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世界上强制性要约收购制度有英美两种模式:英国通过制定立法加以规定,美国通过替代措施未给予立法也起到相同作用。我国对此制度是否立法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试从分析英美强制性要约收购制度到肯定我国采取英国立法模式及如何完善此制度方面作以评析。  相似文献   

2.
在上市公司收购中 ,中小股东的利益处于极不稳定的高风险状态。为加强对其利益的保护 ,我国引入了源于英美法的强制要约收购制度 ,并在新出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对该制度在我国的适用进行了进一步完善。理论界对其价值一直存有争议 ,而引入该制度对于强化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论要约收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约收购是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重要方式。我国的法律对要约收购作了一些规定 ,但存在许多缺陷 ,需要进一步完善。重建强制要约收购 ,设立自愿要约收购 ,规制收购后续行为 ,是健全要约收购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是现代证券市场和公司制度中普遍的、有效的公司重组方式。要约收购有利于追求经济上的效率和实现法律上的公平。我国应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完善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 ,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要约收购活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要约收购是上市公司收购的方式之一,虽然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还不具备采用要约收购的条件,但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角度,对持股达到法定比例的投资者强制以要约收购义务是有必要的。而在要约收购制度设计中,信息披露成为当然的核心内容,它为维护中小投资者平等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上市公司收购中 ,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处于被动弱势地位。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角度 ,收购要约作为目标公司中小股东投资决策的基础 ,成为各国立法规制的重点。要约收购给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带来的压迫性、剥削性影响 ,要约收购规制的基本原则 ,要约收购立法规定对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及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要约收购制度的立法初衷主要是避免歧视小股东。纵观各国,要约收购这一市场化方式已成为上市公司收购的重要手段之一,上市公司是企业的排头兵,随着国企改制的风起云涌,要约收购制度对中国的实质性资产重组有很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要约收购案的发生,在促进产权市场证券化,推动上市公司产权重组同时,对法律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由于资本信用制度及法律的不健全 ,我国公司并购处于初级阶段。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公司并购法律未与国情相联系 ,缺乏操作性 ;法律规范缺乏系统性 ,存在法律漏洞 ;在争议管辖上尚无明确规定 ;外资并购法规不完善等问题 ,提出制定统一《公司并购法》 ,完善要约收购制度、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反垄断制度 ,强化民事赔偿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敌意收购是一个学理概念,以上市公司收购制度为基础.上市公司收购依目标公司管理层与收购者的合作态度可分为友好收购与敌意收购.敌意收购必须采用要约收购或杠杆收购的方式,但这两种方式并不必然属于敌意收购,而征求委托书不是敌意收购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民法典草案》中有关要约制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从要约构成要件上入手 ,通过对比分析英美法系中对于该内容的界定 ,对我国在该领域的法规制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业秘密具有实用性,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价值。各国法律都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标底是商业秘密的属性常常被忽视。我国为标底提供了严密的法律保护,通过保护标底不受侵犯,来有效地规范招标过程中存在的不法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刑事悬赏制度虽然已经有法可依,但存在单一化启动的缺陷,实质上是"依职权式刑事悬赏";公民个人刊登悬赏通告缉拿凶犯,即"民间刑事悬赏",是新近出现的现象,它具有双重属性,需要建立合理的配套制度方能发挥其优良的效用.把握两者的结合点,融合"民间刑事悬赏"与"依职权式刑事悬赏",建立具有"依职权"和"依申请"二元启动模式的刑事悬赏制度,应当是我国刑事悬赏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悬赏广告的出现,不仅大大丰富了社会广告的内涵,而且因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悬赏广告的性质在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都存有严重的分歧.因此,有必要从这一社会热点出发,立足我国实际,以概念为基本出发点,在综合分析当前学说并进行优劣比较的基础上对悬赏广告的性质做出取舍,为我国悬赏广告性质问题的探讨提供一种可供参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悬赏是指以广告的方式,公开表示对于完成一定行为的人给予报酬的意思表示。作为一种发动社会力量,协助侦查机关查破案件、缉获犯罪嫌疑人的有效形式,已被广泛地运用到侦查实践中。但目前仍存在立法上、操作上许多缺陷与不足,需要改进和完善。然而,悬常只能是治标的一种辅助手段,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要在提高现有公安侦查机关的整体攻坚能力和侦破水平上下狠功夫。  相似文献   

15.
电子合同订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合同的订立同样需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在要约阶段应探讨典型情况下要约的识别以及电子合同中要约到达生效的意义。在承诺阶段应主要论证在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时承诺的不同形态、在电子环境下承诺发出的界定以及投邮生效原则在网络环境下的不适用。  相似文献   

16.
刑事悬赏问题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悬赏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之内是1999年开始的事。我国所以采取悬赏制度有其经济、文化的背景。悬赏存在着争议,但从价值取向考虑,悬赏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悬赏的法律归属于契约,是一种特殊的契约。实践部门运用悬赏应注意区别举报人的动机和保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行贿罪"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贿罪中的"谋取不正当利益"包括非法利益和采取非法手段获取的不确定利益,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与法律、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是判断利益正当与否的法律依据.学界存在"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取消说和保留说的分歧,但是"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限制了行贿罪的成立范围,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价值,有利于集中司法资源治理受贿犯罪,因而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不宜取消"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  相似文献   

18.
激励作为法律的功能之一,其能激发个体作为或不作为,使理性的秩序安排和社会控制得以实现。悬赏机制的设置是法律激励机制在执法实践中延伸,通过将外部性成本/收益内部化进一步调动和建构起社会资本采弥补政府部门在执法过程的信息不对称,丰富了执法的手段和实现了监控的合力.然而悬赏激励机制在理念和制度设计、实践运行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唯有此才能有效实现激励机制设计的合理性、科学化和激励机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善意取得与无权处分是相互区别与联系的两种法律制度。《民法通则》未规定善意取得及其与无权处分的关系。《合同法》关于无权处分的规定存在疏漏并与善意取得的适用有冲突,应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予以理顺。物权法草案中善意取得之规定有待进一步检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