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6月17日小雨农民兄弟是讲诚信的。只有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转变思想,勤劳肯干,才能防住风险,实现金融帮扶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李宣 《创造》2011,(7):95-95
“天道”不一定都“酬勤”,但是“天道”始终“酬智”。拥有勤劳和智慧,才能使人们聪明地、富有效率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们不否认,有少数人是靠不正当手段富起来的,对这些人而言,的确有为富不仁者。但这种以偏概全的观念并不正确。应该承认,在新富阶层中绝大多数人(约占90%左右)是用合法正当的手段致富的。他们或者有特殊的才能与技术,或者极为勤劳,或者抓住了机遇,他们成功了,并进入新富阶层,只要看看富豪排名榜和他们的经历,你就不得不承认他们富起来的合理性。一些人只看到新富今日的结果,而没有看到他们过去的艰苦奋斗历程,主观地作出为富不仁的看法,而靠勤劳和知识致富者是新富阶层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若丁  朝霞 《今日民族》2002,(5):9-15
从古到今,对一个民族的评价,几乎都是把勤劳与勇敢并列为最基本的特征。今天,再次关注“勤劳”这个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少新意的话题,其实有着特别的意义……在云南,由于历史的因素,少数民族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仍生活在农村,多少年来,面朝黄土式的勤劳似乎是农民致富的唯一途径……时代的发展要求劳动方式不断变化,而劳动方式的变化赋予了勤劳这个永远值得称赞的词汇以新内涵。围绕本期的“每月推荐”栏目,本刊编辑部前后进行过两次认真的小型研讨,最终还是选择了“勤劳”这个既“老”又“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魏秀堂 《台声》2007,(8):88-94
祖国的宝岛台湾,是在台湾的中华儿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共同开发的。台湾经济的发展,是世代台湾同胞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我对台湾同胞的勤劳和打拼精神,感受至深。  相似文献   

6.
五月的话题     
几年前的五月,本刊曾经编发过一个题为《勤劳:与时代同步》的深度专题,在继续提倡“勤劳”的同时,提出“面对急剧变化的现实,仅仅只靠传统的勤劳已  相似文献   

7.
我曾在报纸上见到一则消息。解放军某部战士石云,因自己缺钱花,认为生活上处处低人一等,便悲观厌世,因而卧轨自杀,了结了他年轻的一生。震惊之余,仔细想来,这场悲剧不能不说是深受拜金主义的危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一部分勤劳、肯干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用劳动换来了富裕的成果,这自然是合理的。但  相似文献   

8.
“中国员工是勤劳的世界冠军.”据德国媒体报道,著名市场调研机构GfK近日对德国和其他7个国家的8000名员工进行了一项名为“哪个国家的员工最勤劳”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员工公认为最勤劳.排名第二、第三的是德国和美国,法国员工则被选为“全球最懒惰的员工”. 有这样一个冷笑话:外国留学生说:“你们中国人真勤劳!”中国学生问:“何以见得?”外国留学生说:“我观察过了,大街上5、6点钟就有很多人了,可你们还嫌不够早,到处立了许多牌子,倡议‘早点’.”虽是调侃,但中国人的勤劳并不是吹的.从关于勤劳的励志名言“一勤天下无难事”“业精于勤”以及“百种弊病,皆从懒生”的劝诫,到无数如老牛耕作的劳模,再到相关机构的调查结果,中国人的勤劳可谓有目共睹,举世周知.  相似文献   

9.
向来知道中国人并不缺乏聪明才智,否则中华民族何以能有“勤劳智慧“的特性?然而,我又向来知道中国人虽然有智慧,但智慧比之于勤劳又具有特别的危险,智慧一旦滥用,就不免想入非非,得陇望蜀,生在福中不知福,以至于癞哈蟆想吃天鹅肉。所以对于人的智慧总得有些管理,才能睡得稳太平觉。这是从焚书坑儒以来惯有的路数。智慧管理,无非是堵与疏。这个想法不准拥有,那个方向不准思考,这里不许观望,那里不许用心,这乃是堵的一面,然而又不能全然堵上,故而还要将智慧导向某一些方面,使之向着符合管理者意图的某个地方着力。为什么不尽然堵上  相似文献   

10.
这样的海南     
蚂蚁幸福地生活着。蚂蚁是最为勤劳的生物之一。蚂蚁只要出了洞口,便从不休息,它整天东奔西跑,忙忙碌碌,从不疲倦。蚂蚁的勤劳是自觉的、主动的,只要它还活着,它就会愉快地劳作,劳作就是它的生存方式。蚂蚁从不苛求劳动的条件,只要有空间、有时间、有环境、有群体,它就默默地去工作,义无反顾。谁见过蚂蚁偷懒,谁见过蚂蚁垂头丧气、怨天尤人,谁见过蚂蚁与同伴攀比谁干多了谁干少了,谁见过蚂蚁嘴滑舌光说不干,谁见过蚂蚁被监督着去劳作,蚂蚁的勤劳是不含任何虚假的。蚂蚁的勤劳带来了种族兴旺。生物学家曾说:蚂蚁是地球上生命力最强的生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人生三步棋     
李邦 《今日海南》2010,(11):45-45
智慧和勤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智慧和勤劳来自读好书、做好人、创好业,这是人生三步棋。一、读好书人只有一个冤家——无知。求知、解知,唯一只有读好书。书,是思想的产物,是唯一不死的东西,是培育智慧的摇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力量、是镜子、是益友。  相似文献   

