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贩刺死城管、中学生发帖被拘、高官贪腐滥用职权、入狱罪犯供述已决死刑犯罪行……上个月宣判和结案的一系列聚集了社会焦点的案件,使今年9月成了史无前例的“审判季”,也提供了诠释法律及其当下实现效果的新素材。  相似文献   

2.
健全的立法是法治社会的前提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更高层次要求考量,法律体系的形成,仅仅是法治现代化的一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会——法治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永宏 《长白学刊》2000,19(1):78-80
人是社会永恒的主体。在对社会秩序进行整体规范的法治行为中,起主导作用的必然是人。人,既是个体的人,又是整体的人、社会的人。因而我们在研讨法治时,考察个体的人在法治...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与法治具有内在的联系,民主法治作为和谐社会的第一个基本特征,表明了法治对于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具体说来,法律本身就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和谐社会的性质包含着对于法治的要求,和谐社会的每一个特征都包含着对于法治的需要。(一)  相似文献   

5.
石文龙 《乡音》2013,(9):34-35
今天,法治不仅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制度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再提中国梦,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等思想,同时强调依法治国,强调法治政府建设。"中国梦""人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坛》2012,(6):44-45
李英锋2012年5月7日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法治诚信是社会诚信的根基》认为,加强法治诚信建设至关重要,有了法治诚信,才会有法律公平,才有社会诚信和社会公平。当前,社会失信问题广为诟病,不夸张地说,对每一个社会失信问题,我们都可以从法治诚信中找到直接或间接的答案、症结。  相似文献   

7.
培育公民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就没有现代法治国家。然而当前我们仍没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建设法治政府的实践过程中,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也不够健全与完善。如面对现代社会治理,大多数地方政府官员并不熟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总书记关于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为我们准确把握社会治理的重心、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指明了方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李克强总理在《政府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坛》2010,(8):39-39
方工在《检察日报》2010年7月22日上载文《司法高度权威是法治先进国家的常态》认为,司法权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司法得到社会普遍尊重和服从,说话有效。这是现代法治社会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没有司法权威,法律就没有权威和效力,也就没有法治。当司法不对法律负责,而放弃公正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分化严重、冲突加剧,凝聚共识成为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的客观要求。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共识;发扬学术民主以探求真理、在协商民主中求同存异是形成共识的有效方法;调整利益格局、推动社会公平、实践社会民主则是凝聚共识的基础。在民主的创新实践中凝聚共识,在共识基础上推动改革与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路径与生动景象。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已经次第揭幕,是次两会应当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亦已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转型社会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和发展,改革和发展需要凝结社会共识当代中国社会的共识之一是践行法治、实现法治,法治担负着国民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与判断,它是未来改革发展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改革发展的政治目标与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过多年的法治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这其中有对国外的参考和借鉴,有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也有对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中西方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法治主张,且有着自己的原因,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3.
权力具有天然的膨胀性和向恶性,只要缺乏足够的约束、监督,任何权力都会生出腐败、瑕疵等行政斑点。《民主与法制》2011年第19期报道的《“作茧自缚”的革新》,对建设中国法治政府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法治和宪政的发展以核心价值为共识基础,这在西方表现为宪政除了制度的维度外,还有宗教的维度。当下中国的法治与宪政尚渐进在未完成的路上,支撑法治和宪政发展的价值共识还很薄弱。面对现代多元社会的逐渐形成,通过协商和妥协而达成的价值共识,将成为发展和巩固法治和宪政的根基;而延续了数千年的以社会和谐的伦理为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则孕育着中国法治和宪政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中国的建设离不开法律化、制度化的程序保证,而法律化、制度化的体系的建立,又离不开精神与信仰的引导。健全的法律体系是筑起法治大厦的外部条件,而能够让公众形成普遍的法律信仰则是其内部条件。法律信仰为法治中国提供精神支撑、意识基础和信念鼓舞,然而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法律工作者法律信仰薄弱、法律程序冗杂等因素影响,使得当前我国法律信仰缺失。对此,可以从提高公民法律认同感、提高权利意识、增强法律法律工作者的法律信仰、通过多种媒体进行舆论宣传和指导等方面来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中国"的正式提出使得我国法治改革不再停留在国家和政府层面,而拓展到社会之中,提倡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建设将法治改革落位到社会层面,使得社会个体获得应有的尊重,这是一种法治的回归。单靠自上而下的模式已经难以实现法治中国,因此需要借助一种批判竞争式民主的理念改革——协商性民主,从而建立一种基于平等、公开的博弈平台,实现公民真正的当家作主,推行属于广大民众的法治社会,并在"法治中国"的建设中得以贯彻。  相似文献   

17.
随荷中国民主与法制的快速发瓞,公安机关的民主与法制进程也会提速,十年后会接近或者超过理想状态:执法和服务方面全方位透明,立体式接受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8.
《人民政坛》2013,(6):46-46
张吕好在2013年第12期《民主与法制》载文《从法治行政走向良好行政》认为,在法律规范以外,政府还应当确立自律性的内部规则,自律规则既是对依法行政的细化,也是在此基础上的更高要求。政府自律规则,着重解决外部规范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当将政府行政的纪律和廉政规定、道德要求具体化,例如何种行为符合忠诚、正直、勤勉、高效等公务价值准则,以及规定相关的纪律责任和处分程序等等。因为再具体的法律条款也无法对个体公务员的职责内容作出规定,无法厘清每个政府机构及行政岗位的具体权力边界。  相似文献   

19.
读了《民主与法制》杂志2011年第7期《沉浮与桔荣: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一文,看到法学家江平的口述自传《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以最高票当选深圳读书月“2010年度十大好书”备感高兴和欣慰。该书真实记录了江平先生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在国家巨变时代所体现出来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20.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不仅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公众只有广泛参与到协商民主实践中来,才能深切感受到法治对于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意义,才能逐步养成法治思维,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从而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为此,就必须积极推进协商民主的法治化,形成协商民主实践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