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国“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这一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概括,第一,突破了把计划与市场视为水火不相容的传统观念,明确肯定了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有机统一的关系;第二,消除了过去一些对有计划商品经济运  相似文献   

2.
70年代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乍起。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提法几经改变,从初期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到中共十四大最终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吴敬琏指出,一般说来,由于“市场失灵”,因而需要进行宏观管理和行政干预的领域大体如下: (1)由于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信号反馈到产品产出,有一定的时滞,所以调节过程中往往发生波动。这在那些生产周期较长的产业部门表现得更为明显。为了减少经济波动,保持稳定发展,国家需要在预测的基础上制定中长期计划,对今后的发展规定某些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提出  相似文献   

4.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讲到,我国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人们现在非常关心这种运行机制,在经济运行中如何具体掌握,日前,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经济学家王积业。 王积业教授说,“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主要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提出来的。在经济体  相似文献   

5.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导导企业”是我国设想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的运行机制,为达到这个目标,国家必须依靠准确、灵敏的信息来运用宏观调节经济的各种手段,而企业也要依靠及时、丰富的市场信息作出经营决策。 如何加快我国现代信息系统建设?记者访问了国家经济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6.
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内容在于它以国家中长期计划为依据,对经济运行进行短期调控,并且着重于对社会总供求与经济结构的总量调节.宏观调控并不直接规定企业的投入产出活动,主要是运用经济杠杆,通过各种参数调控市场,弥补市场自行调节的缺陷,从而间接引导企业活动趋向于国家计划的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7.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原理,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问题。 一、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一般性质 无论计划也好,市场也好,所直接涉及的都是对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调节问题,它们之间的基本区别在于调节主体和调节方式的不同。计划的主体是国家,是政府,政府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来调节国民经济的总量和结构,引导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  相似文献   

8.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形势、新的变化和新的挑战。对此,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以外,关键是要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需要、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新的工作类型。笔者以为主要有:市场引导型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面向市场经营和发展。应当看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计划引导型”,主要任务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计划及指标。现在,这样的计划和指标基本上没有了,企业…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结合形式总体系,从抽象意义上,可以化解成直接计划、间接计划和自发市场三个领域的结合形式子体系;在每种子体系中,均有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两种具体形式,从而构成了涉及三个领域、由六种具体形式组合而成的结合形式体系. 1、直接计划领域的结合形式:指派性国家定货和协商性国家定货改革以来,我们采取有限度的指令性计划,并注意结合利用价值规律和市场关系.从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发育的程度看,现实经济生活中不能完全取消指令性计划,但是这种指令性  相似文献   

10.
论建立计划主导型的宏观调控体系郑国铎一、市场经济需要计划调节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计划调节呢?从实行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看,弱化政府宏观调控(包括计划调控)的自由市场经济,必然导致“市场失灵”现象的发生,单凭市场调节至少难以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市...  相似文献   

11.
一、美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美国实行的是“企业自主型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政府、市场、企业三者的排列顺序,是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体制关系的重点,是突出强调企业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权利的保障,即保证企业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有效性,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一般较少直接触碰企业,而是指向市场。政府的宏观调控活动集中在币场上,通过各种市场可以容纳并能够对之作出反应的手段和方法,将宏观计划意图转化为市场变数,通过改变市场秩序、市场信号和市场环境,来间接地影响企业的决策。在这种体制下,与企…  相似文献   

12.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应该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按照这一要求,企业应该彻底摆脱行政机构附属物的地位。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正是体现了这一新的经济机制的要求。《企业法》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独立核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国家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原则。实行两权分离  相似文献   

13.
一、对计划与市场之关系的认识进程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十几年中,市场与计划的关系始终是理论和实践探讨中的焦点之一。对这个重要问题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八十年代以前把二者作为对立面,认为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到了党的十二大时,改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即所谓“板块论”;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又进一步发展到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入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加速,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并在党的十四大上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明  相似文献   

14.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它不是一个新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计划与市场的本质、内涵、功能,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的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得好,经济就发展,市场就繁荣;反之,就出现总量失衡,结构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理论的变化过程张海旺,梁金霞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本世纪20年代以前,主张“企业活动自由”和市场调节的西方经济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居于主导地位。30年代到70年代,国家干预理论在西方政治经济学中...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理论界一个十分重要的突破就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摒弃了那种认为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不相容从而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的错误观点.此后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曾展开过广泛的讨论,提出过各种看法.开始是提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1979年以后改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第一次把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两个词连在一起始于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提法是:必须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肯定和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思想.上述提法上的发展变化过程,反映了人们通过改革实践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7.
莫固华认为计划体制下的企业有五大弊端莫固华在7月5日的《深圳商报》上撰文认为,计划体制下的企业有五大弊端:第一,在传统体制中的企业不具有自己独立的财产,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因而也就不必要,也不可能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市场的变化动态地作出资源优化配置决策;第二,与企业作为行政主管机关计划命令执行的附属物相对应,企业的经理人员则只是上级行政机关指令的执行者;第三,企业与政府处于“父子”关系之中。企业的生产和分配由国家统一规定,产品的价格由国家规定,企业的盈亏由国家统负,盈利全部上缴,亏损由国家补贴。…  相似文献   

18.
在企业应当对谁负责的问题上,“股东至上”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对股东负责;“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要对所有利益相关的群体负责,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其实,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是合法地增加利润。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是承担社会责任的第一责任人。政府不应当寄希望于企业主动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应加强规范和引导,让“有德”的企业不吃亏,“缺德”的企业跌跟头。  相似文献   

19.
研究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调节机制,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谁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调节者,我认为,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存在着两个调节者,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它的各级机构)和价值规律。下面,对这两个调节者的并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水工 《瞭望》1985,(24)
甘肃光学仪器公司是我国电影工业系统最大的企业。三年前,由于对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作用等新情况缺乏认识,不能适应,一度由盈转亏。当时,企业领导发动职工展开大讨论。一种意见认为,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