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渐突出,其对于青少年社会化过程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我们要了解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我们首先必须了解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背景和原因。在这个信息时代,青少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网络的影响,同时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所以他们在学习、交友、家庭教育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和冲突,这也大大增加了他们患上网络成瘾的可能性。然而,青少年一旦成为网络成瘾者,他们的正常社会化进程将受到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社会权威的树立、社会角色的形成、社会交往的模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社会,网络成瘾是网络对青少年的最大威胁.网络成瘾青少年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其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表现为身体伤害、心理伤害、发展伤害和行为失范.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治行业严重混乱,缺乏科学有效的网络成瘾矫治方法,部分矫治方法侵犯了网瘾青少年的健康权、生命权等合法权益.要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借鉴国外经验,科学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极其复杂。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本文认为网络工具使用特性、网络心理需求无法满足、网络信息内容多元及网络传播异化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键因素。要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就需要切实提高青少年自身的免疫力,努力实现高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联动,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4.
上海网吧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黎 《青年探索》2008,(3):33-36,46
网络时代给青少年的生存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对青少年网吧经验的探究是认识这一问题的路径之一。本文通过定量研究,分析网吧青少年的基本情况、网络成瘾状况,并对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之间差异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对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网吧经验做一描述性分析。最后,本文就网吧管理和青少年服务提出建议:规范网吧管理条例、实施统一执法,加强青少年网络教育、增加青少年休闲场所,引入社会工作制度、强化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5.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认知方式、情绪调控、意志品质、角色认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青少年的人格偏差和行为障碍.网络成瘾已逐渐成为青少年性犯罪、暴力犯罪、财产犯罪的主要诱因,不仅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有碍法治秩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应通过心理疗法、道德约束、法律规制予以有效应对,以减少网络成瘾犯罪.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出现了大量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直接诱因是网络游戏.目前,文化部出台了<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将网络玩家实名注册提上相关法案.然而,青少年网络成瘾背后更多的是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作祟,保护青少年远离"网瘾"之害,是一个需要各方力量介入的系统工程.强化政府、网络行业协会、网络企业责任,净化外部环境,提供健康有益、生动活泼、有吸引力的网络文化产品是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个人电脑的普及而形成的一种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对于网络成瘾的定性、网络成瘾的鉴别标准、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影响等问题,学界和部分社会人士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陈俊 《青年论坛》2009,(4):12-18
网络导致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色情和网络制作;青少年网络成瘾既有外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青少年网络成瘾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它导致了青少年民族传统的淡化、道德意识的弱化、人际交往的异化、抽象思维的退化,还导致青少年产生人格障碍。当务之急是趋利避害,采取加强网络监管、网德建设、信息防范、网站建设,以及净化网络参与途径等措施去预防和控制网络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去克服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9.
被共青团中央列为2004年度全国青少年研究重点课题之一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矫正》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分析,获得了一批最新的成果,这项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李晓驷近日告诉记者,研究结果显示:不良的家庭关系模式已成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导火线之一;网络成瘾率男生远高于女生、高中生明显高于初中生;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低与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率高低成正比,高知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太大,导致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偏高。  相似文献   

10.
国外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及启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青少年网络成瘾是当前我国青少年全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如何有效应对,是举国上下都非常关注的课题。但另一方面,网瘾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国外在此问题上的某些成功经验对我国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科学、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降低青少年"触网"风险,防止"网瘾"的发生,是每个家庭都需要面对的课题,家庭无疑是孩子出现"网瘾"行为的第一道"防火墙",父母的行为至关重要。什么样的行为是网络成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发布《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对网络成瘾的定义及其诊断标准进行了明确界定。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  相似文献   

12.
网络政治信息是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发展的一种新兴载体,因其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自主选择等特征,为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培养政治认知、政治责任感发挥极大的正能量作用。同时,网络政治信息传播也是一把双刃剑,不良、消极的一面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带来一定的负能量。因此,通过探索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调控,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政治信息传播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正能量,调节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的负能量作用,从而促进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了解网络成瘾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为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提供参考。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四所学校的682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并选取部分网络成瘾学生进行访谈。结果显示:高中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4.7%;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行为;单亲家庭的高中生比非单亲家庭的高中生具有更高的网络成瘾倾向;高网络成瘾倾向组与低网络成瘾倾向组存在显著差异;父母亲惩罚严厉、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和母亲情感温暖可以作为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的预测指标。因此,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互动方式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化环境条件 ,它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正面影响 :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活技能 ;网络所创造的虚拟社会给青少年提供了扮演社会角色的实践空间 ;提高了青少年社会化的自主性。负面影响 :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会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极大危害 ;网络世界的非现实性会造成青少年对观实社会的认同危机 ;青少年对网络世界的过分迷恋 ,会对他们社会化过程中完美人格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网络中传播的内容会导致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5.
陈俊 《青年探索》2009,(5):33-38
网络成瘾不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自身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交际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发展,而且引发了青少年各种犯罪行为。必须强化网德建设、网络监管、网络信息筛选、网络文化建设和规范网吧经营,积极引导教北网瘾青少年,变网瘾青少年为网络技术人才,不断克服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青少年忧郁与网络成瘾的关联,本研究以947位初中生为对象,使用初中生忧郁筛检量表与网络成瘾量表的研究工具和叙述统计、单因子多变量变异数分析、Pearson积差相关、阶层回归等研究方法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台湾初中生的忧郁倾向为中低程度以下,网络成瘾程度为中低程度以下,不同性别及家庭型态之初中生的网络成瘾程度有显著差异,且初中生之忧郁倾向与网络成瘾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陈立平 《传承》2011,(18):34-35,52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数量呈逐年快速扩张之势,对个人与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鉴于青少年网瘾干预机制研究多集中于政府、家庭、学校与个人领域,对网站干预救助机制研究很少,试从青少年网络成瘾普遍这一问题入手,对网站核心责任缺失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网站干预救助的具体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邹生才 《传承》2014,(9):104-105
网络的合理使用能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正能量,但如果过度使用网络,就会引发青少年网瘾问题,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通过探讨网瘾的涵义和界定标准,分析我国青少年网民和网瘾青少年的规模及网瘾类型,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另类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站在正面角度诠释青少年上网的社会意义,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归因聚焦于青少年置身其中的社会脉络,认为媒体、政府与大众共同占据了青少年的发言权,并以"青少年=问题"及"热衷上网=网络成瘾"负面诠释青少年及青少年上网.而青少年热衷上网则是对此种成人社会控制手段的无言对抗与自我群聚.文章提出成人世界由此反省自身的可能,让青少年在我们的眼中能显现出更多不一样的面貌.  相似文献   

20.
姚俊  张丽 《青年探索》2004,(2):31-35
随着“网络社会”的日益到来,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也由传统的真实社会化模式向虚拟社会化模式转变,网络同辈群体正是这一转变过程中的产物,成为影响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崭新因素。本文在指出网络同辈群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它给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