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的现代”的提出是邓小平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的总结世界现代化规律与当代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其实质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它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 ,是认识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勤于学习、勇于进取的党。在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党中央都号召全党加强学习,以深入的学习带动深刻的思想教育。40年代初,当抗日战争进行到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号召全党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注重研究现状,注重研究历史,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1949年,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再一次发出加强学习的号召,要求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军队,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必须学会做各项经济工作。1978年,党…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同志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1]。这段话已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依据之一,就是当代西方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4.
国际法作为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规范,它对于中国的影响也在日益加深。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中国的切身利益也与国际法紧密相关。随着中国各个方面的发展,我国必将对推动国际法的完善和发展发挥更加令人瞩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违宪审查制度是现代民主宪政国家控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不可或缺的制度,它对树立宪法权威、保证一国宪政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分析违宪审查制度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阐述我国确立违宪审查制度的现实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对理论和现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有认识的必要性。而正确认识人的本质问题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践过程的重要前提。《共产党宣言》最早提出了人的自由发展的光辉思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本质问题提出了两个著名的论断,分析它们的异同对于进一步明白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内容以及它的实现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进行理论及现实依据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简单梳理马克思(部分包括恩格斯)所有制理论和建国以来我国所有制的演变历史,以实现理论与历史、现实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和平与发展是促进中国经济腾飞、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进程。然而,中国威胁论却对中国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当代国际安全背景下中国国际私法能否通过调整涉外民商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消除中国威胁论和维护中国和平与发展有所作为?中国国际私法具有哪些维护和促进中国和平与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它又是如何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上发挥维护和促进中国和平与发展的作用的?我国学界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尚不够深入,对上述问题的深入探讨将有益于完善中国国际私法和促进中国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主要依靠政策而不是法律来管理运行,是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管理工作的显著特点,这种具有极强灵活性的管理方式造成了新闻事业的现实困境。实现新闻法治化是尊重新闻自由与新闻管理工作的良好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法的价值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岚君 《法学评论》2006,24(3):104-110
建构国际法价值理论体系是中国和平发展的要求,以此为背景,国际法价值理论体系应由和平秩序、人本秩序、全人类共同利益三部分构成,反映出国家——个人——全人类整体在国际社会中三位一体式的存在。国际法的价值是矫正恶法的准则和国际法进一步发展的动因,也是国家行为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11.
列宁引用的“理论是灰色的”说法,是说明理论有局限性。改变理论“灰色”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始终保持着创新的理论品质。要实现理论的创新,必须有勇气;有发展和继承并举精神;要为现实服务,把握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2.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一种战略选择.本文开篇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作为理论分析的合理性依据,立足中国争平发展战略的必然性及理论内涵,提出了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三个问题:第一,部分学生存在政治盲从现象;第二,政治参与个人目的性日趋明显;第三,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不协调.结合以上问题本文强调政府引导的必要性,并给出关于政府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系统化,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标志性思想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拥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码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和教育史分别以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对教育进行研究,尽管二者在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上各有侧重,但学科之别不应成为学术研究的壁垒。教育史研究以历史为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的一个基本领域;它通过考察历史来理解教育,因而又是一种研究方法。一部教育史潜藏着一部教育思想史。逻辑的与历史的是一致的,教育史研究不仅仅是史实的记录和复述,文献的查找与整理,而是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厘清教育发展的来龙去脉,通过归纳、分析、演绎、推理等方法,发现教育的逻辑。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体,就是被纳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之中、被主体加以结合的对象,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一个是理论客体,一个是实际客体。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体,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作为指导思想而不是一般理论、是次生态而不是原生态、是以解决实践问题而不是以追求理论完整性为中心;中国具体实际是一个包括了民族特点、文化传统、国情状况等在内的总体性系统,对于这些客体要素的把握程度是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尺度。主客体之间、两类客体之间的互动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开放性。  相似文献   

16.
17.
论刑事法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延安 《法律科学》2008,26(2):54-59
历史分析,作为法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对于刑事法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对中国当代刑事法进行历史分析,并非去发现所谓的“民族精神”,而是寻找刑事法律制度得以形成的脉络,以及在法制演进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在刑事法学研究中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具体表现为历史比较研究、历史的社会研究以及历史的价值研究。对中国刑事法发展作历史研究,应区分不同时代,并有目的性地进行研究,进而挖掘其中可为当代刑事法发展利用的有益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改革开放30年实践的理论总结,是中国共产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行使行政公诉权是当今世界主要行政法治国家的普遍做法。由于历史等原因,行政公诉权在我国尚未能上升到立法层面,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我国检察机关行使行政公诉权的正当性。正是由于行政公诉权在我国具有法律监督权和诉权的双重特点,检察机关行使行政公诉权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我国检察机关还有行使行政公诉权的历史传统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转型时期法官对法治的作用作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