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城镇化发展,我国农民公民意识已成为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民市民化的关键所在.我国农民公民意识因基层政治监督乏力、农民自我组织性缺乏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等因素影响,而呈现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但基层政治认同较低、权利义务意识渐增但公共意识欠缺以及法律意识强烈但主体意识薄弱等现象.故需从公共领域视角建构我国农民公民意识的自觉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2.
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现代意识,是人的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推进我国整体现代化进程,必须提高人口占多数的农民的公民意识。目前我国农民公民意识普遍比较淡漠,主要表现为内容"非系统化"、性质"平面化"、现实表现"单一化"、表现途径"被动化"等方面。为此,必须积极开展和不断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提高农民参政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农民的主体意识;明晰"两个关系",满足农民的正当利益诉求;正确看待农民公民意识的觉醒,善于"疏导和化解"现实矛盾。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不仅需要发挥无形的手(市场)与有形的手(政府)的功能,更需要依靠社会的独立之眼(公民社会组织)的力量。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在逻辑基点、思维范式、价值底蕴等方面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存在着不谋而合的思想资源。正是由于中国公民社会组织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公度性,才使得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与功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因素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安全对于不同类型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含义,对中国而言是指石油供应安全。本文在对石油供应安全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国内、国际的19种因素,提出了保证中国石油安全的一系列战略选择(地缘安全战略、价格安全战略、运输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5.
生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立州,就是把生态环境作为恩施州经济发展的基础,贯彻生态重于一切、环境高于一切的原则,加强生态建设,强化环境保护,不断提升生态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6.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具有生态经济人的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特质,生态农民这种特质的生成,需要构建生态农民的政府培养和扶持机制、生态农民的的自我生成和自我甄别机制,需要以生态资产长期经营权、投资增量权、财政金融支持、生态社会效益贡献的精神回报等构建生态农民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王剑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11(4):58-61
中国公民海外安全是一个多重因素结合而产生的现实问题。要从根本上消除公民海外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既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和联合应对非传统威胁,更要公民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中国警方应该结合国际安全环境和本国公民海外活动的特点,积极预防和强力应对。现阶段,建立海外公民安全保护警务机制,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和提高领事保护能力是我国警方及相关部门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维护中国公民海外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生态安全与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人类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是相互交织并相互依赖的,生态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基石,和谐社会是维护生态安全的有效保障。实现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和谐统一、持续发展,需要确立自然—人—社会的复合大系统观,确立全球性视野,确立和谐共生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农民生态素质因子水平和综合水平进行评价,可用二维曲线图描述不同职业、区位、年龄农民的生态素质因子水平的分布特点,而用三维动态分析图(MATLAB 3D MESH)立体地呈现农民生态素质综合水平在职业、区位、年龄三个维度的群体分布特点。表明区位偏远度、年龄与农民生态素质水平存在反向关系,而职业的非农化程度不具有显著线性影响,此项研究对于测度和提升农民生态素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因此,只有培养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新型农民,才能又好又快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化不仅需要新型农民,而且也造就新型农民,农业产业化是为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国家意识形态与公民政治意识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意识,它们之间既有潜在的背离性,又有相互作用的互制性。国家意识形态与公民政治意识相互作用的制约过程,也就是它们之间相互契合的过程。国家意识形态与公民政治意识之间的契合程度最终决定于国家利益与公民利益之间的重叠度。 相似文献
12.
生态意识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认识、新价值判断和新的社会实践.农民具备高度的生态意识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我国部分农民欠缺应有的生态意识是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重要原因.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国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农民生态意识,鼓励农民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的事业中 相似文献
13.
14.
<正>城乡平等问题才是农民在宪法上的核心问题,即"农民公民化"问题。改革以来,农民在经济上获得了作为"使用权"的土地权利,在政治上获得了作为社会自治权利的村民自治权,这大大刺激了农业生产力的释放和农民政治素质的 相似文献
15.
农民政治参与是农村居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参与农村公共事务活动,以试图影响农村公共事务的治理或者维护其自身利益的政治行为。它具有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内生动力和稳定政治环境的作用,本身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阶段,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已存在一些渠道,但也面临参与层次低,参与内容单一,参与制度化程度低等问题,农民自身也缺乏政治参与所必备的公民文化。为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农民政治参与,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和信访制度,引导农民利用网络参与等措施,建构乡村现代政治文化等,不断扩大农民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乡村生态振兴是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是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依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举措。生态安全是顺利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在需要,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构成内容,是关涉美丽中国建设与人类永续发展的核心要素。生态安全是乡村生态振兴的逻辑起点与目标指向,乡村生态振兴是维护生态安全的有力举措,二者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需要在秉承生态安全理念、树立全面生态安全观的基础上,围绕乡村生态安全问题探析深入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阶层公民意识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七大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意识在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各个阶层的公民意识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农民阶层的公民意识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提出未来公民意识发展的对策,对于提升农民阶层的整体素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农业转型期的农业工业化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转型是农业由低发展阶段向高发展阶段的转变过程,即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我国现阶段农业正处在这种转型阶段,由来已久的“三农”矛盾表现得十分突出和尖锐。所以,能否全面解决“三农”矛盾,是能否实现我国农业转型的根本问题。在这里,农业工业化作为农业转型的战略选择和制度创新,就是解决这个根本问题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视角下的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农业的发展与职业农民的培育息息相关。目前我国的农地制度、教育体制、城乡二元体制成为职业农民形成的主要制度障碍。为此,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视角,应从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农地流转制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打破城乡二元格局;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培育农村人力资本形成机制;积极吸引农村以外人才从事农业等方面入手,铲除阻碍职业农民培育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