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不是一般的概念,"讲政治"具有特殊意义. 其一,为了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必须讲政治. 任何一个阶级,特别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都必须讲政治.奴隶主阶级掌握政权占据统治地位后,就十分重视政治,凡是奴隶阶级稍有不合奴隶主阶级意志的言论和行为,他们就会对奴隶阶级实行镇压,其残酷不可言状.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在上升为统治阶级的过程中及其以后,也是注重讲他们的政治的.当被统治者一有触及他们利益的行为时,他们也会像奴隶主阶级一样,毫不客气,毫不手软地对被统治阶级实行镇压.  相似文献   

2.
"普遍的东西一般说来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意思是说代表普遍的、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共同体一般是冒充的、虚假的。在马克思看来,所有的国家无非都是统治阶级剥削和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对于被统治阶级来说它不仅是虚幻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只有在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的情况下,"普遍的"才可能同时是"真实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仍具有虚幻共同体性质,直面此一现实,利于我党务实地追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利于更好地认识并消除人民内部矛盾,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从封建剥削阶级的利益出发 ,受“神道设教”实用主义宗教观的影响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阶级把宗教作为维护本阶级统治的工具。宗教主要被用于销蚀人民的反抗意识、神化自身统治、调处民族关系、促进对外交流以及服务于军事和外交  相似文献   

4.
国家利益是近代政治的产物。实质上是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的法律形式。政府行为就是统治阶级把本阶级的政治行为上升到国家的高度而产生的行为。任何政党把自己本阶级的行为与国家利益相联系,并宣称自己的行为是在为国家利益谋发展,则该政党的执政合法性便得到了极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我国理论界对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可谓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从总体上看,大致指出了以下特征: 1、阶级性。认为在阶级社会里,政治文明总是具有阶级的属性,政治总是阶级的政治,一定时期的统治阶级总是出于自身的利益和愿望,倡导一  相似文献   

6.
葛兰西的“主导性理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对政治理论的一系列关系概念作出了新的解读,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利益和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和公民社会,支配型统治和主导型统治,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错误意识和积极认同等。葛兰西的“主导性理论”尤其适用于分析和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柔性和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一般说来,人们往往只了解法的阶级统治职能(也称政治统治职能)。很少了解社会公共职能(也称社会职能)。在全国大力普及法律常识的今天,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进行探讨,以求提高认识,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 一 什么是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呢?法的阶级统治职能,主要是指法执行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调整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和统治阶级与同盟者之间的关系,贯彻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的一些措施,维护统治级阶的阶级统治,实现统治阶级的专政。什么是法的社会公共职能呢?按照马克思的话说,法的社会公共职能,就是指法执行“由一切社会性质产生的社会公共事务。”(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第432页)通俗地说,法的社会公共职能,就是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8.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的本质问题.是研究社会主义法学当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问题.是研究社会主义法的出发点。现在.在这个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司题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同观点,本丈拟就一些说法进行讨论。一、我国的法同样是居于统治地位阶级意志的反映。有人说.由于我国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被统治阶级已经不存在一因此.我国的法已不再是统泊阶级意志的反映.只是一定阶级意志的反映。待这种意见的同志.对于我国的法是人民意志的反映、是国家意志的立映皆无疑义,只是不同意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是统治阶级意志。我认…  相似文献   

9.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何时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主题的问题,理论界的传统观点是,起始于剥削阶级作为完整阶级被消灭、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1957年。针对这种观点,我曾在《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3期撰文,以新中国建立后的头三年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后,人民大众同残余形态的地主、官僚资产阶级的敌我性质的  相似文献   

