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人民共和"既是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国家制度基础;和谐社会是"人民共和"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人民共和"的社会表现形态。"人民共和"写在我国的国号上,是我国国家的基本制度。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精神是人民共和的"人民民主"精神的价值体现;人民共和的"人民民主"精神是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精神的具体化、民主化和法治化,两者相辅相承、相得益彰,和谐社会和人民共和在制度建设上也互为长进,共同发展,和谐社会的制度建设立足点是自小而大,从微观方面切入;人民共和的制度建设立足点是自大而小,从宏观方面切入;两者互补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当前,在和谐社会和人民共和的制度建设方面,有必要从部门法和宪法性法律两方面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规划,标志着和谐社会的建设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和谐社会应当是使各方面利益关系都能得到协调的社会,这就要求社会有畅通的、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以及能够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机制。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出现了继"三农"问题之后的第"四农"问题——农民工问题。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是从农民中率先分化出来的、被赋予了工人属性的外出务工人员,  相似文献   

3.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林昌  王成 《行政与法》2005,(11):15-16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企业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之一,其社会责任在当前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在分析建设和谐社会与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的基础上对现阶段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原因一一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会出现很多社会矛盾,这也是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在法治文化的指导下,应用法律来解决矛盾,纳入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才能达成或保持社会的和谐。充分发挥调解制度的作用,达到"息讼"、"止争"的目的,健全社会矛盾的多元处理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道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作为我国网民的主体力量,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对构建和谐网络环境乃至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会出现很多社会矛盾,这也是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在法治文化的指导下,应用法律来解决矛盾,纳入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才能达成或保持社会的和谐。充分发挥调解制度的作用,达到"息讼"、"止争"的目的,健全社会矛盾的多元处理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王莹  冯俊江 《中国律师》2007,(10):88-89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主题实践活动专栏"三农"问题与法制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两个热点话题。律师作为法制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同样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构建法治社会就是构建和谐社会,正确把握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融为一体的路径是构建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路径之一,法治必须服务于和谐社会,要力行依法执政、推进依法行政、实现社会公正、改革司法制度、转变法律观念、应对突发事件、保护弱势群体;路径之二,建设法治政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条件;路径之三,发挥创新法治环境的重要作用, "实行公正司法、共性个性融合、畅通法律渠道";路径之四,营造西部农村法治环境,做到"三个创造"、 "三个到住"、 "三个加快".  相似文献   

9.
宁俊社 《法制与社会》2010,(27):170-171
在社会发展中,长期没有被人们重视的社会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方略。在社会建设中,实现社会利益公平、公正的分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加强社会制度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先进的社会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0.
在今日中国,和谐社会已然成为现时代最突出的特色,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美好憧憬和基本价值,也是全体人民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新时期新形势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执政治国理念和社会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本文从我国和谐与法治的现状入手,阐述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最后论述和谐视域下法治精神培育,以从本质上体现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何所谓以人为本?有人说,"和谐社会"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工作,人人能说话,人人在进步"殊不知,还要"人人笑起来",当笑成为一个社会文化举足轻重的元素时,这个社会才能真正走入和谐社会。本文通过对当下流行文化中,幽默元素的分析,用新的眼光观察大众日常生活,回归人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决定》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稳定、自由、和谐的基础,没有教育的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本文探讨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教育不公现状并提出促进教育公平的路径选择,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阶段,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的重要阶段。淮河流域的水利系统,对保障流域内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努力的目标,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与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  相似文献   

15.
行政法的核心是调整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和行政相对人权利之间的关系,行政法的目的即在于使二者形成一种协调、互动的关系。和谐社会是行政法治的社会,而行政法治是通过"控权"得以实施和实现的。"多元控权法"是现代社会变迁引起的行政法理论的产物,它契合了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对"多元控权法"的行政法理论还应当进行具体制度的构建,以最终实现行政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一种状态,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当前,加强城乡和谐社会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由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极大地影响了城乡的和谐社会建设。我们要坚持全面发展,立足以人为本,平衡经济发展,完善政治体制,强化诚信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乡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失范以及腐败等问题却是始料不足又难以克服的,这就需要正确认识"构建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的关系,使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一定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从"斗争哲学"转向"和谐哲学,"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执政理念和执政哲学的根本性转变。人才工作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笔者试从人才工作这个视角来探讨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朱孟才 《行政与法》2007,50(10):5-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和谐社会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与方法论诉求。治理是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统治"和"管理"理念的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加强社会和谐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必须进行社会和谐治理。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和谐社会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锦光  刘飞宇 《法学家》2006,18(6):1-17
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即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想,不久前又为此作出专门的决定,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作了全面部署.1999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了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之中,标志着我国将厉行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目标.那么,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法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发挥何种作用?这些问题当然是非常宏大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限于篇幅,本文仅作纲要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