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锋观点     
《先锋队》2006,(8)
“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知荣知耻不仅关系个人的品行人格,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所以说牢记“八荣八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每一个人既是一个基本要求,又是一个很高的标准。领导要领路引导,干部要先行一步。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八荣八耻”的积极践行者,更要做“八荣八耻”的示范者。知荣知耻,贵在实践。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要从自我做起,要从小事做起,要从现在做起。先锋观点  相似文献   

2.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孔子说"行己有耻"是第一要。这里的"行己有耻",就是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要有羞耻之心。在孔子的心目中,知耻是第一位的。知耻是道德的范畴,是道德的实现方式和保证,也是一种心理防范。一个人的行  相似文献   

3.
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科学结合,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奏响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时代强音,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古人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清代思想家龚自珍亦云:“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影响着社会…  相似文献   

4.
传统廉政文化中的"知耻"观点是宝贵的文化资源。"知耻文化"是新形势下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知耻就会生畏,就会慎独,就会明志。要加强传统"知耻"文化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社会有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直截了当地说,就是不知耻的人多起来了,而且令人忧虑的是,很多人明明知道这事可耻,可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还是照做不误.有的人根本不知耻为何物,做起可耻的事来,理直气壮.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威信高不高,有没有号召力、感召力、凝聚力,不仅取决于职务的权威性,还取决于领导干部的非权力影响力。领导干部的非权力影响力包括道德、性格、人格等很多因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聚焦"听党指  相似文献   

7.
威信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平的外在表现,是扎实开展工作的基础。一个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平高,威信自然就高;反之,便会失去威信。那么,领导干部的威信从哪里来呢?一要以德立威。从道德与威信的关系看,威信靠道德来确立,  相似文献   

8.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过“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是否知荣辱,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行和人格,而且关系到企业、民族、国家的兴衰。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与愿望,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的热门话题。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寓意深刻,是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当前,在推进江汉油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进一步引导油田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提出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紧扣廉洁自律主题,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追求,对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内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在立德就是要通过内心道德的准绳进行约束,而约束的前提则是要明是晓非、知荣知耻。  相似文献   

10.
“官德”是社会道德的核心 ,是有效行政的基础 ,是遏制权力腐败的内在屏障。加强“官德”建设 ,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实施“以德治国”的关键。加强“官德”建设 ,当务之急 ,是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官德”体系 ,激活领导干部的道德自律机制 ,建立健全权力约束机制 ,实现领导干部“有德可依 ,有德必依 ,失德必纠” ,并以此推进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道德心理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引咎辞职行为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四个稳定的道德心理要素。责任是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认识,良心是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情感,知耻是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意志,诚信是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12.
姚源清 《当代贵州》2014,(34):20-21
正"道德之光,贵州骄傲"——11月22日,贵州省第四届"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在贵州电视台隆重举行。一个个真挚朴实的梦想,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事迹,让演播大厅掌声雷鸣。在泪水和鲜花中,来自全省各行业50名代表荣获了"全省道德模范"称号。这是一场思想道德的洗礼,也是贵州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的阶段成果展示。作为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6,(40):10-11
正10月14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在贵阳会见第五届贵州省"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道德模范代表时强调,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全省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提供强大精神力量。陈敏尔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我省第五届"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道德模范表示热烈祝贺和崇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道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是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素质的核心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道德建设长效机制要着力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道德评价机制、领导干部道德监督机制、领导干部道德惩戒机制、领导干部道德教育机制以及领导干部道德自律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从人类第一次用树叶遮身,羞耻之心便已萌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第一要义,也是关系民族和国家兴亡之大节。自古以来,荣辱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已经形成一股不同凡响的激流,尚荣知耻、弃恶从善,成为世人所称颂的优良美德。儒学的经典《论语》里,有一句  相似文献   

16.
<正>知耻,是尊严的体现,而不做无耻之事,是为人的基本底线。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民族气节,知耻都是良知的先导。只要是文明人,就不能没有"底线思维",即内心里的某种禁忌、恐惧、顾虑、踌躇等等边界意识。底线思维使人在进行考量、选择时,对特定的行为动机、行为方式和行为后果在心理上、感情上、利害上设定界限。有两条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法律底线是一种"禁止",  相似文献   

17.
记者:针对一些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现在许多人提出了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问题。今天请您谈谈这个问题,好吗? 齐戎:好。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说多数是够格的,是好的,特别是涌现出一批如孔繁森、张鸣歧。李润五等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优秀领导干部。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腐败现象对领导干部的侵蚀也是相当严重的。目前,领导干部犯罪率有上升趋势,职业道德水准有下降趋势,群众对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现状评价也不高。反映出领导干部中的问题,一是违法乱纪问题;一是道德失范问题。解决的办法也必然靠两个方面,一是健全法纪,对违法者绳之以法;一是建立领导干部职业道德规范,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在价值取向、地位和影响力诸方面突出地反映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内容上的模糊性、要求上的低层次性和手段上的纯道德性。对此,笔者提出加强新时期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三条思路:一、明确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内容,培养领导干部明确的“吏德意识”。二、突出领导干部道德效益,建构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机制.三、实施制度倾斜,实现领导干部道德建设软、硬约束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即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是指领导干部在执行公务活动履行职责时,应具备的思想品德和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职业道德的“主体工程”,也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枢纽,对社会其他领域的职业道德起着主导作用。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立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首先要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 一、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内涵 新时期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对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官本位思想突出、道德滑坡是一些领导干部政德失范的主要表现,而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和影响,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是导致其政德失范的主要原因。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必须从制度上引导和规范领导干部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逐步使政德建设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从思想上引导和规范领导干部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逐步实现政德建设的内心认同和主观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