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位证明的证据效力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单位证明 ,是指以单位名义出具并加盖单位公章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书面材料。在刑事诉讼中 ,对这类文字材料所属证据种类、证明效力及其效力根据 ,理论和司法实务界都存在不同意见。笔者谨以一己之见 ,对此问题作一探析。一、单位证明的一般证据法分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4 2条“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都是证据”的规定 ,刑事诉讼证据可以界定为 :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①。作为刑事诉讼证据 ,必须具备三项本质特征 ,即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这是证据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判断单…  相似文献   

2.
证据的概念与法定种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中国立法部门公布的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对证据的概念和法定种类做出了较大的调整。根据此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而刑诉法修正案则将此改变为"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与此同时,刑诉法修正案将证据的法定种类也做了适度的扩展,除了将原来的"鉴定结论"改称为"鉴定意见"以外,还增加了"辨认笔录"、"侦查实验笔录"和"电子数据"等三种新的法定证据形式。这被认为是"根据刑事诉讼中出现的新情况和实践需要"所作的制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证据须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基本属性。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证据须"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即是对证据客观性、关联性的认可与赞同,但对证据的合法性的争议很大,证据是伴随犯罪而产生的,只要对案件事实有证明作用,就具备了证据的基本条件。但在采纳证据的过程中,还必须强调证据的合法性,否则就有可能助长违法取证、认证行为。  相似文献   

4.
王平 《四川审判》2002,(3):5-6,10
刑事证据是一种专门的证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1款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有的学者认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和审查属实的,用以确定或者否定犯罪事实、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和罪责轻重的一切事实。”还有的学者认为刑事证据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司法机关依法收集或由当事人、证人、辩护人等依法提出、并用以证明是否发生了犯罪以及有关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尽管这几种观点在文字的表述和内容上都有所区别,但都指出刑事证据是一种客观事实,是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认识和认定案件事实和犯罪事实的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就侦查终结、提起公诉和对被告人做出有罪判决,所采用的刑事证据应达到的标准作了“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原则性规定。  相似文献   

5.
正实物证据是"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场所、物质属性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体和痕迹",[1]具有客观性,以实物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已成为刑事诉讼证明的发展方向,其证明优势已毋庸置疑。但是,无庸讳言,实物证据的证明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是引发刑事错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潘强 《犯罪研究》2007,(6):49-52
单位证明是指以单位名义出具并加盖单位公章的、证明相关客观事实的书面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出现的"单位证明"应当区分形成于事前还是事后,形成于事前的单位证明是书证,具有较强的证据效力,而形成于事后的单位证明不符合刑事诉讼的法定证据形式,需要有相关书证佐证或转化为其他证据形式才能具有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证据,是指能证明行政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事实。行政诉讼证据和民事诉讼证据、刑事诉讼证据一样具有证据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合法性。同时,由于行政诉讼不同于民事、刑事诉讼而有自身的特点,因而行政诉讼证据也不同于其他两种诉讼证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证据理论,刑事诉讼证据必须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前两者涉及证据的内容,而合法性要求刑事诉讼证据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因此,证据能力对合法性的要求决定了刑事诉讼过程中必须对非法证据予以排除。目前,我国规定非法证据内容的规范包括: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9.
郝静 《天津检察》2006,(3):29-30
证据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刑事诉讼活动实际就是一个收集、审查和采信证据的过程,整个过程从侦查机关收集证据,到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审查证据,再到审判机关采信证据、认定犯罪事实并作出裁决。证据标准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证据的证明标准,二是证据的形式标准。笔者在此要探讨的是证据的证明标准问题,并拟从一起案件着手,分析对案件定罪要求证据达到的证明程度问题。  相似文献   

10.
准确把握证据的概念这里所讲的证据,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证据,而是由执法人员调查搜集,具有特定的法律形式,经过查证属实后可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材料。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客观性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必须是对案件事实的客观反映和真实的描述,而不是人们主观猜测和虚假的东西。所有的违法犯罪事实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必然同客观世界发生联  相似文献   

