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新型农民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农民看病“风险共担、互助共济”,让农民能看得起病、看好病,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是新形势下维护和保障农民健康权益,以及为民、利民、便民的大好事,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自2004年3月份被确定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区,  相似文献   

2.
朱战红 《政府法制》2012,(23):54-54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是党和政府为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而出台的一项重大举措。2006年启动实施以来,山西省孝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此项工作作为“得民心、树形象”的民生工程来抓,通过积极宣传发动,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实施方案,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全市合作医疗发展逐步走向正轨.为孝义市30万农民群众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3.
“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是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实现农民小康、全社会小康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要做这一惠农政策的忠实实践者,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惠及更多的农民群众。”舒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沙际涛针对新型农村合作  相似文献   

4.
林达 《检察风云》2023,(1):18-19
<正>“腐败太可恨了!腐败太可恶了!腐败的代价太大了!我是咎由自取。”曾担任丽水龙泉市林业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重要部门“一把手”的罗新海,在庭审最后的陈述阶段,泣不成声。在三地受贿194万余元罗新海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因病早逝,是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在参加工作的前二十年,罗新海背负着母亲“跳出农门当个好干部”的期望,  相似文献   

5.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农民的经济收入低于医疗费用同期增长的幅度,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非常普遍。加上农民的医疗保健意识较为薄弱,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小病拖,大病扛,以至于有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治。”谈到农村医疗现状,黟县人大代表、县卫生局局长苏  相似文献   

6.
近年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国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的时代,虽然农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由于农村的卫生医疗机构质量低下,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较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不断增加,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明确政府在“新农合”中的主体责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保障农民健康、惠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近几年,一些地方相继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制度内容,采取多种措施,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措施,在全国全面推广后非常受欢迎,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因患大  相似文献   

9.
保卫救命钱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共济制度是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民心工程”,在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敬波 《江淮法治》2009,(19):38-38
村干部担任“法官”,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证人”、“法警”都是农民,旁听者也是农民。这种特殊的“农民模拟法庭”普法形式成为“法律进乡村”的重要载体,目前在宣城市宣州区颇受群众欢迎。今年5月初,因污染问题,水阳镇新珠村发生一起渔业生产纠纷,当事人双方各不相让,村委会主任、调委会主任茆坤洋主动出面调解。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面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经过十年的运行,新农合制度在我省已实现了全覆盖,取得了明显实效。经过十年的探索和运行,新农合政策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取得较好的群  相似文献   

12.
镇安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长期以来,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严重影响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近年来。镇安县卫生局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尊重农民主体意识,让农民不再“失位” 农民是乡村治理的价值主体,民心得失是衡量乡村治理成败的核心标准。当前基层政府擅自“为民做主”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手段操控村级选举、通过经济手段控制村组织等导致农民的主体意识缺失,农民“失位”。这就要求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法学杂志》2012,33(5)
我国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曾有过辉煌,也遭遇过挫折。建立农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是人权事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农民因病返贫、缩小城乡居民健康差距的需要。近几年,农民医疗保障制度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推行,为我们制定《农民医疗保障法》提供了立法经验。建立农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应坚持科学原则,从法律制度建设入手,依法推进,保持农民医疗保障制度规范、有序、有效。同时,要加强与农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相适应的配套制度改革建设工作,以保证农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刘碧海 《江淮法治》2009,(15):44-44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当前,我省农民整体素质与过去相比虽有明显提高,但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等方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不相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需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才能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不断提高经营现代农业的水平,推进工业和城镇化建设。本期“代表访谈”栏目就围绕“培训新型农民”这一我省今年新增“民生工程”的实施,采访了3位省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起在全国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给农民编织的一道医疗保障“安全网”,“新农合”基金也因此被称作农民的“救命钱”。但记者在广西、河南、吉林等地采访了解到,近一段时间以来诈骗、套取“新农合”资金的案例有增多趋势,一些农民和定点医院工作人员不惜铤而走险,采取开具虚假病历、假发票、假证明、大处方等方式,  相似文献   

17.
农民的“法律排斥”与“社会排斥”既相关联,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法律排斥”具有法制根本性、权利本质性和过程系统性等特征。从宪法权利体系而言,农民的“法律排斥”突出表现在:农民的选举权不对等、土地财产权不明确、结社权悬空、物质帮助权缺乏等。解决农民的“法律排斥”问题是一项法治系统工程,需从立法、行政、司法等多个方面予以完善。具体包括修改宪法和与完善专门立法,依法行政与实施普惠政策,确立司法保障与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反映,由于很多农民不懂政策,使得农村工作开展困难;而一些农民则反映,上面有些领导根本不想让他们知道政策。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宣传中央和地方有关政策的工作力度不够。为什么不向农民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呢?据了解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有的干部“官本位”思想做怪,认为了解、掌握和执行上级政策是“官员”的事,农民没有必要知道那么多。二是有个别干部因为自身有“病”,怕农民一旦掌握了政策会以此为依据“闹事”,因此对政策遮遮盖盖。三是不少农民存在着不大关心方针政策的旧习,缺…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未富先老的现状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难题。而农民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风险也渐渐发生变化,在传统的养老模式下,农民主要担心的社会风险是因病返贫,而现在他们所面临的风险还增加了养老没有保障。  相似文献   

20.
佛坪县地处秦岭南麓,辖8个镇、5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是国家级贫困县,素有“大熊猫的家园”和“中国山茱萸之乡”之美称。由于受地理环境、收入水平、医疗条件、人才短缺等因素制约,佛坪“好人才进不来、好大夫留不住、功能科室开不齐”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成为该县长期以来一个不争的事实.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