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八八三年三月十四日,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停止了思想,安祥地长眠了。领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重任,光荣地落到了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的身上。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恩格斯与马克思结下了深厚而崇高的战斗友谊。恩格斯一贯高举马克思的伟大旗帜,无限忠于马克思的思想和路线,与马克思合写了无数召唤无产者向资产阶级战斗的光辉篇章。马克思最信赖恩格斯,称恩格斯是“第二个我”和“忠实的朋友”。(《资本论》第一卷校样最后一页给恩格斯的信)马克思说:“恩格斯和我的友谊是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卡尔·马克思的民主思想,是他理论武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民主思想,总结中国民主建设的经验,对于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的民主思想是在批判地吸收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在亲自参加和总结了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共产党宣言》、《1848—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法兰西内战》等一系列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阐  相似文献   

3.
《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恩格斯1895年3月完成的最后一篇重要著作,可以说是恩格斯的"政治遗嘱"。在这篇著作中,恩格斯思考了马克思和他早年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观,并根据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工人运动的新实践,以其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巨大的理论勇气,系统论述了关于无产阶  相似文献   

4.
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对法国资产阶级的国家、法和民主作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并通过路易·波拿巴登上法国政治舞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证明  相似文献   

5.
研究中国当代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张启华“以史为鉴”,这条中华民族的千年古训,说明了认识历史和理解现实的关系,史学亦由此被称为治国之学。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著作《雾月十八日》时称赞说,这部著作“是多么忠实地反映了实际”,而马克思所以能对活生生的时事...  相似文献   

6.
《国家与革命》一书是列宁于1917年写成的,全名为《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本书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阐明了国家的起源、本质、特征、作用、消亡等基本原理,以及国家与革命的关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列宁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代之以新型的巴黎公社式的国家机器;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的最高表现,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思想,最早是在《资本论》中提出来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著作中,还没有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因而也不可能提出与两个不同阶段相适应的不同的分配方式。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是这样讲的:“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  相似文献   

8.
周少岐 《岭南学刊》2007,1(5):91-95
冒天启先生在《坚持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新体系》一文中,对马恩原创思想的理解有失客观和公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不是构建股份制。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必须把交换价值与价值决定区别开来,否则就等于把价值与商业价值即价格混为一谈。劳动价值论得以建立的事实依据完全是马克思那个时代的客观存在,就是在今天地球上的某些地方也没有变。只要是雇佣劳动存在,只要是市场(商品)经济,它就不可能变,劳动价值论也就不可能没有适用性。恩格斯晚年发表的《卡.马克思<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反思了他和马克思1848年前后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条件和进程的判断失误,绝不是否定《共产党宣言》中的那些基本观点,更不存在什么否定暴力手段、主张"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思想或观点。  相似文献   

9.
来稿摘登     
恩格斯在《卡·马克思(1848—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简称导言)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策略。理解恩格斯的新的策略思想要区分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即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两种基本方式(暴力革命和和平过渡)和两种基本方式各自采取的具体斗争形式。取得政权是根本的原则问题,取得政权的基本方式具有灵活性,取得政权的基本方式的具体斗争形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导言》中  相似文献   

10.
共产主义道德的概念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提出来的。恩格斯在分析当时德国社会中存在的诸种道德形态时指出:“首先是往昔信神时代所传下来的基督教的封建道德”“与这些道德一起的,还有近代资产阶级的道德,而与资产阶级道德一起则还有将来的无产阶级道德”。(《反杜林论》)这里所讲的无产阶级道德,实质上就是共产主义道德。值得注意的是,恩格斯一方面把无产阶级道德看作是“与资产阶级道德一起”的,就是说,无产阶级道德在资  相似文献   

11.
在列宁的一生中,无论是在沙皇统治的反动年代,还是在十月革命后的革命和建设时期,他都刻苦攻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十八岁的列宁,就开始攻读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他写成《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书时,只有二十四岁。在这本书中,他提到和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十部重要著作和两封书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遭到机会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歪曲和攻击的时候,列宁更加努力攻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他指出:“我还在‘热恋着’马克思和恩格斯,任何对他们的恶意非难,我都不能漠然置之。不,这是真正的人!应当向他们学习。我们不应该离开这个立场。”(《列宁全集》第35卷,第272页)直到列宁生命临终前的最后几天,他还反复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由于列宁极为勤奋刻苦,他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几乎全部读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一个世纪前,马克思和他亲密的朋友恩格斯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成为“第一个给社会主义、因而也给现代整个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首先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经济基础的原理。其次是发现了剩余价值,即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一生中能  相似文献   

13.
现代西方政治制度,是欧美资产阶级在创建现代国家过程中所形成的政治文明的制度成果。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以评述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政变为中心,考察了1848年二月革命后,法国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到法兰西第二帝国演变的历史过程,分析了西方政治制度的基因缺陷及其背后的资本逻辑。马克思通过考察宪法本身号召以暴力消灭自己的事实,揭示主权在资本逻辑下宪法制度的致命缺陷;通过考察从民主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退回到君主国(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过程,揭示资本奴役劳动逻辑下民主共和制度的历史命运;通过考察行政权力超常发展的现实,揭示资本统治逻辑下分权制衡制度失灵的秘密。  相似文献   

14.
1895年2—3月间,恩格斯为在柏林出版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单行本写了一篇导言,这篇导言是恩格斯晚年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问题的最高思想成果。1986年第一期《社会主义研究》上,刊登了王克安同志的《恩格斯“政治遗嘱”的命运与“欧洲共产主义”的前途》一文(以下简称《命运与前途》),指出应对“导言”高度重视,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对于恩格斯晚年如何看待合法斗争、“导言”的本意是什么等问题,笔者不能同意《命运与前途》的观点,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一八四七年十二月——一八四八年一月写成的,二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发表,时隔近一个半世纪,但它仍然闪耀着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思想光芒。譬如在《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面对资产阶级的强力镇压,仅靠合法的、和平的斗争方式是无济于事的,要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即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接着,“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引自《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16.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反映马克思阶级分析理论的经典著作,马克思采用阶级分析方法评述了波拿巴政变的过程、原因及结果。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理论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价值。它为看待历史事件提供了主客统一的方法,为分析历史发展提供了阶级视角,是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科学技术日益显示出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变革作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给予了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揭示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伟大变革作用。马克思于1853年7月22日在伦敦写的《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指出:“历史中的资产阶级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互相依赖为基础的世界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发展人的生产力,把物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是最进步、最科学的人权观。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观,是在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在对资产阶级人权理论进行革命性改造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首先源于马、恩的革命实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在大学时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深受康德权利学说的影响。后来,马克思进一步接触到黑格尔的哲学,他深深地为黑格尔丰富而精辟的思想所吸引。黑格尔权利概念的辩证精神,对马克思启发很大。他认识到,在考查权利现象时,应有与现有不应该是对立的,而且是有机统一的,必须从现有事物自身矛盾…  相似文献   

19.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个基本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9页)同时,他们又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上)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重新引用了这段话,再次申明,这个《宣言》的有些内容已经过时了,但是其中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那时还是完全正确的。什么是《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呢?我认为,就是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所说的《宣言》的基本思想。恩格…  相似文献   

20.
正马克思和他的战友恩格斯非常关注中国,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800多处直接提到中国,《资本论》及其手稿有90多处论及中国问题。马克思关注中国的时候,正是清王朝衰相尽显、危机四伏之时。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时,古老的中国正笼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漫天阴云之中,中华民族陷入屈辱悲惨的命运。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思想巨人热切地关注中国的前途命运,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