10.
阶级分析,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项贡献。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中去找;当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出现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以后,对社会及其成员的考察就不能离开阶级的观点,就要有分析阶级关系的正确立场。恩格斯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整合社会政治力量是指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争取、团结、影响其他党派、阶级和阶层的一种社会政治行为。其目的在于获得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以便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政治资源、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实现既定政治目标。整合社会政治力量是一种社会政治领域的包容与同化现象,它是近代社会特别是政党政治活动的必然产物。因为政党是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并为之而斗争的政治组织,而近现代社会的民众分属于不同的阶级、阶层,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在社会利益的享受与分配方面处于不同的地位,有不同的政治主张和利益追求,具有不同的政治属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知识分子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过去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今天,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研究探讨已是党的理论建设和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不解决好这个问题,优秀知识分子入党难的问题就不能彻底解决,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历史使命也不可能完成。 (一) 各阶级的知识分子集中地代表了本阶级的思想意识和政治经济利益,是各阶级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支主要力量。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政党代表民众与民众拥护政党的互动中,政党充当了民众的代言人和领路人,民众形成了政党的社会基础和力量源泉。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发展构成了民主党派社会基础演变的基本依据和主要线索。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适应中国社会的变动主要经历了“革命时期的阶级联盟”、“改造时期的特殊群体”和“改革时期的政治联盟”三个历史阶段。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还有少数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伴随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从“阶级联盟”逐步演变成“政治联盟”,民主党派所联系和代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也发生了质的嬗变。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影响下,我国法学界一些人全盘否定传统法学理论,否定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性,把法的阶级性等同于“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是十分错误而有害的。笔者认为,所谓法的阶级性,是指法的阶级本质,即法由哪个阶级制定,体现哪个或哪些阶级的意志,为哪个或哪些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一切剥削阶级类型的法,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剥削阶级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体现剥削者少数人的意  相似文献   

15.
“政党政治”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按照传统的理解,它总是被限定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范畴之内.例如,有的把政党政治界定为“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议会或总统竞选,由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一种政治制度.”(《辞海》)有的人认为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总称.通常指通过议会或总统的定期选举,由取得多数议员席位或当选总统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织政府的一种政治制度.”(《政治学辞典》)还有的认为政党政治“指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之间的斗争.平时主要表现为竞选、议会内和政府内的党派斗争,以及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政党同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斗争.它既反映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冲突,又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世界政党辞典》)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官僚资产阶级的政党。两个如此阶级基础和性质完全不同甚至一度不共戴天的政党却在历史上实现了两次合作。究其内部原因是两党出于自身利益的追求。当时共同的强大敌人的存在,威胁着他们各自目标和各自利益的实现。在同样的历史条件下必然会造成大体一致的政治目标。既然合作有利于各自目标和各自利益的实现,合作的前提条件自然就应运产生,合作的共同基础得到建立,合作成为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政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产阶级政党的论述是对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资产阶级政党发展变化的深刻反映。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政党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物,资产阶级政党控制和维护以议会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是资产阶级整个政治体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资产阶级以不同政党为利益代言人并相互竞争以至冲突、斗争,但其背后具有最基本的共同阶级利益,因此是互为存在的条件的。两党轮流执政既有利于重新整合资产阶级内部的力量变化,防止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崩溃,同时可以把无产阶级政党排斥在资产阶级政权之外。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真实内容是通过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极具欺骗性的形式和程序得以实现的。政党的瓦解和政治制度的变化具有经济的内在原因,而且资产阶级的阶级性质也决定了资产阶级政党的妥协性,在其发展中与贵族结成联盟。梳理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有关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建构与深化对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指出德国思想界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阐释意识形态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重点论述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功能。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系统阐释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职能,促进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腐败”一词的原意是指有机物的腐烂、变质。而在社会生活领域中,腐败作为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指那种公共权力被滥用而使社会利益受到损害的现象。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不仅侵害着人民的利益,而且也是困扰统治者的一大难题,成为历代国家政权衰亡的催化剂。正是出于维护自身政权的需要,自古以来,中外各国都十分关注反腐防变。毛泽东在建国前,即提醒大家预防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更是多次强调惩治腐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指出:“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从江总书记的论述可以看出:贪污腐败与剥削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剥削是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来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贪污腐败是凭借职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两者都属于不劳而获性质。区别仅在于:剥削是“合法”的不劳而获,贪污腐败是非法的不劳而获。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法本质上是阶级利益的体现,是对统治阶级利益的巩固和维护。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法的根本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法本质上是对不同时期统治阶级利益的调整,反映着不同历史阶段统治阶级利益的基本追求。认识马克思主义法本质的阶级利益性,对于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依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