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江西省农村部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中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父母关爱和教育的缺失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造成了较多负面影响。建议社会、家庭和学校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让留守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考与运用》2006,(9):50-52
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新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由于条件的限制又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而使他(她)们留在农村老家,大多数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养,如今在农村,这种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养孙辈上学的“隔代教育”现象相当普遍。7月初至8月底,我们组织专门力量,成立了“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调研组,采取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访问、抽样问卷调查、查阅档案等方式,对我市部分区县(自治县、市)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我们感到,这种隔代家庭教育再度兴起,不仅深刻改变着家庭教育的现状,而且产生了相当广泛的社会影响,正在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他们特殊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发展都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笔者提出了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增设心理课程;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现在受到越来越多专家的关注。文章力图在结合中国基本国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做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父母,“留守儿童”及其委托抚养人和学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在中国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一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小小年纪便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的成长环境令人担忧,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失学、犯罪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农村家庭问题,也不仅仅是“三农”问题,而是一个急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是新农村建设必然面临和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期特推出一篇反映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和对策的调研报告,以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一个数目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笔者对宜春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农村外出务工经商创业人员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的一个特殊群体,对其进行人文关怀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而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机构,有责任也有义务对这一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根据成都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以及他们对文化的需求,图书馆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留守儿童开展文化扶贫和关怀。  相似文献   

8.
张玲玉 《当代贵州》2007,(12):29-29
《当代贵州》:陈书记您好!贵州目前大致有多少留守儿童? 陈昌旭:现在我们国家农村的留守儿童有一个说法是2000万,占农村儿童的18%-22%。根据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最新统计,我省劳务人员输出人数为388.66万人,估计贵州农村留守儿童在150万左右。2006年,由共青团贵州省委专门组织的农村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组调查发现:贵州省部分农村15岁以下的儿童中,有近一半是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掀起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大潮,“民工潮”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必然结果。“民工潮”出现了规模越来越大、农民工在外地居住时间越来越长等特点。大部分农民工则选择把孩子留在家乡,使其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诸多问题显现,迫切需要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正视和逐步解决此类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句古话,“养不教,父之过”。“生而不养”,折射出了父母责任的缺位。防止留守儿童被“只生不养”,首要责任在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和家庭。为此,从国家层面制定制度,划定“只生不养”的法律法规红线,甚至于对“只生不养”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处罚,确实非常必要。因为作为留守儿童监护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的教养责任不单是为孩子提供基本的物质生存保障,更重要的是给予情感呵护和关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3,(16):32-32
在我国中西部的很多地方,如四川、河南、安徽等劳务输出大省,当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出外务工时,留在家乡的孩子们就被动地成为了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达6100多万,全国每5个孩子就有1个留守儿童;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数量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是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长期存在的特殊群体。作为福州市唯一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永泰县留守儿童在受监护权、受教育权、受保护权、健康权、发展权、参与权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要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要求,完善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相关法律规定,并加强执法、司法和全民普法,以更好地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齐高远 《山西青年》2022,(6):147-149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城乡差异化发展的产物,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当前出现许多复杂的问题。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心理、教育和三观塑造等方面予以分析,梳理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家庭教育、德育教育、关爱体系角度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4.
王峥  陈宝宝 《理论导报》2014,(12):27-29
随着近年来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个案引起的社会关注,我国政府开始强调从行动层面上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然而,各地的关爱工作大都处于探索阶段,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所做的梳理与评价还不清晰。本文在对江西省六个城市关爱工作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反映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现状和问题,为关爱行动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生活,普遍存在着孤独、自卑、压抑等不良心理问题。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成"空白"、心理需求"悬空",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生活情感现状对比分析,有助于加强对留守儿童情绪疏导,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6.
沈馥馨 《当代贵州》2014,(13):40-41
年初,深入实施教育“9+3”计划被再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建设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中职招生、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等指标列入了贵州省2014年“十大民生实事”。  相似文献   

17.
以绥化学院为例,地方应用型高等院校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充分发挥大学生与留守儿童年龄差距小、充满青春活力、容易沟通交流等优势,通过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和家长老师通力协作、到农村社区服务践行等关爱策略,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营造一个亲情关爱、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6102万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安全、亲情缺失等多个问题,如何减少留守儿童,既是一个教育问题、社会问题,又是一个经济问题。近日,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6102.55万,比2005年增加了约242万;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比2005年增加了41.37%。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或由爷爷奶奶照顾,或由亲戚照顾,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乏,这便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表现出自卑、胆怯、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各级教育机构要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关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3,(13):123-123
全国妇联近日发布报告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5年间增加242万,达到6102万,近205.7万的留守儿童处于独居状态。流动儿童规模更比5年前激增逾4成达3581万,北京每10个儿童中就有3个是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