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务公开是保障党员权利的必然要求,是政治公开、发展党内民主的时代要求,而信息网络化为党务公开提高了技术支持与廉价平台。新时期,要正确理解党务公开,必须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领导的事业相统一角度,从广义上来理解,它既包括党内事务的内外公开、也包括党的对外事务的内外公开。要实行党务公开,必须打破"秘密政治"、"封闭建党"传统,从党的建设整体布局中把握党务公开,处理好其与政务公开的关系,把握好党务公开的"虚与实""宽与窄"、"内与外""上与下"、战略实施与阶段步骤、发展动力与长效机制等问题。而且,要通过党务公开促进党内民主发展与监督机制完善,推动党的建设"改革开放"、党建模式创新、党建制度改革与治党理政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表率,社会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延伸和目的,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存.目前党内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对实现社会和谐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党内在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的某些偏差影响社会和谐,党内民主不到位影响民主政治的进程,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腐败问题影响党内和谐和社会和谐.要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牢固树立和谐执政的理念;扩大党内民主,在全社会倡导民主精神、推进民主政治;改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健康有序;深化民心工程,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亲和力.实现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表明了党对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进一步提升,而且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党内和谐的内涵及其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进党内和谐,并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孙中伦 《工会论坛》2007,13(5):62-6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实现党内和谐,一个关键环节是必须发展党内民主。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应自觉适应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把发展党内民主作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党的各项制度,发展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5.
随着党内民主建设的加强,党务公开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民主政治发展、落实执政为民理念的必然选择。党务公开不仅是党的民主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在当前党务公开的实践工作中,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对党务公开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深层次分析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破解认识上的误区,对于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表率,社会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延伸和目的,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存。目前党内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对实现社会和谐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党内在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的某些偏差影响社会和谐,党内民主不到位影响民主政治的进程,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腐败问题影响党内和谐和社会和谐。要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牢固树立和谐执政的理念;扩大党内民主,在全社会倡导民主精神、推进民主政治;改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健康有序;深化民心工程,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亲和力,实现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表率,社会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延伸和目的,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存。目前党内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对实现社会和谐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党内在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的某些偏差影响社会和谐,党内民主不到位影响民主政治的进程,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腐败问题影响党内和谐和社会和谐。要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牢固树立和谐执政的理念;扩大党内民主,在全社会倡导民主精神、推进民主政治;改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健康有序;深化民心工程,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亲和力,实现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表率,社会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延伸和目的,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存。目前党内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对实现社会和谐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党内在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的某些偏差影响社会和谐,党内民主不到位影响民主政治的进程,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腐败问题影响党内和谐和社会和谐。要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牢固树立和谐执政的理念;扩大党内民主,在全社会倡导民主精神、推进民主政治;改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健康有序;深化民心工程,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亲和力,实现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发扬党内民主,实行党务公开是前提条件和基础性内容。党务公开是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的必然要求。在党内民主建设的视野观照下,在推行党务公开的实践中还存在着重要性认识不足、公布内容不全面、缺乏刚性制度、评价体系欠缺等障碍性因素。我们必须坚持以强化党务公开理念为核心,保障和落实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建立健全党务公开的制度体系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着力推进党务公开。  相似文献   

10.
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已经逐步成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党的一项崭新实践和重要创新。在推进党务公开过程中,切实解决好党务公开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构筑民主开放的党务工作新机制,有利于增进党内和谐,营造党内民主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需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章,扩大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12.
在实践中积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基层民主作为党内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构成整个党内民主的基石.要在认真总结我党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胆探索与实践,从民主教育入手,抓住党务公开这一重点,通过民主制度建设,确保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3.
民主集中制是正确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制度。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增进党内和谐的基本前提和有效途径及重要保证。增进党内和谐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民主集中制的理论教育,增强党员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要发挥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作用,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机制;要把发扬民主、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结合起来;要用辩证的方法处理各种对立关系;要坚持把握正确的原则,妥善处理党内矛盾。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命题。科学理解党内和谐、社会和谐以及辩证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至关重要。探讨从党内和谐走向社会和谐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张波  付世魁 《理论前沿》2004,(21):38-39
发展党内民主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的重大举措,无论从党的历史还是现实看,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增强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自觉性,这就要加强关系到党务公开的党内制度建设,同时加强党内民主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既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对其内涵、目标、特点,以及实现的制度路径进行理论思考和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行党务公开,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提高执政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又好义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内民主是我们党的一个政治原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党内和谐”这个新概念以来,我们党在促进党内和谐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党内民主是党内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党内和谐的有效途径。加强机关党内民主建设,是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营造机关党内民主氛围。打牢机关党内团结和谐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始终致力于创造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党内政治局面,并为此建立一整套体现和保证党内民主的规范和机制,积累了丰富的党内民主建设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于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并首次提出了党内和谐的新概念,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讨论,本文试从党内和谐的内涵、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党内存在不和谐现象及原因分析以及党内和谐的路径选择等方面对专家的讨论进行梳理,希望能加深对党内和谐的认识和促进学者们对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