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行政过程的推动及行政效果的实现依赖于行政主体与行政客体的互动,作为"行为"的内在指引,"人格"影响着行政主体与行政客体的互动质量。不同的行政体制要求和型塑不同的行政人格,不同的社会状态要求和型塑不同的个体人格,双方人格是否匹配及匹配程度影响着行政效果的实现。"人格"具有稳定性及独立性,转变速度可能落后或超前于与政治经济社会体制,行政人格与个体人格都可能与制度之间存在不匹配,加之制度自身存在的不完善,依赖于此的行政人格与个体人格也存在一定缺陷,行政人格与个体人格发生错位,导致行政失灵。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人格塑造的新思路--以载人航天精神为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所表现的载人航天精神对于我国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塑造优秀的行政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将载人航天精神与现阶段我国行政人格塑造过程存在的不足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行政人员可以通过塑造或完善勤政人格、廉政人格、责任人格、拼搏人格、务实人格、创新人格、服务人格与合作人格来弥补现存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3.
行政权力伦理人格是行政人员道德上的权利、义务、品格、尊严、道德信念、道德自律意识融合而成的道德自律行为模式和所要实现的行政伦理价值的整合体。在管理公共事务中的所映现的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伦理人格的向度包括公共伦理人格和个体伦理人格。塑造行政权力主体伦理人格应该遵守培育和提高行政道德义务的自觉性、提高对利益冲突和道德冲突进行行政选择的能力、培育和完善理想行政伦理人格的自觉性、正确处理行政权力主体多重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4.
确定行政人格评价指标体系权重是科学评价行政人格的前提。层次分析法为准确确定行政人格评价指标的权重提供了可靠的工具。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行政人格评价指标间的权重,为科学评价行政人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崔立勇 《工会论坛》2007,13(1):74-75
当前,部分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着依附性人格,直接破坏了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秩序,阻碍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扰乱了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标准,制约了道德选择,影响了社会的道德风尚;抑制了健康行政文化的形成和传播;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其形成有多种原因:传统行政文化和行政模式弊端的影响、制度的缺陷和监督乏力、市场经济的冲击和道德标准的紊乱。加强和完善领导干部道德人格建设,必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健康的行政文化;加强体制和制度建设;领导干部自觉重视和加强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6.
行政伦理建设在当代中国有着十分重要和非常迫切的意义。而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其中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难题 ,就是公职人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双重道德人格。这种双重道德人格的存在 ,既有社会历史根源 ,又有现实的社会根源。双重道德人格的存在 ,极大地阻碍着当代中国行政伦理的建设发展。克服公职人员的双重道德人格主要从制度建设和道德教养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入手。  相似文献   

7.
在行政实践中,法律人格主要是指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两大方面在法律上具有法律地位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资格的个体和法人,它以自身的明示、制衡及教育功能而对行政管理活动的开展产生重要的意义。由此,法律人格具有自身特征———民主和法治。法律人格在行政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公对公,公对私,私对公。吴江盛泽案例就对法律人格的三种具体表现形式有了现实中全面的体现,为我国地方政府行政实践机制创新又增添了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本质上,法律人格的完全表现正寓意于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良性互动之中。  相似文献   

8.
在广大公务员中形成普遍的、完美的行政人格是行政伦理建设的目的。应从行政伦理教育、行政监督和行政官员自身道德修养三方面来剖析行政人格的塑造过程,行政人格的塑造在国家公务员社会生活、特别是行政生活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公务人员作为公共利益的承担者和维护者,其行政人格主要表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须具备的政治品质和道德素养,以及为承担社会角色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当前,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的宗旨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为目标,注重行政人格的提炼.  相似文献   

10.
公务员作为政府管理活动中事实上的主体,其人格的完善直接影响着政府活动的伦理彰显。行政伦理失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克服行政伦理失范的有效途径在于培养和完善公务员的行政人格,行政伦理实践由他律升华为自律,形成行政自律主导之下的他律与自律的统一,进而由行政伦理的自觉意识升华为行政伦理行为。  相似文献   

