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生行动主义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多侧面的现象,很难解释更难预测。因此关于这个问题至今没有一个成系统的理论阐述是不足为奇的。但是了解学生的政治生活是很重要的。由于一些政权受到学生抗议活动的威胁甚至被推翻,因此政治领袖们要做到的不仅仅是听取关于学生抗议活动的报告,而且应该了解其原始动因是什么。同时,学术团体也须要了解学生行动  相似文献   

2.
积极的动因对于激进运动的领导性质我们知之甚少,对于学生为什么投身于激进运动,学生游行示威和学生运动的起因所知更少。事实上,研究者同官员们一样通常只对校园里学生运动的爆发感到惊诧。总之有必要研究对学生激进运动的爆发起作用的几点因素。几种心理动机被列入了研讨范围。刘易斯·弗尔认为青年人的逆反心理在学生激进运动中起作关键性的作用,学生激进运动是孩子反对父母的斗争的一种表现。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种看法不具备充分的说服力。另一些人则认为由于校园文化的性质,年轻人的理想主义及  相似文献   

3.
学生势力:南朝鲜类型 1987年,当南朝鲜学潮进入最为关键和最为激烈的阶段后, 《纽约时报》在6月16日载文进行了报导,文章强调参加行动的学生人数之多和参加者的政治热情之高。这篇文章发表两周后,全斗焕的军人政府被迫接受学生直接进行总统选举的要求。全斗焕实际上是在学生和其他市民的一系列大规模的、持续的抗议之下投降的。政府还对其他数项民主变革的措施作出了让步,这包括修改总统选举法,减少对候选人身份的限制,实现相互之间更公正的竞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应该说,由六十年代青年激进主义传统与文化反叛而导致的政治行动主义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事实上,如迪克斯坦所说的那样,六十年代的学生运动引发了整个世界性的大反叛!虽然大多数的研究和调查分析都认为青年学生政治行动主义始于本世纪六十年代那动荡不安的十年,但过去的几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实例却为我们展示了学生政治运动更广阔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60年代,是美国学生政治行动主义汹涌澎湃的年代。美国的大学处在混乱之中,而学生们自30年代以来第一次在全国性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当时在位的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之所以决定不再次竞选总统职位,部分原因就在于学生示威反对他的对越政策。学生们还站在美国重大价值观念变化的最前沿,特别是在两性关系、生育权利,音乐、社会准则这些领域。民意测验表明,在60年代末的短时期中,美国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大学校园中的骚乱。但后来发生的情况却是虎头蛇尾。和60年代动乱的十年相比,此后的两个十年是以平静而著称的。实际上,情况却要复杂得多。60年代后仍然有一些学生行动主义现象,发端于60年代的价值和观念革命也没有完全消失。1984~86年反  相似文献   

6.
政治多元主义是当今西方世界颇具诱惑力的新概念,也是目前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界正在研究的新课题。王沪宁在《比较政治学》一书中认为;在西方国家,政治多元主义论指一种社会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权力在处于不断变化的冲实、竞争和合作模式中的各种集团之间得到广泛的分配。”政治多元主义的内在涵义,就是当代西方政治体系的政治过程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的社会治理突出了制度主义的逻辑,社会治理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制度的框架下开展的。制度主义逻辑中的社会治理依附于中心—边缘的社会结构,政府位于社会治理的中心,通过制度对社会进行普遍性的统一的治理,结果却在对技术理性的追求中把社会治理导向了精英治理的格局。自20世纪80年代起,人类社会进入了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的历史阶段,政府垄断社会治理的局面受到了挑战,依靠制度的社会治理出现了失灵,因而需要谋求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建构。就现实的社会治理过程来看,由于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行动与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被重置。民主的内涵从制度转向行动,专注于行动会把社会治理引向合作治理的方向。张康之教授的《公共行政的行动主义》为我们展示了社会治理从制度主义到行动主义的转向,并创造性地描述了走向合作治理的图景。  相似文献   

8.
(上接第5期)虽然学生参加了抗议并引起人们对60年代情况的记忆,但是,撤股运动试图避免那个年代的极端化行为。1985年春的抗议是非暴力的,学生们更为注意提出撤股的问题,而不是扰乱和破坏学校的秩序与设施。这一基调开始便在哥伦比亚大学得以确立。当时,学生坐在汉密尔顿大厅外面而不是在大厅内示威。他们还贴出告示说明,尽管他们阻塞了正门通道,但底层两侧的出入口仍然畅通。“我们并不仇恨索文(Michael Sovern)校长”,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示威领导人解释道,“我们认为自己比他有更充分的理由。”《新闻周刊》(Newsweek)写道,“与60年代狂热的学生相比”,撤股抗议者“极其礼  相似文献   

9.
日趋变化的学生特点我们通常以世代的成见来考虑大学生。20年代的学生醉熏熏、野蛮和邪恶,30年代的学生忧郁和激进,40年代的学生成熟和忙碌,50年代的学生沉默不语,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学生愤怒无比,是一伙行动主义者,80年代的学生关心自己、为职业所驱使。这些成见并不  相似文献   

