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宪法学教材建设是宪法学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于初入法学之门的学习者来说,宪法学教材作为宪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是其最直观地了解宪法学基础理论、宪法规范与宪法制度的媒介。选取我国不同时期在宪法学界产生重要影响的两本适用于法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有代表性的教材为样本,分析我国宪法学教材在宪法学体系的构建、宪法概念的界定、宪法的静态与动态研究等方面的变化,进而探讨宪法学教材建设与宪法学研究二考的关系在于,宪法学教材反映宪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而宪法学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同样会反映在教材之中。  相似文献   

2.
2004年我国宪法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纪念五四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五十周年、宣传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改等一系列活动中,宪法学者的理论成果逐步为社会和公众所了解,而且宪法学以此为研究平台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已有研究成果,有助于把握宪法学研究的基本方向,以获得推动宪法学发展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宪法学50年之发展,自注释宪法到规范分析宪法,其方法论已经发生了具有转折性的置换,但宪法学研究之所以需要从规范分析宪法到宪法解释学,实乃规范分析宪法学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始终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张力,从而必然会导致价值性与事实性、有效性与实效性以及规范性与解释性的分离与脱节之弊.因此,宪法学研究要摆脱这一弊端,就必须从规范分析宪法返回到解释宪法之路上来,走向解释性的宪法学,这是中国宪法学发展之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比较宪法学是当代宪法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宪法理论与宪法实践发展的成果。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国宪法体制之间出现了一定范围内的相互融合的趋势,需要以宪政的开放性与多元性为基础进行不同宪法现象的比较研究。本文以当代比较宪法学发展成果与动态为基础,探讨了比较宪法学的概念、性质、体系、方法及功能等基本问题,并分析了比较宪法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宪法学教学体系的规划设计应结合我国宪法实施状况以及宪法学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明确了高职宪法学教学的目的、目标与任务的基础上,紧扣法律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及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来把握。较为合理的中国宪法学教学体系应围绕着人权与公民权利、国家机关、宪法制度来建构,中国宪法学教学体系设计的直接目标是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这需要以体系为基础,通过将宪法规范与宪法案例、宪法事例相衔接的教学手段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宪法学研究发端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朝廷政教”的关注和向往。源于西方的宪法学理论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指向、政治权力对宪法发展和宪法学研究的干预、宪法学者对宪法价值的维护及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三种因素使得我国的宪法学基本范畴呈现出四种历史类型:第一类,指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在百余年的政治纷争和社会动荡中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是稳定的宪法学范畴;第二类,指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它的重要性只在特殊的历史阶段上受到“阶级性”的冲击,是相对稳定的宪法学范畴;第三类,指党治和阶级性,这是我国宪法发展和宪法学研究受到政治权力干涉而出现的特殊现象,是一类特殊的宪法学范畴;第四类,指人权,这一类宪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外延均不相同,是处于发展变迁中的宪法学范畴。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法研究的对象,也是宪法学研究的对象。从宪法学角度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就是运用宪法思维、利用宪法资源,达到既防范化解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国际风险,又切实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8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的充实,使《宪法》成为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法依据。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深入阐释我国宪法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而且要以宪法共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制度化,并通过阐释中国主张的“两制关系”,正确处理“人类-民族”两个命运共同体在宪法中的关系,以宪法为根据完善我国涉外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8.
从宪法的性质来划分宪法,宪法可分为规范宪法、名义宪法和语义宪法三种。宪法学的任务在于为宪法的运行提供价值的引领。我国的宪法正处于转型时期,提供价值引领,促进宪法转型,正是今日我国宪法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宪法学研究仍处于相对薄弱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就是尚未建立起自足的中国宪法学。因此,中国宪法学研究在社会历史转型时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宪法学研究所承载的使命在当下应当主要为宪法学品格的自足独立、宪法学研究的文本回归与宪法的实证化。  相似文献   

10.
价值是如何进入规范的:宪法学的基本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研究宪法学?近年来随着法学方法论研究日益升温,上述问题越显重要。方法论运用的熟练标志着一个学科的成熟。为了彰显宪法学的学术品格,尤其要重视其研究方法。为此,本期编发了六篇青年学者的文章,希图了解他们对宪法学方法论的思考。第一篇文章提出了中国宪法学中的"明希豪森困境"命题,并作了自己的解答;第二篇则阐述了法律解释与宪法解释的同异;第三篇则梳理了法律与政治关系在宪法学中的纠缠;第四、五篇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价值与规范的关系。最后一篇则提出了宪法释义学的问题与前景。希望进一步推动宪法学方法的研究,并促进宪法学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