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是继<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之后的一项重要法律文件,它继承和发展了后者所取得的成果,拓展了适用统一规范的空间,有利于进一步消除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法律障碍,促进国际商事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在性质、适用范围、书面形式、合同的订立、通知义务、提前履行、实际履行、合同的效力、合同的解释、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不履行、损害赔偿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展示在合同法统一化进程中取得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2.
预期违约制度的比较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期违约是为了解决合同生效后至履行前发生在合同履行上的风险而建立的一种法律制度。它原是英美法中的特有概念 ,并以美国《统一商法典》的规定最为完备。《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吸收了英美法的经验 ,对其做出了规定。我国《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的规定与英美法、《公约》都不同 ,尚未达到融会贯通、浑然一体的效果 ,其逻辑上的统一性、严密性和适用性都存在着问题。对比分析美国《统一商法典》、《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我国《合同法》的预期违约制度 ,进一步完善我国预期违约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额的大幅增加,<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国际货物销售合同争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公约卖方的义务,这对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尤显重要.本文笔者旨在从交付货物和单据、卖方的担保义务、卖方违反合同补救办法这三个方面,分析和探讨公约中卖方的义务.  相似文献   

4.
从1988年1月1日起,《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简称《公约》)已在我国生效,因此,我国有进出口权的企业与营业地处于另一缔约国的外国公司、经济组织和个人签订的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及订立、履行、违约时的救济方法等,均适用《公约》的规定。这样,《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对我国当事人参与签订的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均产生法律效力。依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公约》与我国法律有不同规定时,适用公约的规定,所以,《公约》在我国国际货  相似文献   

5.
加入 WTO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愈发频繁 ,常出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预期违约问题。为此 ,有必要弄清预期违约的类别 ,准确把握其内涵 ,熟知国际经济交往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之关系 ,并紧密结合经济交往的实践 ,不断探索妥善处置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预期违约处置的办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1980年3—4月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外交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称“公约”)。公约除序言外分4个部分,共101条,涉及了与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有关的许多法律问题。如果说公约中有关合同订立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第二,三两部分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利益的话,那么,对缔约国来讲,关系最大的则是公约的适用范围。对公约制订者来讲,它是对其所制定的法律的一种自我限制;对缔约国来讲,它规定了其所应承担的义务;而对双方当事人来讲,则表示他们在什么范围内选择适用公约。公约的第一部分第一章对适用范围作了专门的规定。尽管只有六条,但它却明确了适用公约的条件以及不能适用的例外情况。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第14条是关于要约构成要件的规定,要求要约内容的确定性必须包含货物、数量和价格三个要素.这与公约第55条推定价格的规定相互矛盾.一项缺乏价格或价格确定方法的要约是否是有效的要约?能否根据第55条进行补救?在判断合同是否成立的问题上,公约第14条与第55条的适用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4(1)条规定一项内容确定的要约须包含价格条款,这与公约第55条有关价格补缺规则的规定相冲突,由此引发了如何理解两者关系的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一项缺乏价格规定的要约是否有效,能否据此订立合同,其实质为开口价条件问题.对此,应将两者结合起来理解,缺乏价格条款的合同仍可有效订立,第55条解决了开口价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 ,卖方对所售货物的知识产权的权利担保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虽然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第四十二条特别对此加以规定 ,但是公约规定依然存在很多模糊和空白之处 ,该条款并没完全达到使卖方担保其货物不存在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目的。本文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中国 1999年合同法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相关规定 ,但在逾期承诺问题的处理上 ,中国合同法跟公约和通则并不一致 ,而这种不一致恰恰形成了缺陷 ,或者说 ,在对这一问题的处理上 ,中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是不够严谨、周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