10.
70年代宋到80年代末的十余年间,中国大学生的行动主义引人注目,它对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影响不能低估,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探讨大学生的行动主义对于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政治文化形成以及掌握学潮发生发展规律并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大学生行动主义研究成果简述对大学生行动主义的研究。国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论述学生行动主义的文章、书籍比比皆是,最重要的原因固然是60年代的事实证明大学生动乱是破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对社会安定和政治秩序造成深刻影响。P·G·Altbach  相似文献   

11.
新社会组织研究的行动主义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6,(6):66-70
新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行动者,它们从事社会服务、建构复杂社会关系。新社会组织集合公共意志并将其付诸实践,呈现出行动主义的特征。新社会组织在本质上具有自主性、他在性、共享性和合作性的组织特征。新社会组织产生于自由自主的社会集体行动,进而将低成本的、即时的、无处不在的合作行动发展为社会化的组织运营模式,组织对个体的回报将产生在每一次沟通、交往以及其他合作行动中,因此,组织内部的和组织之间的基本权力关系表现为合作关系。新社会组织的行动逻辑既为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变革和为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结构性支持,也对后工业化过程中的组织变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30)
20世纪中国社会面临的全面危机是全能主义政治产生的根源。全能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国家—社会关系与西方自由主义社会中的截然不同,其中的群众概念与公民概念也当然的有所差别。全能主义政治下的群众运动在社会革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弊端也众所周知,在后全能主义时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仍然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韩非与商鞅都是法家最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但二者政治思想之间的差异往往被已往研究者所忽略。商鞅关注的是如何建构一元化社会控制体制,实现所谓"抟力",韩非则侧重于国家内部权力配置,及君主如何运用权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商鞅与韩非都是非道德主义者,但韩非是更彻底的非道德主义者。人性好利与"与时俱进"的历史现实主义是韩非彻底非道德主义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韩非认为,凭借以君主为代表的国家垄断一切资源这一得天独厚的制度设计优势,完全可以建立起能够确保以君主利益为目的的制度环境,而"法治"与"术治"的正确运用正是君主建立和维系这一制度环境的基本工具。韩非彻底的非道德主义政治思想更准确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政治实践的本质,但其强烈的反人道性却使其失去了进一步意识形态化的历史机缘。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的外在目标是要达致每个公民个体的美好生活,而协商民主的本质则体现为一种公共善的实现。公共善的实现需要在自我之善和社群之善、多元主义利益和基本善之间达致平衡。协商民主是一种面向公共善的认知和行动过程。辩证行动主义更加强调一种多数大众与关键少数之间的关系。特性角色在辩证行动主义中发挥重要的榜样导向功能,并在审慎性沟通的基础上开展辩证行动。同时,特性角色的榜样引导要以情境性道德为内容展开。协商民主的关键就是要对公共善进行扩展,即从特性角色扩展到每个普通公民。在这一过程中,情感和理性都需要发挥重要作用。公共善的扩展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相互承认关系,并最终要达到一种主体间的移情状态。  相似文献   

15.
政治参与是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共和主义的公共选项,也是区隔三个主义的标志牌。政治参与,是民主主义和共和主义的必需品,在自由主义那里却成为最弱意的选择。共和主义政治参与立足于无支配自由和强自治自由之上,以塑造公民德性和共同善为旨归,诉诸商议民主,建构了积极政治参与观,并以此来矫正和弥补自由民主代议式政治参与之不足,为当代民主理想与谋划而奔走呼喊。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的权威主义政治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李垚垚 《学理论》2015,(1):60-62
借助结构和行为的强调重点和双方互动关系的历史梳理,系统说明了政治学研究方法从传统的旧制度主义政治学到行为主义政治科学到新制度主义政治科学的发展。并借助结构行为活动设计,打破新制度主义内部流派隔阂,揭示新制度主义研究的整体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并指出:“我们讲政治,也决不是简单重复一些政治口号,不是搞空头政治,而是像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的那样,要使政治同经济、政治同各项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好更有秩序地进行。”联系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我的体会是,要把讲政治落实在行动上,必须努力做到顾全大局,扎实工作,突出政绩。顾全大局是讲政治的根本出发点。领导干部只有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才能真正做到讲政…  相似文献   

19.
在东亚威权主义体制下,政治领袖大权在握,推行强人政治;受过良好教育、拥有专门知识和专门特长的技术精英和管理精英所组成的精英领导集团实际上掌控着国家政权,位于政治权力金字塔的顶层;军人势力对国家政治生活拥有巨大的干涉能力;推行"一党独大"的政党制度;而工商企业界和宗教势力影响有限,在政治权力谱系中的地位边缘化.  相似文献   

20.
整体主义是生态政治的价值追求和思考重心所在。生态政治的整体主义价值观,首先呈现出一个存在论上的有机整体画面,强调自然生态体系的有机整体性;然后,导出整体主义的生态智慧和生态原则,完成人类与自然的整体性统一;最后,积极看待整体意象和个体意象之间的摩擦,突出可能由此形成的平衡的思考状态,以动态的思维来对待适中的摩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