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越官僚制:行政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代社会政府的发展是走向现代官僚制的进程。官僚制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自70年代后期以来,官僚制的诸多缺陷逐渐暴露了出来,人们开始对官僚制进行反思。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是一个试图超越官僚制的公共行政发展运动。但是,它并没有找到一条新的思路而实现对官僚制的超越。中国自80年代以来,也开启了行政改革的进程。对于中国的行政改革来说,它有着双重任务:一方面由于中国行政改革是在官僚制发展不充分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它需要吸收和借鉴官僚制的一切积极成就;但同时中国行政改革所处的历史阶段又决定了它不能在官僚制充分发展起来之后再实现对它的超越。因此,中国的行政改革必须把学习和超越的双重任务放在一个统一的进程之中。它的出路就在于从公共行政的道德化这个视点入手。  相似文献   

2.
“官僚制”从它产生之日起便受到多方的批评,虽然马克斯·韦伯的理想官僚制设计在官僚制理论体系中树起了一座理性的丰碑,解决了此前行政系统内的一些存留问题。但这似乎又成为今天对“官僚制”批判的中心所在。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传统的发展中国家,既继承了传统的集权官僚制思想,又受到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今天又有现代西方官僚制思想的逐步引进、转化、融合,以致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他国的官僚制模式。面对各种对官僚制的批判,我们还应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它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形成,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它对巩固皇权、调控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官僚权力、打击官僚腐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长期演进中,形成了一些明显的制度特点与相应的制度体系,本文对此加以梳理,无疑会对我们今天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监察制度的构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甚早。战国时,职掌文献史籍的御史就已有明显的监察职能,但尚未产生专…  相似文献   

4.
官僚制: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秀东  马建峰  段燕平 《前沿》2006,(8):150-152
就对社会实践的影响而言,再也没有一种理论像官僚制理论那样被广泛用于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实践当中。然而,它的成就不足以掩盖它的内在缺陷。在官僚制技术主义的工具理性追求中,韦伯回避了价值因素的意义。也正是因为如此,整个20世纪的公共行政实践不但没有实现责任与效率的完美结合,反而愈来愈在责任与效率的问题上招致批评与质疑。西方对官僚制的反思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即理论层面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以“重塑政府”为主旨的行政改革浪潮。这种反思本身并不涉及官僚制的历史合理性,而主要集中于官僚制在满足现代社会的效率要求方面的失灵。然而,西方行政改革浪潮并不意味着官僚制的终结,它仍以官僚制为整体背景并试图寻求方法与技术上的创新对官僚制进行修补,以满足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理性官僚制作为一种现代组织形式,在今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官僚制问题重重,但由于它本身还存在着生命力,再加上我们在现阶段官僚制发展不足等特殊国情下,所以我国现阶段应在对官僚制的借鉴基础上实现超越,做到服务行政模式和官僚制的兼容互补,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6.
官僚主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僚主义探析陈晋胜“官僚”是一种社会现象。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管理,也就有了“官僚”。“官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宰起了不可估量的重大历史作用。自古及今,从中到外,“官僚”随着部落的建立、阶级的形成、国家的出现,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和历史时代推移中更加...  相似文献   

