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庄子有个好朋友,名叫惠施,人称惠子,是当时天下有名的雄辩家.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相似文献   

2.
庄子有个好朋友,名叫惠施,人称惠子,是当时天下有名的雄辩家。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听说这个事,就自己直接来找惠施,说:“南方有一只鸟,从南海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停下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吃,不是甜美  相似文献   

3.
《党的建设》2010,(6):50-50
庄子名周,宋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隐士。庄子认为,人是自然赋予的,是自然的过程。他的人性自然说与现实社会是相矛盾的,人是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的。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状况,使人们回到自然呢?庄子提出要人们弃知绝欲,忘我无我,做到"与天为一",就是要把自己完全融于自然之中。这  相似文献   

4.
大无大有周恩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无大有周恩来●梁衡(之二)总理的三无是官而不显千百年来,官和权是连在一起的。官就是显赫的地位,就是特殊的享受,就是人上人,就是福中福,官和民成了一个对立的概念,也有了一种对立的形象。但周恩来作为一国总理则只求不显。在外交、公务场合他是官,而在生活中...  相似文献   

5.
用人当如器     
庄子有一个朋友叫惠施,又称惠子,做过梁国的宰相。有一次,他与庄子在一起交谈,说他用国王赐给的种子,种出了一个大葫芦。匠人加工成了容器,容量50斗,用来盛浆,担心容易破碎,纵剖成瓢,舀水舀汤都用不了那么大。这么大的葫芦,大而无用,空空枉然,他干脆一下子打破,扔了。庄子听完之后说:你只会用小器,而不会用大器啊!你的大葫芦容量50斗,真算是大器,为什么不镂空内瓤,做成小舟去漂游江湖,倒去担忧大而无用?这样看来,你的思路仍旧扭曲如蓬草啊!惠子听完之后,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6.
无因,有果     
<正>我们这代即将步入中年的青年人,不少是隔辈的老人带大的,这样的现象多了,倒像是天经地义。所以当西部某市的王大妈将儿子儿媳告上法庭,索要"带孙费"时,引来不少关注度。法院最终站在了王大妈一边,法官说得很有道理,父母基于血脉、亲情等原因帮助子女抚养下一代,舐犊之心固然可怜可敬,但"啃老"行为亦应受到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王大妈的带孙行为有个专有名词,叫"无因管理",想想人与人之间的爱就是这么奇怪,有  相似文献   

7.
魏敏生 《廉政瞭望》2011,(11):45-46
人们有一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个我从小就相信,因为父母给我讲过,老师也给我讲过。作为自小就是一个乖娃娃和好学生的我,自然是深信不疑。现在我是一个老师了,也为人父了,要讲给我的子女听,也要讲给我的学生听。如果像我的老师和父母那样讲,又有一点不甘心。哪一点不甘心呢?可能是认为照样讲太简单了吧。难道这道理有变化?想来想去,现实中有许多现象不是一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就说得清楚的。  相似文献   

8.
张丽 《共产党人》2007,(22):26-27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却让更多的人为之一振。好多人背地里都称赞她是一个"有能量"的杰出女性,说她是宁夏餐饮界的"铁娘子",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像她那样将一个需要"盘活人力资源,激活用人机制"的企业做得行云流水,这些都需要力压群芳的魄力与胆略。她就是全国餐饮业优秀企业家、沙湖宾馆总经理王素娥。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但是,不仅人人心中有一个"不同的孔子",中华民族心目中还有一个"共同的孔子"。孔子不是简单的历史人物,他是中华民族道德信仰的核心和整个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中华大众所崇尚并践行的仁、义、礼、智、信、忠、恕等等,就是孔子提倡的。我拜谒曲阜三孔,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孔子,以他一个人的力量提升了整个民族。我们知道,中华民族的"轴心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代。这个血与火的时代之所以被后世推崇,不是因为那些残忍嗜血的诸侯,而是因为一些在历史的星空中永恒闪耀的名字: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相似文献   

