊、赤水河流域中心城市、省级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胜地。现已开发出盐津河度假区、茅台旅游区、赤水河吴公岩旅游区3大旅游区,60处旅游景观景点。被列入国家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开展大众旅游,实现旅游井喷式增长,是中央和省的战略部署。历年来,仁怀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提出"旅游兴市"主战略,构建"一心两带三区四游"(茅台镇国酒之心;赤水河酒文化旅游体验带、仁赤高速休闲产业经济带;盐津河度假区,  相似文献   

2.
正从《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的出台,到探索施行第三方治污、河长制、生态区域补偿等新机制,贵州赤水河流域环境质量逐年向好,荣获第二届"中国好水"优质水源称号。赤水河,是一条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不仅是长江珍稀水生物的生命库,还造就了绝佳的酿酒生态环境。时光流转,赤水河畔兴起了茅台、土城、丙安、大同等一大批古镇新城,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更是现代史上辉煌的军事篇章。2月4日,在"寻找中国好水"大型环保行动暨  相似文献   

3.
正边城赤水,与四川泸州隔河相望素有"川黔锁钥"、"黔北明珠"的美称是黔中融入川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地理偏远,交通闭塞",是过去外界对赤水的评价,也让赤水"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蓉遵高速纵贯全境,丹霞地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80.17%的森林覆盖率成为责州最"绿"的地方,新型工业、旅游产业方兴未艾,走生态路、吃生态饭、发生态财,赤水成为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典范,这座新兴城市正在黔北冉冉崛起。80.17%森林覆盖贵州最"绿"赤水处在神奇的北纬280线上,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奔腾的赤水河穿境而过,生态环境良好。赤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贵州西北部的赤水,有一条奔腾不息、神秘而美丽的河流——赤水河。赤水,因赤水河而得名,也因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出奇制胜而名扬天下。丹青赤水,一幅美妙的山水画,世间美丽的天堂。  相似文献   

5.
正赤水河谷国家级度假区全面提升赤水河谷的度假环境、度假设施和度假品质,打造具有标杆引领的国家级旅游度假目的地。赤水河蜿蜒流淌,河谷风景如画。从仁怀出发,海拔由接近千米渐次下降至400多米。赤水河谷沿河两边红色土壤聚集,山间林木茂密葱茏,丹霞地貌怪石嶙峋,堪称原生态亚热带森林博物馆。一座城,一湾河,一条路,勾画出赤水河谷非凡的美景轮廓。2017年,遵义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正式交工验收,  相似文献   

6.
赤水河流域的仁怀段,山青水秀生态美,业兴酒香百姓富.如此胜景,得益于仁怀市用实际行动,构筑起赤水河流域的绿色生态走廊. 生态与发展相得益彰 “既要让区域经济发展,又要保护赤水河生态环境.”仁怀市委、市政府提出: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要开改革先河,有效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一难题,推动两者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7.
正"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百年前,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的酒瓶摔碎,使茅台酒名扬天下。作为茅台酒的故乡,仁怀备受瞩目。仁怀之美,离不开白酒之兴。依托这一独特资源,仁怀坚持开发与升级改造并举,加速发展国酒茅台工业旅游、白酒文化旅游和红色文化旅游,并与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相结合,为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已开发出盐津河旅游度假区、茅台旅游区、赤水河吴公岩旅游区3个大的旅游区,国酒文化城、美酒河摩崖石刻、四渡赤水纪念园、  相似文献   

8.
正7月1日起,云、贵、川三省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和条例实施,形成从"分河治理"到"共同治理"的赤水河流域绿色发展新格局。赤水河发源于云南,流经贵州,进入四川后汇入长江,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并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是长江上游众多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更是连接云贵川三省的一条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贵州把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统一,强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形成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贵州样本。作为国内唯一一条没有被开发、被筑坝蓄水的长江支流,赤水河一直有着"生态河""美酒河"的美誉。在赤水河畔,除了享誉中外的茅台酒,还有数千家酒企也是赤水河良  相似文献   

