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市场竞争机制下的文化艺术生产──社会主义文化市场谈片逯弘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人民群众消费观念的更新和精神需求向丰富性、多样化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市场应运而生。它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丰富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促进文艺体制...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职工思想治政工作者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如何研究人民群众的消费,指导人民群众的消费,就是一个新情况、新问题。长时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影响,人民群众的消费问题,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一度成为禁区。在十年动乱中,讲究吃好、穿好、成了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代名词。谁有这种思想,谁就要受到批判以至斗争。在这种“左”的思想影响下,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自然不敢提倡消费,鼓励消费,更谈不上利用消费的积极作用来促进生产的发展了。为了澄清在消费问题上的这种“左”的思想影响,拨乱反正,有必要从思想上和理论上破除那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观点。  相似文献   

3.
邓 小平同志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 ,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 ,构成了邓小平群众观的主要内涵:1 .邓小平同志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突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一群众观的核心革命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们怀着美好的追求、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目的也在于企盼美好生活的到来。因此 ,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成为邓小平群众观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同志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时 ,把人民的利益和追求融入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在生活中"是一个具有很强现实性的前沿命题,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让社会主义研究面向生活,让社会主义价值体现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让社会主义理论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结合,让社会主义的制度找到在人民生活中的实践形式,让社会主义的旗帜在现实生活和人民心中高高飘扬,对推进社会主义的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现实意义。这里,我们把"社会主义在生活中"这一理论和现实的命题,作为杂志创新推出的一个新栏目,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刊登一系列反映生活中社会主义的实证研究和现实考察文章,这表明我们努力提倡社会主义研究面向实践、面向基层、面向生活的愿望,也衷心希望能推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社会主义价值在现实中实现,让社会主义制度落实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她将是一种发现、一种呼唤、一种建构和一种抉择。是为按。  相似文献   

5.
朱明领 《求知》2023,(6):56-5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天津北方演艺集团作为国有文化企业,要牢固树立坚定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觉,认真履行政治责任和文化责任,不断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遵循、找坐标、找方法,正确处理文艺与时代、文艺与生活、文艺与创新等关系,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相似文献   

6.
枝繁叶茂的“文化大家族”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当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跨越、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实现温饱直逼小康、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更高的水平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精神品位、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就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一项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7.
意识的变革,观念的更新,是社会进步的先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正在逐步被人们掌握和运用的今天,作为具有社会进步先导作用的宣传工作,必须要有全新的思路。宣传工作首先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使全社会树立起市场意识的责任。同时,宣传工作也应注重自身市场意识的树立与强化:适应“市场”需求、参与“市场”竞争、遵循“市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优质高效的宣传“产品”,更好地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一、适应“市场”需求,强化宣传工作的“产品”观念构成市场的基本要素是供求关系的紧密结合和产品的社会流通。我们应按市场机制的理论思考和  相似文献   

8.
威海市环翠区近几年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农民人均收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人口素质、生活环境和保障安全六个方面全部超过“山东省农村小康标准”,综合考评名列山东省25个小康县(市、区)之首。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其中有一条基本经验;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始终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真心实意地为人民办实事、好事。 将群众意愿作为行动准则;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真正提高执政水平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造福人民,但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市场需求的复杂化和市场交易方式的多样性,使得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环翠区始终注意解决好三种关系:一是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  相似文献   

9.
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既为物质生活追求物质消费,又为精神生活追求精神消费。精神消费是指以精神产品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包括受教育、文化娱乐、完善道德修养等等。 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同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可以通过满足精神消费需求的方式让人们自觉接受。以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的理论为例,理论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是同人们的精神需求紧密相关的。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第二,人们多样性的精神消费需求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多样性载  相似文献   

10.
姚明明 《民主》2007,(3):17-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关心吃饱、吃好,还注重食品的营养、健康。可近几年市场上频繁出现的“毒奶粉”、“毒火腿”、“苏丹红”、“人感染猪链球菌”,以及油炸食品丙烯酰胺超标、饮料中苯超标等食品安全事件表明,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甚至还关系到公民对社会和政府的信赖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现阶段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反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从文化思考的视野和文化建设的角度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建设。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管子·牧民》篇中说:“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这里讲的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自然会追求以礼节和荣辱为内容的精神生活。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产总值(G D P)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长,今年7月4日,世界银行公布了其计算的2005年全球G DP排名情况,中国以2.229万亿美元的G D P总量,超…  相似文献   

12.
王丽娟 《求知》2013,(9):30-32
党的十八大报告设立专章论述文化问题.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说明我们党对文化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基层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的改变,人们对于文化建设的需求也将更加迫切。如何加强和改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市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工作生产的是精神产品。既然是产品,就得面向市场,重视“销售”的对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是建立在人民群众接受基础上的,能为人民群众所欢迎、接受、信服,就有市场;接受的人数多、程度大,市场就大;接受的人数少、程度小,市场就小;没有人接受,就没有市场。  相似文献   

14.
郭乾 《邓小平研究》2023,(6):103-114
陈云在长期领导经济工作实践中,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消费观。他主张从关心群众切身利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角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要;根据国家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扬节约消费的优良传统,号召全社会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倡导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要求工作人员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陈云消费观是党和国家制定包括消费在内的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价值:要着力满足人民的消费需要,更好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树立健康的主流消费观念,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  相似文献   

15.
1953年南共联盟六大基于工人自治的理论,对党在社会主义自治中的地位、职能与活动方式进行了重新认识并作出决定,改变党的职能与活动方式。认为党是一种指导力量,在社会生活中,在群众中“起引导作用”。铁托认为:“引导作用的实质:在实行自治和代表团制的情况下鼓励千百万劳动人民发挥创造力,并加强他们的自治意识”。这就是说,所谓引导作用就是引导人民群众实行自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群众自主地管理国家、管理经济、管理企业以及其他社会事务。党“不包揽属于劳动者、属于他们联合劳动组织和自治机构的事务、权利和责任”,以通过各种自治机构来实现自己的领导作  相似文献   

16.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具有紧密的逻辑关联,它们对于塑造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精神品格和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人民群众是精神生活的创造者、参与者,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让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共同参与、共同享受精神文化发展的成果,从而使之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中发挥“普惠-共享”、“纠偏-凝聚”、“维系-升华”的功能。在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过程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必须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良好社会心态、核心价值观引领三重维度优化上述功能,切实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正>10月20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党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文化担当,深化落实措施,巩固文艺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刘云山指出,推进文艺繁荣发展,要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切实解决群众立场和群众感情问  相似文献   

18.
“市场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古老的中华大地经历着一场空前的社会转型。这种转型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和动力的,市场经济的改革必然并且已经导致人们精神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心理结构和整体嬗变,形成一种“市场文化”或“市场精神”。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  相似文献   

19.
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立 《瞭望》2001,(Z1)
从新世纪开始加快推进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 也要有繁荣的文化;人民群众不仅应该过上比较宽裕的物质生活,而且应该过上比较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改革为动力,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创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首先是…  相似文献   

20.
文艺是民族思想解放的重要引擎与推动力量,是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真""善""美"最高精神境界的物质载体。其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内涵,而且承载着深厚的道德意义。就此而言,文艺作品、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担负着深沉的道德使命,并藉由文艺的载体与形式,发挥着一定的社会道德治理功能。具体而言,这一功能集中体现在其对社会关系中人们道德情感的培育、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意志的坚定等层面,并最终落实到人们具体的道德行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