11.
论著作人格权与一般人格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著作人格权与一般人格权的关系,学者间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认识.通过对人格权概念和权利内容的分析,指出我国民法中的人格权列举式立法所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纳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在对人格权认识的基础上,对著作人格权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著作人格权的具体内容,指出著作人格权与人格权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对人格权与著作人格权的概念和权利内容的比较法分析,指出著作人格权属于一般人格权的范畴,并对著作人格权的客体、放弃、转让、继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犯罪现象早已存在于人类社会中,至今仍然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严重的国际性社会问题之一。在每一个犯罪者身上都会表现出一定的人格特点,即犯罪人格。犯罪人格的形成基于一定的原因,从哲学上来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格的可塑性,正是由于人格可塑,而人格可塑依赖于一定的内外部条件,才会形成犯罪人格。对人格可塑性进行哲学思考,有利于把握犯罪人格形成的根本原因,从而达到控制犯罪人格形成、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成效。对于已经形成的犯罪人格也能够起到反向引导作用,有利于改造罪犯,并在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中进行人格的完善与重塑。  相似文献   

13.
公司财产独立是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的前提,在我国,公司财产独立法律责任偏重于运用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手段,对民事责任手段不够重视。法律应建立权益博弈机制,确立民事责任优先原则,完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充分调动债权人积极性,高效地解决该项“公司难题”。  相似文献   

14.
人格权的商品化问题早已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同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权利定性出发,对人格权益中财产利益的保护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我国人格权法的修订为契机,再次探讨此问题,应在人格权体系中明确人格标识的概念,进一步界定人格标识中的财产利益,并对比分析国外发达商品经济国家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法律规定以及我国目前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和法律规定,完善我国人格标识中财产利益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5.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在教学管理上重视个性的自由发展.本文首先对"个性"进行了界定,提出了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管理观;接着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必须改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设置和课程编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后指出教学管理制度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永恒的,也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16.
论单位人格否认之法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位人格否认法理,是指对于缺乏独立人格的单位所实施的犯罪,否认该单位具有单位犯罪主体的人格,进而直接追究单位背后操纵犯罪的自然人或者其他单位的刑事责任。单位人格否认论,以单位人格的二元构造和间接正犯的理论为基础,其适用范围包括单位缺乏合法身份、缺乏犯罪能力和缺乏刑罚适应能力的场合。幕后操纵者是自然人的,以自然人犯罪处罚;幕后操纵者是有独立人格的单位的,以单位犯罪处罚。  相似文献   

17.
肖像、姓名、声音等人格要素的商业化利用,使传统民法理论关于人格权为具有专属性的非财产权的认识面临挑战,产生了对人格上财产利益进行保护以及承认其可继承性的需要。美国和德国在各自法院的司法实践中分别形成了公开权与隐私权分离的"二元"模式和人格权包含财产成分与精神成分的"一元"模式,我国更宜采纳"一元"模式。在"一元"模式下,人格上财产利益是人格要素财产化的结果而具有承认其可继承性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文化资源,其中尤以和谐人格思想重视由人的内心和谐而外化出现实生活的和谐,是当代青少年健康和谐人格养成的重要文化资源。儒家君子人格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将人的生命价值指向于丰满的精神文化维度。君子人格有丰富内涵,但其核心是仁、智、勇三种基本美德。在现代情境下,将儒家君子人格进行转化和重新阐述,是当代青少年人格养成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变态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态人格是一个颇有研究价值的人格类型。在我国,变态人格已被人格障碍或反社会人格所代替,这种现象反映出理解上的混乱。通过对变态人格术语的演变、变态人格与相关术语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可以澄清对变态人格的认识。此外,对变态人格的诊断标准、形成原因及其矫正也作了全面的分析与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