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动物词语文化意义的产生源自人类的认知机制.在与动物的频繁接触中,人类认知了动物的不同种属特性,这些特性因为与其他事物或概念有关联性或相似性而联系起来,通过隐喻或转喻模型,映射到其他事物的种属特性中,使动物词语转指、表达其他事物或概念.因为长期频繁的联系,这些表达意义得以习惯化、概念化、词汇化,从而产生动物词语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迪 《学理论》2012,(18):86-87
语言渗透着文化,语言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传播文化的工具。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差异,有些词语的字面意思与其真正含义完全不同。只有通过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掌握英语中容易产生误解的词语,才能有效地避免理解错误和翻译失误。  相似文献   

3.
吕杰敏 《学理论》2010,(3):88-89
隐啥作为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人们总会用熟悉的经验来去理解新的抽象事物.本文以Indurkhya的隐喻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各种天气现象词语的隐喻使用及其特点,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张瑾 《各界》2008,17(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缺乏必要的背景和专业知识,直接影响人们对语言的理解.限于篇幅,本文仅列举punk rocker,punk rock,Basketball teminology等词语说明词语项目的意义理解与背景和专业知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刘莹 《学理论》2010,(5):130-131
成语是语言文化混合而成的语言精华,但由于中英两个民族在宗教信仰、政治制度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不同,难免会出现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词语空缺现象其翻译问题自然是离不开对文化意象缺失与补偿的讨论。本文从英汉成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出发,探讨了英汉成语互译中文化的缺失与补偿及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谢飞 《学理论》2011,(11):214-215
汉字与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汉字的字形及其由字演化的词语反映了文化现象。代表颜色词的汉字,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其特殊的语义表达功能,再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作为颜色词的"紫"字背后也暗含着一定的文化色彩。经过先秦—汉代—唐代—今天的历史演变,"紫"字词语体现了汉文化的演变轨迹,从中可以窥视到词语背后负载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聂寒玢 《学理论》2009,(19):239-240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间既存在共性,同时由于发展过程、历史渊源、地理环境等因素又有着显著的差异。本文以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为落脚点,从文化角度对两者的意义重合、意义空缺及意义冲突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希望更顺利地进行英汉互译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8.
季建林 《党政论坛》2010,(21):25-26
人类价值体系的发展,是一种文化的历史选择。历史选择中的文化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生产方式是人类文化的最重要因素,它决定了—个社会的基本特征。构成人类文化的还有其它要素,如地理、民族、人种、制度、宗教、风俗、语言、文艺等,考察人类价值体系的形成与演进,不仅要考察生产方式,还要考察文化的其它功能与特点。这些文化因素的功能与特点,对价值体系的构建发挥重大作用并赋予价值体系的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在堂 《各界》2009,18(11)
搭配问题是影响学生作文语言水平的一个主要因素.英语学习者薄弱的语言搭配能力制约着学习者的写作速度的表达的流利性.教学过程中要在传授学生学习词语搭配策略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词语搭配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表达的正确得体和丰富多样等写作中涉及学生语言能力的这类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词语搭配浅谈韩玉贤从语用平面看,任何语言中都有独词句。但独词句的使用频率毕竟不高,数量更是有限,绝大多数句于是由一串词组成的。这样,人们用句子表达思想感情就有一个哪些词语能够搭配,哪些词语不能够搭配的问题。词语的搭配关系是词语选择性的一种表现。这种选...  相似文献   

11.
马海逵 《学理论》2009,(17):229-230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内部的文化支撑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密切相连,自身文化与第二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文化知识的缺乏往往阻碍着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以背景文化教育的培养刻不容缓。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教育的内容,在初级英语教学中培养背景文化的原因分析以及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教学实践来阐述。  相似文献   

12.
李铁钗 《学理论》2012,(7):142-143
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和方面使人们意识到这种影响已超越了纯技术的层面,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一种文化价值属性。计算机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到现代出现的新文化形态,包括物质、精神、语言符号和制度等要素,对文化、技术、生活方式和人类认知等方面产生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广州青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 ,揭示了它们的现状及特征 ,并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分析流行词语流行的原因 ,藉此寻找语言和社会文化嬗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界定 所谓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而出现的新文化,是人类文化在网络技术条件下的衍生。网络文化既然是一种衍生文化,表明它是同人类文化既保持着紧密的“血缘”关系而又具有独有特点。“血缘”关系表明网络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上衍生出来的:独有特点表明网络文化有很强的独立性,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存在于人类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5.
儒、道、佛三家都反对虐待动物,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儒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都反对虐待动物,即便是杀食,也反对给动物造成无谓的痛苦。道家将人与万物的生命视为自然的过程和现象,否认人类具有超越万物之上的权力和地位,较之儒家,其反对虐待的态度更加强烈。在中国三大文化传统中,佛教在反对虐待动物方面不仅具有最为系统的思想观念、最为坚决而彻底的立场和态度,而且还将救助动物作为一种宗教修行开展了广泛的实践活动。因此,不忍心看到任何动物遭受杀戮,对任何形式的生命都充满关爱和敬畏,才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真正尊重。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和认知活动能力的外在表现。人猿揖别,语言也成为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一种标志。大量研究表明其他动物也都有各自的具体的信息交流系统。不过,它们是以特定生存环境下的某种声调或动作来实现信息交流的。然而,动物的信息交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作为文化的传承工具,语言在文化影响力的对外传播与扩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语言霸权与文化扩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当前的“汉语热”令很多人欣喜乐观,然而在似乎繁荣光鲜的背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正面临着一系列诸如现实反差,教学力量及外部抵制等迫切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陶海柱 《学理论》2010,(5):90-91
人类维护动物的权利,从伦理学角度来审视,至少有两个重要理据,其一,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动物本身的存在价值,更是为了维护人类自身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其二,人类独有的“同情心”是保护动物权利的核心推力。如果前者是保护动物权利的功利性目的的话,那么,后者则是保护动物权利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赵凛 《学理论》2012,(11):168-169
动物词在文化中常常蕴涵丰富的意义,不同民族对动物的文化语义认知既存在相似之处又有个性差异。这些喻义共同现象大多源于人类认知的共性。而存在更多的是喻义的个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民族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因素的不同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9)
在《人论》一书中,卡西尔在总结了西方历史上关于人的各种理论后,对"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做出了一种全新的解释。卡西尔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认为人的本质特性在于劳作,即人运用符号创造文化。在卡西尔看来,符号的各种形式——语言、神话、宗教、艺术、历史、科学等既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又彰显了人性的不同方面,而且所有形式都指向人性的解放。尽管卡西尔的人学思想有所不足,但其对人类文化哲学的发展仍有着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