12.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人人都活出个好人格,才能融汇成好国格。国格,这是一个庄严的命题,是公民的民族意识强弱和文化素质高低的标志。有位名人说,爱国是第一人格。斯言极当。 祖国,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12亿人民的根在这里,心在这里,最可宝贵的一切都在这里。我们热爱祖国,不仅应当爱她锦绣的河山,勤劳的人民,优秀的文化,更应当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她的河山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是国际公认的非常勤劳的民族之一。享誉全球的市场研究企业捷孚凯市场研究集团(GfK)曾就"哪个国家的员工最勤劳"进行过一组调查,结论显示,中国员工是公认最为勤劳的。根据美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关于世界各国劳动参与率的数据,中国也以76%高居榜首。和勤奋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中国人相比,很多国外的员工享受着充足的假期,休息时间完全不工作,给人一种散漫悠闲的感觉。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  相似文献   

14.
心雨集     
正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光勤劳是不够的,蚂蚁也非常勤劳。你在勤劳些什么呢?有两种过错是基本的,其他一切过错都由此而生:急躁和懒惰。——卡夫卡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亦舒如果要给美好人生一个定义,那就是惬意。如果要给惬意一个定义,那就是三五知己,谈笑风生。——刘瑜《送你一颗子弹》生是自然的顺化,死也是自然的顺化。好的环境能接受,不好的环境也能接受。能变则变,  相似文献   

15.
母亲是一个最疼爱子女、勤劳善良的人,她离开我们已经有半年了,我深深地怀念着她。虽然我不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也不是一个封建迷信者,但我却坚信母亲是去了天国,一个没有人间苦难烦恼的地方,一个只有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勤劳善良的人才有资格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他为人亲善,为事耿直,为业忠诚,为保安服务工作尽心尽力。他平凡中透着善良,纯朴中透着勤劳,真诚中透着无私,工作中透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倔强劲。“工作千多了实在,得失想多了走神。”简简单单一句话,却道出了他成就事业的真谛,正是这种心中无“我”的心境,才能让他甘于在首都保安岗位上默默奉献14年,扎根保安事业。他叫耿兴旺。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11,(4):88-88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中国经济的成功有许多因素,大家都谈过了。但是中国人的勤劳却很少有人提到过,其实这一点极其关键,而苏东在这本书里却对此做了十分着重的强调,我认为这是很值得的。"中国经济奇迹已是毫无疑问的事实,原因却众说纷纭。制度变革,人口红利……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原因。但我们不能忽略,中国人的勤劳、坚忍和奋斗精神在中国经济奇迹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书作者正是通过对众多案例的梳理,描绘出一群群中国人在海内外奋力拼搏的场景。他们含辛茹苦,背井离乡,奋力打拼。正是他们的勤劳与坚忍,支撑起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奇迹和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方国宏 《黄埔》2013,(1):59-62
方国元,字光汉,籍贯云南省沾益县,汉族,于1919年生于播乐乡偏山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方石匠是个勤劳的农民,兼做小商小贩,经营日用百货、针头线脑、笔墨等等。方国元幼年时,放牛放猪,背柴背草,赤着脚走路,满手满脚裂口,出血疼痛,用线缝、擦猪油来治疗。他天资聪明,勤劳好动,乐于帮助人。我和他家是邻居,经常在一起玩。他家居住的是两个半间、  相似文献   

19.
云南人几乎具备中华民族所有的一切传统美德,其中让人感受最深的恐怕要数云南人的勤劳勇敢、质朴善良、热情豪爽……。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商品大潮冲击下,这些传统美德究竟还有没有“价值”?据笔者的看法,传统美德不可少,若能将其与现代意识“接轨”,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云南人的脑筋就会大大“开窍”。云南人的勤劳是无可否认的,纳西妇女披肩上“披星戴月”的标记就形象地展示了云南人的勤劳志向。具备这一点,云南人就可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断地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因此勤劳的美德和现代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传统社会的社会秩序主要是依靠圣君贤臣的智慧、贤明和勤劳来治理国家。强调了人品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制度的权威性;现代社会的社会秩序主要是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的。宣扬了制度的神圣性,却也存在着易忽视人在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危险。对于规范领导者的行为来说、制度与人品都很重要,只有正确处理好人品与制度的关系,将两者结合起来,产生良性互动,才能更加有效地规范领导者的行为。通过激励和约束的方式惩恶扬善,推动社会的现代化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