7.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党领导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道路。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党领导人民实现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任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的时间和空间维度。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时间维度上形成环环相扣、节节相连的历史演进,时间维度的考察能够使我们把握伟大事业的发展节奏,能够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踏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国家建设、执政党建设、发展战略、世界作为等四个层面的实践不断拓展,空间维度的考察能够使我们认识伟大事业的艰巨任务,能够使我们面对困难而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8.
李晓玉 《理论月刊》2007,(10):72-74
官僚制因为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传统公共行政的支柱范式之一。但是自上世纪70年代起,西方各国的官僚制逐渐出现种种的现实困境,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席卷西方世界。官僚制和新公共管理理论谁更适用于中国的行政改革呢?笔者认为目前中国仍然存在着发展和完善官僚制的土壤,但是新公共管理的运行环境发育并不成熟,因此,官僚制更适用于当前的中国行政改革,但新公共管理理论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目前我国行政改革的路径选择是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弥补和完善官僚制。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上来看,官僚的产生其实不是什么坏东西,反而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官僚制造应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需要,它为行政活动、为管理者行使权力提供了正式的规则,因而对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行政目标有积极的意义。按照著名学者韦伯的说法,一方面,社会的理性化造就了现代官僚制;另一方面,官僚制又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的理性化和推动着社会的理性化。但是,万事不能走偏,官僚制一不小心,带来的就是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10.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党领导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道路。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党领导人民实现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任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的时间和空间维度。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时间维度上形成环环相扣、节节相连的历史演进,时间维度的考察能够使我们把握伟大事业的发展节奏,能够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踏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国家建设、执政党建设、发展战略、世界作为等四个层面的实践不断拓展,空间维度的考察能够使我们认识伟大事业的艰巨任务,能够使我们面对困难而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1.
街头官僚控制的困境——以我国房地产调控问题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伟 《前沿》2008,(1):76-78
“街头官僚”理论最早在1980年由李普斯基创立。由于街头官僚拥有巨大的自由裁量权,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街头官僚在执行具体政策时受到自身利益或个体偏好的影响,进而导致管理者很难有效控制街头官僚的行为和较难达到管理者的政策初衷。该文把我国地方政府看作与中央政府相对的街头官僚机构,并以当前我国中央政府在调控房地产价格所遭遇的“越调控,越高企”的怪现象来具体说明街头官僚及其机构对中央政府有效达成目的的阻碍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对街头官僚的控制问题做出或有益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民主行政由于其内在的缺陷而不可能成为一种独立、普适的行政模式 ,只能是官僚行政的纠错机制 ;官僚行政因仍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从而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 ,但它日益受到人们的批评也说明引进民主行政等纠错机制的必要性、紧迫性。因此 ,公共行政的制度设计不应立足于民主行政与官僚行政的不相容选择 ,而应立足于二者的相容、互补。实现民主行政与官僚行政的有机结合 ,是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索了官僚行为研究的基本途径,梳理了四个官僚行为研究流派的特性,力图厘清这些流派所赖以存在的基本价值前提,并建议在官僚行为研究中运用综合模式。该模式应涵盖不同流派所针对的各自不同的官僚行为动机,它将比其它流派更全面地解释公共官僚的行为动机,并将增进我们对官僚的基本行为动机、公共利益和组织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王芳  丁知平 《前沿》2007,4(10):246-248
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造就了不同的官僚制度和官僚文化,考察中西方官僚制的文化传统,有助于更好地借鉴各自官僚制的科学形式和工具理性。中西方官僚制的文化传统在生成环境、历史基础、政治形态以及信仰观念等方面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15.
韦伯官僚制的理论局限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官僚制为官僚主义的培育提供了温床,是官僚主义所依附的物质载体。考察官僚制不能不考察韦伯的官僚制理论,韦伯的理性官僚制遭到了后继学者的不断批评,我们需要对这些批评进行理性审视,对理性官僚制作一番重新认识。韦伯官僚制存在三个方面的理论局限:一是历史时代的局限,二是价值理性的缺失,三是封闭性与静态性并存。我们对韦伯官僚制进行理性反思得出三点启示:一是坚持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二是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三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了肩负的崇高使命,胜利闭幕。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踏上了新的征程。大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只要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7.
民选政治家对常任官僚的有效控制是民主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实现责任政府的内在要求。美国联邦官僚制度深受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政府和企业至上的政治文化的影响,在分权制衡的宪政框架下,发展了基于预算、程序、绩效、人事和伦理的多元官僚控制系统,全面约束常任官僚的行为。美国控制官僚的实践折射出积极的权力控制观,也反映了权力控制内在的张力,并在权力结构转型、内外控制要素相辅相成以及具体的控制理念和机制方面对中国责任政府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韩庆祥 《人民论坛》2020,(19):10-14
中国共产党99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不断克服艰难险阻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具有迎难而上、越挫越勇、越险越进、勇于奋斗的基因、特质和品格。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这一优秀品格,紧紧依靠我们党"自身硬",依靠中国之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克服了发展道路上的各种曲折,战胜了各种新的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论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后它遭到了西方行政改革者的广泛批判,对传统官僚制的继承和超越是行政现代化的关键。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应该科学、理性地完善和创新官僚制,而将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官僚制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行政组织,即学习型官僚制,不失为我国行政组织模式的理性构建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0.
北伐的启示     
李忠诚 《黄埔》2006,(5):1-1
北伐战争距今已经整整80年了。今天,它已逐渐成为一段久远的历史,成为人们心中一缕遥远的记忆。但历史与生俱来的特点告诉我们,历史越久远,人们对它看得越清楚,认识得越深刻,回味得越悠长。经过80年的漫长岁月,当我们重新回忆和思考北伐时,这场短暂而辉煌的战争所带给我们的启示仍然让人震撼和深思。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处于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各路军阀连年混战,烽烟不断,致使经济萧条,民不聊生。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完成国民革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全国人民的民心所向。正是在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