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服务合作生产对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村超”赛事反映了社会、政府和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协同合作生产模式,该模式起源于社会公众的自组织行为,即公众主动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协同治理通过社会酝酿机制、市场助推机制、议程吸纳机制和行政赋能机制提升合作生产治理效能;多元协同治理下的合作生产是多层行动舞台联动的产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针对不同层次行动舞台和合作生产所处不同阶段,上述四种机制的运用需要考虑其权变性和阶段适配性。将合作生产理论与协同治理理论相结合拓展了合作生产的理论体系,此外,基于典型案例阐释中国情境下的合作生产机制和制度化过程也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中央环保督察制度的生成逻辑包括“对常规型环保治理机制的矫正纠偏”和“对环境问责制度的弥补与强化”。前者与中央环保督察制运行程序下产生的动员压力一起指向“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特征;后者与中央环保督察制度组织架构下产生的问责压力一起指向“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特征。但从长远来看,在法治思维下,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存在“行政权力过度依赖与长效机制缺位”“多元治理乏力”的弊端和困境。元治理通过对自组织的组织和对治理的治理,既倡导多元治理主体的依存与合作,又强调国家在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保留了政府的影响力。这与中央环保督察制度所践行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逻辑具有契合性。其对中央环保督察制度中的法治进程推进、政府角色重塑、治理模式协调等方面的优化提供了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3.
党的群众路线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法宝。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的社会治理面临转型矛盾多重叠加、维稳压力"绑架"地方政府、党政包揽替代多元协同等多种现实困境。要实现我国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瞄定群众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取向,以群众路线为根本方法,通过强化基本公共服务、重塑社会利益结构、推进参与性治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需求日益增长,城市治理结构创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面对传统公共行政困境,政府作为核心力量主导城市治理的同时,积极引导、吸纳市场主体和民间社会力量进行复合联动治理,成为当前我国城市治理的机制创新.其中,“多元主体复合”和“机制有效联动”是复合联动治理的重要特征.杭州市上城区复合联动服务的实践表明,实现复合联动治理机制创新一方面需要规范多元主体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需要解决政府主导带来的诸种弊端.完善复合联动治理机制,需要明确主体间的职责分工和分类复合标准,做好复合组织形态构建;完善相关的制度设计,健全外部监督机制;规范内部运行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推动形成复合联动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协同治理是一个新的社会治理理论,强调在公共服务过程中,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个人等子系统构成开放的整体系统,从而实现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以沈阳市和平区为例,基层医疗服务存在服务网络建设不完善、配套设施老旧、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等问题,需要通过协同治理改变原来将政府主导等同于政府唯一主体的治理格局,用政府部门间合作、区域合作、央地合作、公私合作提高治理成效,适应医改政策导向,满足居民所需。  相似文献   

6.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公共服务是实现国家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转变和乡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需要。近年来不断壮大的农村社会组织较好地发挥了供给社区服务、形塑乡村价值和推动政府转型等作用,初步形成了与基层政府的协同治理。但也面临着合法性缺失的法制困境、行政化侵蚀的体制困境、慈善业余主义的能力困境和社会资本短缺的社会困境。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必须把它嵌入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代任务,坚持法治先行、政府推动、社会组织自我涅槃和社会监督常态化,使社会组织回归乡村社会本身,提高其政社协同整体性供给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齐齐哈尔市社会组织协同政府社会治理的效能分析说明了多元化治理主体是实现精细化社会治理目标的重要条件。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协同社会治理的作用,就要重新确立国家与社会的多元互动模式,建立起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真正的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实行政府职能的深度转变和执政理念的更新,从而实现社会治理流程的标准化、执行的细节化和服务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8.
数字治理是电子政务的更高级形态,具有革新政府、社会与企业间互动关系的价值内核。数字治理的落地发展需要克服其与我国政府一元管理传统的结构性紧张。基于杭州市“一码解纠纷”政府创新个案的研究,剖析数字治理改革的基本经验发现,充分调动政府场域、社会场域与市场场域内规范制约参与者行为选择的公共权力逻辑、自治逻辑与价格逻辑,能够在规避政府失灵、自治失灵与市场失灵的过程中实现多元治理场域运行逻辑的耦合,有效构建起推动跨场域协同的吸纳机制、培育机制、分流机制、监督机制和付费机制。“一码解纠纷”作为一个包含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复杂性系统,在主体间频繁交互的过程中展现出显著的涌现特性,有效优化了政社关系情境。“一码解纠纷”改革仍存在数字驱动乏力、需求导向暗弱、数字异化隐忧、行政吸纳过度等问题,数字治理充分彰显结构特点与功能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政治学的学者基于多元主义和社群主义视角,认为治理意味着主体的多元化与公共权力的分散化,意味着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新公共管理学者认为治理是指把市场的竞争激励机制与商业部门的管理方法或手段引入政府行政和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之中。在新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治理意味着打破政府社会事务中的垄断,在制度安排上引入自主治理和多中心治理体制,实现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在服务型政府理论视野下,治理在本质上是合作治理,是指在后工业社会的背景下,多元治理主体在服务价值指引下,通过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而产生的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0.
