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征时期,毛主席的交通工具只是一匹战马。到了延安,毛主席才坐上了美式吉普车。毛主席去重庆和蒋介石谈判,却没有自己的交通工具,只好乘美国飞机。深入虎穴,警卫秘书陈龙兜里的左轮手枪始终对着同乘的国民党大员,有情况就先抓人质!进北京城,毛主席的老马就退役了。斯大林送给毛主席一辆防弹吉斯车,但是,汽车不适宜长途行驶。飞机,现代化东西还没弄熟,何况也没有几个机场。于是,火车,就成了毛主席出外视察的主要交通工具。“专运处”诞生毛主席乘坐中国人自己的火车去“老大哥”苏联谈判!人民心情喜悦,可保卫人员却提着心。…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去世三十多年了,每逢他的诞辰和忌日,纪念活动从来没有间断过,而且日益广泛、热烈、多样。近几年我去过不少地方,发现一种现象:毛主席的形象不是随着去世时间的延长而消失、淡化,而是明显地增强。有的地方建文化广场树立毛主席塑像,有的在墙壁上书写毛主席语录、箴言名句或诗词。特别是在那些毛主席视察过、批示过的地方,大多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室(馆),把他当年的批示写在最醒目的地方。有的老人能把毛主席50多年前的批示背诵出来、唱出来,说明他们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于1966年6月来到故乡韶山的滴水洞便闭门不出,与世隔绝地住了11天。在这期间,他唯一的一次外出,仅走出洞口300米远,没有见过任何人。这11天,是毛主席思绪最复杂的11天,也是谜一般的11天。 曾在毛主席身边负责安全保卫工作40多年的张耀祠对毛主席在此的情况作了记述一  相似文献   

4.
汪建新 《党史文苑》2023,(12):38-40
<正>田家英(1922年—1966年),本名曾正昌,四川双流人。1942年,20岁的田家英在《解放日报》发表的《从侯方域说起》一文旗帜鲜明,切中时弊,得到毛泽东的赏识。1948年10月至1966年任毛泽东秘书,长达18年。他忠诚、细致、干练、爽直,深得毛泽东信赖、倚重。毛泽东没有为田家英写诗,但他们对古诗词有着共同的爱好与密切的交流。田家英在毛泽东诗词的创作过程起过不少辅助作用,还协助毛泽东编辑出版了《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和《毛主席诗词》(37首)两个重要诗词选本。他爱好收藏毛泽东诗词的手迹,使《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变废为宝”,对毛泽东诗词作品的存世、流传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1998,(8)
汪东兴回忆中南海里的一堂课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注重教育。1954年毛主席提议为中央警卫团和他身边工作人员办一所业余学校,并请了五位专职教员,系统地讲授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等课程。毛主席说:没有文化,没有知识,建设不好社会主义。教育不...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注重调查研究的一些往事──原中央警卫团副参谋长李宝森访谈录岚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主席不但是这一著名论断的提出者,而且也是这一理论的模范执行者。前不久,在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前夕,笔者在北京访问了一些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同志,这是大家异口...  相似文献   

7.
想起毛主席鼓励讲真话□刘万兴近闻,社会上流传一句顺口溜:“报喜吃甜头,报忧吃苦头,模棱两可有混头”。我不由得想起了毛主席晚年的一个小故事:1975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82岁生日,照例没有举行任何祝寿活动。这时,身边的工作人员轻声报告:“有一位农村...  相似文献   

8.
1996年,在电影《长征》中,我第一次饰演毛主席。当时接这个戏是有压力的:太多演员都演过毛主席,并且得到老百姓的承认。作为一个后来者,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观众不会认可。一开始从心理上就败了三分,那么就只能从戏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9.
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时,许世友披麻戴孝进京祭奠。为什么?许世友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许世友!毛主席救过我的命!”  相似文献   

10.
问题的提出   1995年,我为了写一篇东西,翻阅《湖南资料手册》时,在“大事记”中看到,“ 1969年 11月 12日,毛主席来湘视察”一条,没有任何其他内容。我找《湖南近 150年史事日志》查对,却根本没有记载这个问题。   以后不久,我见到 1969年前后在湖南任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四十七军军长的黎原,提出这个问题向他请教。他想了好久,说没有什么印象。   1996年 5月,黎原来长沙,给我带来一份《毛主席视察湖南的指示》,是 1969年 6月 28日毛主席接见黎原、华国锋时所作指示的纪录稿。我看了以后,又翻阅《湖南资料手册》、《湖…  相似文献   

