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企业广大职工正在结合实际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精神,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放松,更不能削弱。企业政工干部首先要带头认真学好小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交易费用的节约是企业出现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能否节约交易费用,只是企业出现的充分条件。它能解释所有企业出现并存在的可能,但并不能揭示企业出现的必然原因;它能解释节约交易费用可能导致企业出现,但不能解释出现交易费用的节约就必然、一定导  相似文献   

3.
集团文化和成员企业文化共同组成一个系统文化。集团文化不能替代成员企业文化,成员企业文化也不能取代集团文化。为了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整个系统获得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实现集团文化与成员企业文化的融合。而集团文化与成员企业文化在融合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及必备条件,则是实现集团文化与成员企业文化融合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低是企业的老大难问题.管理落后制约了企业技术进步,使许多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不能发挥应有有效力;同时,已有的生产要素也难以优化组合,其后果是人不能尽其力,物不能尽其用,时不能尽其效.因管理不善造成的产品质量低劣、消耗高、浪费大的问题更是惊人,我国每年因产品质量不合格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改革开放以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企业那种靠高投入实现高产出的外部环境已不复存在.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企业由抓速度型向抓管理型转变过程中,向管理要效益长期以来难以落实只停留在口号上,究其原因,一是虚的多,实的少;二是浮在表面上的多,深下去的少;三  相似文献   

5.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按市场机制运行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传统计划经济的体制惰性和企业体制的变革惰性是制约国企改革的根本原因,而政企不分、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是体制惰性不能有效克服的最大障碍,也导致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出现体制惰性复归现象。克服体制惰性需转变政府管理路径,创造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弱化企业的非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6.
1986年,江西省贵溪县龙虎山下,中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贵溪冶炼厂正式开工。这家投资6.5亿元,从日本、芬兰引进成套技术设备建成的企业,是世界上第29座采用先进的闪速熔炼技术的炼铜厂。 然而,企业开工之日,并非大功告成之时,中国人建起了企业,能不能管好企业?中国人引进了先进技术,能不能掌握和运用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7.
狄娜 《瞭望》1996,(38)
当前,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难点可以集中反映为以下问题:一是既要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又不能削弱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二是既要解决企业过度负债和专业银行商业化的问题,又不能引发信用危机;三是既要支持兼并、破产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又不能不顾企业及社会的承受能力;四是既要鼓励东南沿海一带优先发展,又不能无限制地扩大区域经济间的贫富差距。不解决上述难点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就难有实质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批又一批“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而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却陷入效益下降、发展滞缓、困难重重的境地。国有大中型企业能不能赶上、超过“三资”企业?能不能重振国民经济建设主力军的雄风?这是一篇大文章。上海二纺机自信自强,艰苦奋斗,抓住机遇,敢试敢闯,以大手笔谱写了这篇文章,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相似文献   

9.
张胜 《理论导刊》2000,(2):48-49
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企业不能离开特定的环境而存在。企业文化也不能脱离环境而构造,必须和一定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制度框定着社会主义社会企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应具有的特征及模式效应:内涵和特征。1正确明了的企业价值观。它表明企业的社会功能及其对社会责任所采取的积极态度,体现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主义方向与经营道德,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它是企业文化的主导,应该成为企业领导和所有职工的共同纲领和行动指南;2积极进取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些企业职代会中职工代表“官”化倾向严重,据调查,一些企业的职工代表中干部管理人员占80%以上。由于一线职工代表少,导致了一些企业职代会的行政色彩浓,民主管理成为一句空话,一些问题随之出现:企业重大决策成为某些领导个人意志和权力的产物,不能反映职工的意愿;一线工人呼声、建议得不到重视,许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职工代表的“官”化倾向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企业领导干部腐败行为的滋长。  相似文献   

11.
一、企业的动力和活力问题及对策企业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础.企业对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否有动力和活力,这是我国能否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关键.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对发展外向型经济缺少内在动力,出口越多,对工厂的留利和职工的奖金影响越大,而且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外销产品风险很大,使不少企业在增加出口的问题上,缺少利益驱动.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最大的弊端是企业缺少活力,缺少应有的自主权.因此,不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更不能适应外向  相似文献   

12.
(一)众所周知,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解决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状态问题,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一门社会科学。企业是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社会集团,一个企业如果不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它就失掉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不可能再立足于社会。因此,企业的一切工作都应着眼于生产经营,以生产经营为中心。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则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企业若不能生产出合格的、优质的产品,为企业盈利,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要把企业工作搞好,…  相似文献   

13.
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已越来越重要。为此,找出问题,寻求对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企业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舍弃其一,要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管理科学,是“建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是基础性的保证。没  相似文献   

14.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企业的改革。企业改革不能放松,步子不能放慢。当前主要还是进一步完善承包制,在承包制的基础上改革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深化改革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在治理、整顿中研究并建立符合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经过多年的改革,在我国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济形式发展了,商品经济发展了,企业有了自主权,整个经济搞活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宏观调控、宏观管理显得更  相似文献   

15.
企业精神是企业职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经过不断培育、锤炼而产生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思想作风、传统、志向和追求 ,是先进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境界的反映 ,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培育和弘扬企业精神 ,是当今企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一、企业精神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没有一个共同的理想、目标 ,不能没有根植于职工群众之中的精神支柱。有统一的思想、统一的精神支柱 ,才能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 ,才能充满青春活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精神是企业职工实践活动在思想精神上的升华 ,是先进的群体…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曾在一次重要谈话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讲,关键在人。”用邓小平同志这个谈话精神指导我们今天进行国企改革,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搞活经济,有着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提起搞活企业,人们往往谈到资金、原料或者产品、市场等,认为这些是制约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但从一些成功企业的情况看,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重视人的因素。他们成功的经验充分揭示了一个规律,搞活企业的关键在人。人是企业的根本在整个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在非公企业中开展民主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重头戏。工会作为组织职工依法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中坚力量自然不能缺席。因此,有效发挥工会在非公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央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一直是这几年的一个亮点,2004年1月~10月中央企业新增利润 又达1454.5亿元,但不能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19.
当前,企业存在着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成本行为失控、成本管理不能持之以恒、财会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强化企业全面成本意识,防止企业成本失控,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治理整顿过程中,企业遇到了市场疲软、许多工业品滞销的难题。为什么产品卖不出去?并不是社会不需要,也不是人们买不起,而是缺乏市场上所需要的美观适用,款式新颖的抢手货。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企业在产品没有销路时愁销路,一旦有了销路时却又不能按时、按质、按量提供自己的产品应市,有些企业经营者以包代管,成天在外跑横向碰杯,而把工厂撂在一边。这些企业抓了“市场”丢了“现场”,致使生产现场赃乱差,各种生产要素不能得到合理结合,物质转换不能协调有序地进行。这两种情况暴露了我国许多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不重视工业设计和生产现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