10.
我心有主     
有一个故事,说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相似文献   

11.
爹曾给我讲过一个笑话,说有一个人最爱吃的菜就是豆腐,豆腐就是他的命。有人问他,那么要是有肉呢,你是吃肉还是吃豆腐,那人马上说,见了肉我就不要命了。这是以前在副食品极为匮乏时人们的选择,我就是一个见了肉就不要命的人。  相似文献   

12.
智慧两则     
白纸上的小黑点一位大师受邀到大学演讲。在演讲前,他拿了一张很大的白纸贴在墙上,然后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小黑点,之后,他找了一位学生,问他:"你看到了什么?"那位学生说:"那是一个黑点。"这位大师接着又点名问了许多人,每一个人都说:"那是一个黑点。"大师笑了笑说:"你们说的都没错,这里是有一个黑点,但你们为什么都没注意到这张大白纸呢?"  相似文献   

13.
正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这种现象:一些很有学问,很有修养,心里明白的人,表面却像个白痴,既不与人勾心斗角,也不用心算计。正由于这样,一些无知的人反倒取笑他,背后议论他,并自以为聪明得计。庄子解释说,这很正常。为什么呢?有大智慧、大聪  相似文献   

14.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在开展基层党组织工作时,在某种意义上说,也需要拥有"大格局",这样才能高质量开展党支部工作.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大格局"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呢?  相似文献   

15.
正《庄子》一上来极言鲲鹏之事,就是先给我们写出一个"大"字。人要有大眼光、大气魄、大格局、大境界。鲲鹏展翅,是《庄子·逍遥游》的开篇,庄子虚构了一种叫作鲲鹏的动物,它先是大鱼,后来又成了大鸟。由鲲鱼变成的大鹏鸟一展翅,可以飞入九万里的高空。庄子的话不是实用性的,他虽是在讲鲲鹏展翅,但是他的用意既不是通过对鲲的了解来开展渔业或者捕鲸作业,也不是通过鹏的道理来考虑如何飞行或者进入外层空  相似文献   

16.
书是什么?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俄国科学家皮罗果夫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德国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原苏联作家高尔基则说:"书籍是人类进  相似文献   

17.
正人有才气是幸运的,因为"才气"并不会像水与空气一样均摊到每个人身上。所谓"才气",就是做某件事的明显的潜能或出类拔萃的实质能力。比如一个人散文或小说写得好,我们会说他在文学方面有"才气";一个人经常能搞些发明创造,我们会说此人在科学研究上有"才气";一个人跑步能出普通人出不了的成绩,我们可以说  相似文献   

18.
禅,与佛学有关,很普通的一个字却蕴含着巨大的玄机。其实,禅就是一种智慧与生活,一份淡泊与宁静。禅在何处?各人自品,心中有禅:诵经读书,参禅悟道;茗香飘逸,茶禅一味;泼墨挥毫,养身修禅……这是有点雅兴的人的"禅",而我等在城市、乡村忙忙碌碌地奔走讨生活的人,有没有点禅韵可以品味呢?有,那就是口头语,口头有"禅"——口头禅。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想接着说:"什么是阅读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什么是现代学人的阅读新习惯?一言以蔽之,就是‘读书、阅网、观景’三结合。"世上的读物有三种:一是纸本书,指简册和帛书之后出现的纸印本书籍报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二是电子书,指以磁带、光盘  相似文献   

20.
据说,有一天庄子去见鲁哀公。鲁哀公很瞧不起庄子,便对庄子说:“鲁国可以说是儒士的天下,但是很少有人信奉先生的学说。”庄子却不以为然地说:“鲁国真正的儒士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鲁哀公接着又说:“全鲁国之人都穿儒服,怎么能说人少呢?”庄子又回答说:“我听说过,儒士当中如果戴圆帽子的,了解天时;穿方形鞋子的,知道地理。不过,我觉得,如果你有某种学问或技术,不一定要穿什么特殊的服装才能显示出来。其实,穿起特殊的服装并不一定就有某种学问或特长。如果你想检验一下儒人的真假,不妨向全国发出一道命令:‘没有儒士道术(水平或本事)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