11.
1949年5月25日,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命令:第4兵团划归第四野战军指挥,参加对国民党军白崇德部队的作战。这时,全国战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相继被攻克,江南广大地区得到解放。林彪率领40万大军向中南挺进,准备从武汉地段横渡长江,把攻击矛头指向尚未受到大的触动的白崇德集团。6月22日,陈康和兵团副政委刘志坚前往南京,参加第二野战军前委召开的扩大会议。南京会议上传达了中央军委制定的大迂回、大包围的歼敌方针,研究了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的部署和加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及后勤保障等问题。在这次部署…  相似文献   

12.
在众人心目中,毛主席被骂,那还了得!然而事实上,毛主席确实被骂过,而且传到毛主席那里,天也没有塌,地也没有陷;毛主席妥善加以处理,还起到了兼听则明、闻过则喜和言者无罪的示范作用。延安时期,第一个大骂毛泽东的人,是张国焘的忠实部下许世友。他不但骂,还扬言要带枪去见毛泽东,毙了他!引起群愤,群起而攻之,缴了许世友的枪,把他关押起来。此事报告给毛主席后,毛主席命令放了许世友,还了他的枪,发给他子弹,让他携枪来见自己。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主席诞生于1893年12月26日。他从来没有过一个象样的生日。 1944在延安时,毛主席在宴请客人的席间,国民党爱国将领、我党的真诚朋友续范亭先生同毛主席畅谈身世、讨论时局,饶有兴趣地问起了毛主席的年岁和生日,毛主席如实地告诉了他。续范亭听了,联想起上一年正是毛主席的50寿辰,可延安各界却没有任何祝贺的举动,感慨地说:“三十年奔走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0月l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庄严而隆重地举行。当大典秘书长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时,一位站在毛主席身后的名叫苏冶的通信兵,既和所有人一样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激动,又多了一份别人没有的紧张和压力。因为毛主席将在世界人民面前使用他和另一名同志的一项技术发明:用电钮升国旗。毛主席神采奕奕,表情庄重地按动电钮,遥控电钮顺利启动旗杆下的马达,自动将国旗徐徐升向明净的天空。毛主席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赞叹:“升得好哇!”此话通过扩音器回荡在广场。霎时,广场上一片欢腾,而心潮澎湃的苏冶…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认识和评价毛主席、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对我们党和国家来说,是一个根本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代表中央就这个问题表示过原则的意见。小平同志多次讲,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小平同志还说过,毛主席“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在谈到他晚年的错误时,小平同志说,不能把过去的错误都算成是毛主席一个人的,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也是有责任的。我们今后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正《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1964年1月4日,郭沫若在《人民日报》中《"百万雄师过大江"——读毛主席新发表的诗词之一》一文称:"这一首诗是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万古不磨的丰碑。"刘白羽在《创造新世界的颂歌——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这首七律,是毛主席一组战争题材诗词中最后一篇,也是寓意十分深切、气象十分宏伟、格调十分崇高的珍贵的诗篇。"  相似文献   

17.
《党史天地》2006,(11):54-55
许世友:我对主席忠心耿耿,而对这个“四只眼”,我太不放心1967年1月初,张春桥、姚文元在幕后指挥,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造反派夺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大权。接着,南京的造反派也夺了江苏省委的大权。来自全国全军的造反派云集南京,一夜间,南京街头贴满打倒“许大马棒”的大字报。第一批大字报,对许世友还算“温和”,但造反派很快升级,抄了许世友的家,扎烂了他的上将礼服。而这一切.又得到了张春桥的支持。许世友躲进大别山,但危险并没有过去。在张春桥策划下,造反派给许世友定了调子:许世友在延安就要杀毛主席,搞暴动,现在他又要做六省一市的头,不千刀万剐不足以平民愤。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 《廉政瞭望》2011,(16):59-59
就我所知,周总理最是一个好善服善之人,他是天生的第二把手。建国前后几十年间的中国,靠着他和毛主席两位配合得好而著成其功。(早在解放前,我先在重庆,后在南京参加两大党和谈时,曾亲见其天天夜深人静时,向延安通电话报告及请示。)  相似文献   

19.
也谈“治吏”大川毛主席教导我们:"如果臣下一个个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治国就是治吏,这是毛主席研读了《资治通鉴》后得出的结论。《资治通鉴》是一部...  相似文献   

20.
陆睿 《当代党员》2011,(9):38-40
巫山大垭村,一间农舍,大门敞开。门里,四壁如洗,没有一样大件家具,土墙龟裂黢黑,唯一干净的地方,是一幅毛主席画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