政府治理的纵向整合机制与社会力量参与的横向协同机制之间互动关系的结构性断裂问题,是当前地方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难以良性互动的主要诱因。针对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在民主决策、协商沟通、有序参与、协同治理和制度规范等方面存在的机制衔接困境,通过"礼让行人"实践中地方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良性互动的个案呈现,可揭示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与政府回应、对话沟通与共识凝聚、自发参与和有序动员、单方治理与多元协同、道德自律与法规强制等社会治理衔接机制,是实现地方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良性互动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农村公共服务改革,应重视乡村组织的作用,重建乡村组织的服务职能,培育多元农村社会组织,创新乡村组织的治理模式,并与乡村组织建设有效衔接,促进乡村发展振兴。一、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与服务缺失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供给主体多元化。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都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其中政府起着掌舵的作用,引导农村公共服务改革方向,制定农村公共服务具体政策并监督其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公共服务是国家与政府的基本职能和政权合法性的基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公共服务模式经历了从“集权融合一公平至上”型模式向“解制分立一效率优先”型模式,并最终向“多元竞合一均等共享”型模式嬗变的历程。模式转型意味着其内在价值理念、制度设计以及技术选择的革新。未来中国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的方向必然是进一步重塑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职能边界,实现多元主体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与有效协同,对政府角色进行合理定位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部署,并将其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一种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制度安排,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使得社会治理方式、社会治理结构和社会治理能力等发生重大转变,并积极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完善。文章将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管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对于社会治理方式的作用变迁,即引入多元主体,实现单一向多元治理转变;依托项目合同,实现权威向契约治理转变;强调互动协作,实现静态向动态治理转变;坚持效益导向,实现粗放向绩效治理转变,以期为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体制的发展创新明确方向进路。  相似文献   

14.
基层社会治理具有基层性、复杂性等特征,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部门治理碎片化、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资本发育不良三个方面。协同治理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化、各子系统的协同性、共同制定公共规则,因此协同治理成为基层社会善治的必然选择:通过协同治理构建整体性政府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提条件;通过协同治理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协同治理积累培育社会资本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动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治理和善治理论中,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着深刻变化:命令与控制的被动管理网络被平等、弹性、柔化的网络组织结构所取代:传统的采用管制与禁止的单一治理范式进化为激励和促进的多元治理手段。和谐社会视阈环境下.公共治理多元主体摒弃零和博弈,达成了互动合作的正和博弈关系。我国协同治理范式遵循政府主导、多元协同治理格局。政府与公民社会共同作为公共生活治理主体,是相互制约、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互助共赢的基础上谋求具有善治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湖北乡镇改革的新思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北的乡镇改革不仅是强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作用,也强调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共领域的资源配置作用;它所追求的不是“大而强”、“多而能”的政府,而是“小而精”、“专而强”的政府;它所坚持的不是公共服务的政府垄断,而是多元合作。这一切无疑是我国乡村治理理念和方式的历史性变革,也是我国乡镇改革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流入易融入难”已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社区治理面临的重要挑战。流动党支部与社会组织互嵌互构为强化基层政府与流动人口的联结,促进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提供了平台和载体支持。流动党支部与社会组织通过主体、行动和功能互嵌加强了组织间的连带关系,各类行动子群的内聚性得到提高。中心行动子群及其关系网络相互构建,细化了社区融合治理网络,扩大了流动人口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覆盖面,增强了组织支持力度,促进流动人口全面融入。基层政府应通过强化嵌入式治理,加强党建带群建,完善组织间互嵌互构协作机制,嵌入数字化技术方法,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等方式推动流动党支部与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区融合治理,推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8.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效能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保持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必须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十四五”时期,要从治理体系融合度、治理效能认可度、治理资源协同度和治理生态共建度四个维度出发,探索社会治理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新路径:深化党对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健全多元主体治理参与机制;强化人民至上的治理理念,实现社会治理的价值追求;坚持开拓创新的治理模式,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优化社会治理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日益繁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已成为共识。社会协同治理强调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协作共治与责任共担,以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是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基本趋势。然而,在我国,社会协同治理的实现还存在着来自政府机构、市场组织、社会力量以及公民参与等主体方面的障碍。因此,加快政府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大力培养社会组织、积极培育政社信任关系和建设主体间信息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实现社会协同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公共服务实现了权威治理向合同治理模式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经历了由政府垄断向政府购买的跨越。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既有国际经验的借鉴,也有对国内国情的分析和社会组织自身优势的考量。政府购买服务面临着态度困境、监督困境和能力困境。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要坚持市场化导向、规范化操作、专业化管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