10.
正蓝天白云下,清澈赤水河环绕中的赤水城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30里河滨景观大道从城区一直绵延到复兴镇,沿线绿树葱茏、鸟语花香,休闲栈道、文化广场、旅游车道、高星级酒店,构成一道靓丽风景。享有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称号的赤水市虽地处黔北边陲,总人口仅有31万,却随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壮举而载入史册、名扬四海。近年来,赤水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最佳休闲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生态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国家创业型城市等60余项殊荣。  相似文献   

11.
宋霖 《当代贵州》2006,(4):27-28
赤水,因赤水河得名,因红军“四渡赤水”扬名天下。顺应红色旅游开发热潮,打造“四渡赤水”红色旅游品牌,对促进赤水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和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实现赤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连忠  仇国钰 《当代贵州》2007,(15):I0001-I0001
茅台人民上千年的酿酒实践证明,离开了赤水河的水,就酿不出茅台镇的美酒。其不可克隆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具有赤水河原产地的唯一性。因此,对赤水河的祭祀,不但是酿酒经验的不断丰富,也使酒文化得到了持续不断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朱江 《当代贵州》2013,(15):32-33
蜿蜒于黔北川南的大娄山脉,兼有喀斯特与丹霞两种地貌,赤水河便在它的峭壁间穿行。赤水河是一条古老的河。古称大涉水,又名习部水,后称安乐水。赤水河的得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每雨涨水,色深赤,故名。"赤水河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美酒河。  相似文献   

14.
茅台镇,国酒茅台的故乡。国内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长江支流赤水河贯穿全境,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圣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赤水河沿岸地区创造了“四渡赤水出奇兵”,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诗篇。由此,茅台镇集厚重的国酒文化、长征文化、赤水河生态民俗文化于一体。  相似文献   

15.
正赤水市有赤水河、习水河、福宝河支流三个区域。建成水库52座,其中,中型1座、小(一)型8座、小(二)型43座。赤水市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整治新问题为主要任务,强力推进"建体系、重修复、严治理、抓保护"四法同治,牢牢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大数据为切入点,整合水质  相似文献   

16.
正赤水市围绕"全景赤水·全域旅游",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演绎"美丽乡村成为美丽风景"的生动实践,加快推进赤水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正值寒冬,赤水大瀑布景区却是游人如织。新年伊始,国家旅游局传来喜讯:经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评定,遵义市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贵州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赤水是一座红色文化深厚的城市,丹霞地貌十分典型,是遵义市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7.
翁永学 《当代贵州》2016,(17):42-43
正如今的赤水旅游,已不再是看瀑布、观竹海、赏丹霞、品美食那么单一。赤水河谷国际旅游公路、观光小火车、低空飞行、房车体验、露营基地、帐篷酒店、观光缆车、电梯隧道、湿地公园、观光花海、国际赛事……今年,一系列旅游新业态、新项目、新玩法、新体验在赤水逐渐升温,成为吸引各地游客的"卖点"。截至目前,赤水已先后建成天  相似文献   

18.
正走进中国酒都仁怀市,被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称赞为"经营乡村"样板的坛厂镇枇杷村"神采八卦园"繁花似锦、如诗如画,赤水河国际旅游公路环绕青山、拥抱绿水……形成一道道"醉"美风景。这些都是仁怀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奋力打造"党建+旅游"项目的一个缩影。党委领航在"做"字上走前列做表率"‘两学一做’,‘做’就要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绿色发展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9.
正康养与文化、体育、商业等深度融合,让以往单一的观光旅游变成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绿色体验,不断满足不同游客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赤水:康养旅游示范市在成遵高速赤水收费站进入城区的一块石碑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字样赫然在目,这块石碑已有些年头。早在2007年,赤水市就被列入第八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炎夏的赤水高温可达40多度,但在距离城区60公里的葫市镇天鹅堡和天岛湖两大高山康养休闲度假区,  相似文献   

20.
“赤水河,黔蜀通渠也”,清代周文焕在《赤水河赋》中这样写道。环绕城区的赤水河,商周时期运往中原的铜铅,有相当一部分是沿赤水河流域向北运往四川合江,然后沿长江东下;秦汉时期,赤水河流域加强开发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