11.
房屋案件的证据,就是能够证明房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是法律规定用以查明房屋案件事实的手段。房屋案件证据不但同其他民事证据一样,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的特点,而且,较之其他民事证据,还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第  相似文献   

12.
<正> 关于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问题,论者颇多,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刑事诉讼证据只具有客观真实性和与案件的相关性这两个基本特征,而不承认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是证据的重要特征之一。与案件相关的客观事实之所以成为诉讼证据,最重要的是它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部分一、有关证据问题   (一 )证据的客观性问题   有学者对传统的客观性是证据的本质特征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客观性”的特征要求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真实事实。但依法产生的证据却未必就是客观存在的真实事实。证据的客观性特征既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有悖于证据形成的法律规范,因此,不能认为客观性是证据的本质特征。证据的特征只包括关联性和合法性。对上述观点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客观性是证据的本质属性,因为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即为客观事实,其属性中当然包括客观性,再者,如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种类的缺失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实践中,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远不止这七种,现行法定证据种类存在许多遗漏。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制定发布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在我国刑事诉讼中首次明文确立证据裁判原则、意见证据排除规则等。事实与事物既有同一性又存在明显差别。案件事实不同于证据事实,案件事实不是适用法律的依据,证据意义上的事实才是适用法律的依据;案件事实的存在形式不受限制,无法被消灭,却有赖于证据证明,证据意义上的事实不仅存在形式和表现方式要受限制,而且还可能被消灭;证据意义上的事实除了具有客观性特征外,还具主观性特征。合乎一般生活经验判断的证言可以认定为事实,证人根据专业知识就专业问题作出的判断意见具有证据事实属性。  相似文献   

16.
论行政证据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福俊 《法商研究》2004,21(1):61-69
行政证据是行政程序中具有法定形式、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并经行政主体查证属实的一切事实 ,行政诉讼证据从本质上说就是行政程序中的证据。《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来源、属性、程序、效力及审查判断等方面的规定 ,既是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审查行政行为证据合法性的依据 ,同时也是建立行政证据规则的依据。而且 ,还应当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确立行政程序中的“谁主张 ,谁举证”规则、证据调查和取证的期限规则以及案卷排他性规则。  相似文献   

17.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案件的真实情况需运用证据加以证明,这就很自然地提出一个刑事证明的证据要求问题。它应该作为刑事证明理论中一个新的概念,占有它的一席之地。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及其所涉及到的刑事证据理论中其他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教正。一、证据要求的概念探析关于刑事证明的证据要求,就是为了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对所使用的证据在质量和数量上的要求。在刑事证据理论中,这是一个被混淆了的概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指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它是司法机关正确处理案件,完成诉讼任务及公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但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必须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及合法性,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证据的合法性,即证据必须是法定机关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而来,否则就不能作为定案证据使用。从证据的合法性角度去分析,如果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是非法取得的,就不具备证据的“合法性”,即为“非法证据”。本文拟就刑事“非法证据”谈点浅见。一、“非法证据”的表现形式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和司法实践经验总…  相似文献   

19.
张贻伟 《法制与社会》2013,(28):297-298
在现实中存在大量的以数字电子化形式存在的证据,我们通常称之为刑事诉讼电子证据,即以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为媒介裁体产生,以数字电子符号为表现形式,收集、审查和判断时必须借助电子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够证明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所有事实。本文主要从电子证据的概念、证明力、适用规则等方面做一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20.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的再界定现行三大诉讼法,都将视听资料作为一种诉讼证据加以规定,但对于视听资料的概念的界定,都是学理上的观点。有的学者将视听资料概括为“是储存在磁带等物质载体中、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音响、图像资料。”有的教材将视听资料表述为“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音像信息资料”。这些表述稍有不同的视听资料的概念都是从两个方面对视听资料定义的,即一是从内容上,视听资料必须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二是从形式上,视听资料必须是音像信息资料。那么,只要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音像信息资料,即能够满足视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