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以相当规模的公屋计划,解决了绝大多数普通市民的居住问题以后,才将土地贵卖,将地产变为有钱人的奢侈游戏的。  相似文献   

2.
段兰英 《学习月刊》2009,(15):31-32
中国香港土地资源稀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对住房的需求巨大,但香港通过建立私人开发商和政府部门共同发展的双轨制的住房供应体系.成功地解决了不同阶层住房供应的难题.使中国香港成为世界上公认的住房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的典范地区。截至2005年.在中国香港240.8万套住宅中.公共住房有109.6万套.私人房屋有131.2万套:在中国香港694万总人口中.49.6%的居民居住在公营的租住公屋和资助出售的居屋中(以下称公屋).50.4%的居民住在私人住房中.  相似文献   

3.
做你自己     
艾迪 《党课》2008,(10):106-107
在名人偶像林立的现代社会里生活,人们都多多少少甚至不由自主地会受着名人的各种影响,名入爱穿的衣服,名人常留的发式,名人说话的习惯举止常为一些“粉丝”所效仿。这也可以解释为啥商家总喜欢找名人来做广告,其实名人代言的产品,名人自己也未必喜欢,但这不要紧,名人普遍看重的还是拍广告的“出场费”,其他的嘛,都好商量。倒是“粉丝”们需要擦亮眼睛,自己虽做不了名人,可也不能被人牵了鼻子,要做你自己。  相似文献   

4.
许维学 《湘潮》2013,(12):32-34
周国桢是我国当代著名陶艺家、画家,又是陶艺教育家,被中外誉为“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一面旗帜”“现代陶艺创作先锋”和“陶艺泰斗”等。1992年,周国桢荣获了国务院特殊津贴,同时被英、美等国际名人中心列为世界名人,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中心还授予其“世纪勋章”。  相似文献   

5.
石勇 《廉政瞭望》2011,(11):32-33
“公务员解决住房问题面临两大拦路虎,一是制度缺失.二是现实难题。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广东省政协委员江龙在其提案中称,要解决低收入公职人员住房问题,应当仿效欧美国家建设“政府公屋”。省住建厅目前答复他:公租房的保障范围已包括了国家公职人员中的中低收入者。  相似文献   

6.
凡人与名人     
如果做一个问卷调查,请被问者回答:“做凡人好还是做名人好?”我估计,被问的人有八九会说:“当然做名人好。”做名人当然好。请看,名人走到哪儿都会被前呼后拥,一大帮粉丝呵着你捧着你,有人会拿个本本挤上来求你签个龙飞凤舞的大名,  相似文献   

7.
“桂冠”亦需常拂尘──“名人”犯罪警示录孙信成曾几何时,他们还是颇受人尊敬的厂长、经理,“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然而,转瞬间,他们却由“名人”、“能人”变成了囚犯、罪人,昔日那一项项殊荣如今离他们而去了,围绕他们的一道光环黯然失色。如此强烈...  相似文献   

8.
在香港我们考察的重点是港府的公务员制度。有关方面的态度十分友好,不仅安排我们访问了铨叙科,与铨叙科的官员进行了座谈,而且破例让我们访问了作为公务员监督机构的廉政公署。香港的政府机构和我们政府机构的独门大院不同,几乎都是设在政府盖的公屋或私人盖的写字楼内。这种建筑,一般地下是停车场,  相似文献   

9.
广告活跃是好事,它对于开发资源、繁荣市场、拉动消费或帮助农民致富都有一定的作用。如果“名人”露脸做广告则影响更大,其号召力能使不为普通广告所动的人慕名而为。然而,时下有人因为相信“名人”做的广告,实践后上当受骗的有之,遭到经济损失的有之,有的还因此将“名人”告上法庭。 只要合法,“名人”做广告无可非议。问题在于,所做的广告需得名副其实,不能蒙骗公众。因为“名人”是公众人物,如果做了虚假广告,受益的只是厂家和“名人”自己,危害的却是“名人”的众多崇拜者。“名人”如何面对广告呢?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的有关行为和言论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10.
朱光进 《广东党史》2010,(11):30-32
<正>1941年末,香港沦陷。一批暂居香港的文化界名人、抗日爱国民主人士处境十分危险,周恩来指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连贯组织营救。在广东  相似文献   

11.
胡秋春 《学习月刊》2010,(11):37-39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名人”即著名的人物;“故里”有两层含义,一为“故乡”.二为“老家”.其中“故乡”有三层含义.一为“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二为“家乡”.三为“老家”。我国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若干年后,斯人已去,其故里因蕴含的文化人文价值.自然就成为惠及后人的一方宝地。  相似文献   

12.
海南儋州变卖救济大米的书记名扬全国。如果只是变卖救济米,“大米书记”的名气可能只是村镇一级的。因为变卖6万斤救济米后不被起诉,获释回家,“大米书记”黄石奎才得以名声远扬。其实,仅仅是免于起诉,“大米书记”仍然可以默默无名。从村镇级名人到全国名人,关键步骤在于“大米书记”获释后拉起横幅,热烈庆祝“返回就职”。  相似文献   

13.
随着“九七”香港回归临近,涉港新闻报道和宣传范围不断扩大,在某些新闻报道和出版物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甚至是有明显错误的用语,值得引起重视。最近,中央外宣办和国务院港澳事务办提出要正确使用涉港宣传用语的意见,规范涉港宣传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提法、用语。1、不能称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可说“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不能把香港回归,说成是“宗主国的更换”,更不能说“中国是香港新的立主国”。2、不能称中国对香港“收回主权”、“主权回归”及“主权交接”,应称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  相似文献   

14.
一   岳麓书院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映照湖南人才之盛,成为湖南人的骄傲。这副名联,确实反映了近代湖南人才群起的盛况。   众所周知,在鸦片战争之前漫长的时期,湖南籍名人,寥若晨星,正如晚清维新派人士、经学家皮锡瑞所说的:“湖南人物,罕见史传”。《中国历代名人辞典》所收的鸦片战争前名人 3005人中,湖南籍的仅为 23人,只占全国同期名人的 0 77%。而到了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湖南人才骤然兴盛,政治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早为世界瞩目。就在这本名人辞典中,收入了近、现代人物 677人,湖南籍的就有 42…  相似文献   

15.
毛竹 《廉政瞭望》2012,(4):52-53
这些年来,曾经勤于“挑战”、乐于“应战”的韩寒似乎消停了不少。远离了与各种名人的“论战”,已近而立之年的他似乎也日渐趋于冷静、理智与平和。  相似文献   

16.
邓中夏关于收回香港的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香港回归后,我们倍加怀念早在20年代就提出收回香港的“三步构想”,并进行了最早斗争的邓中夏同志。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提出收回香港的党的领导人。1926年4月,中国共产党卓越的工人运动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邓中夏在领导省港大罢工时,在香港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香港是英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根据地”,是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压迫中国的根据地,中国要得到“独立解放”,就“一定要收回香港”①。他还提出了收回香港的三步构想和近期目标。这是农国共产党人在没有掌握国家政权的历史条件下最早提出的“收回香港”…  相似文献   

17.
4月下旬,我随山东省新闻采访团赴香港采访部分住港省政协委员、香港冀鲁同乡会和在山东投资的企业家代表。短短几天,真切感受到了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勃勃生机,感受到了香港主流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的普遍认同和拥戴。  相似文献   

18.
“名人名厂名牌”战略呼和浩特市副市长姚永通组织实施“名人名厂名牌”战略,争创十个国内国际名牌产品,是呼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塑国有企业形象、重振国有企业雄风的一项重要举措。名牌是一个企业的旗帜、一个地区的旗帜,也是一个国家的旗帜。所以川质量治市、质量治...  相似文献   

19.
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步骤,也有利于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鲜明的经济学意义。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陈可馄教授指出的那样“中国内地和香港经济上的唇齿相依、休戚与共、互补互利、共同发展关系与日俱增,与日加强。‘中国因素’对香港,‘香港因素’对中国内地,是怎样强调都不过份的题目。”1、有利于长期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及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用“一国两制”构想和平解决香港问题,使香港实施平稳过渡,顺利回归,这对过渡期及“九七”后的香港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历尽沧桑庆回归香港百年史话徐庆全1841年1月25日上午8时15分,英国“硫磺号”军舰在舰长拜尔丘的率领下,擅自在香港的“占领角”登陆,进入香港。26日,伯麦率领英军,在香港举行了“占领仪式”。“日不落帝国”和“米”字旗,从此飘扬在本属于中国领土的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