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土地产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制度改革实质上是土地产权制度的重建。对土地产权认识的混乱,可能甚至已经开始影响改革的推进。区分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产权,明晰土地产权包括的基本权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农村妇女土地产权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地权由相对权利强度、权利持有持续时间和权利保证性几方面所决定。农民地权常常是不安全的,与农村男性相比,妇女地权更不安全。妇女的土地产权不安全体现在家庭继承、村集体分配和市场交易等三种获得土地途径中。妇女土地产权的安全性一般意义上取决于,在土地产权交易不发达的情况下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妇女的婚姻流动性、集体土地产权拥挤性与妇女群体的弱势地位、以及影响村社土地制度安排的宏观因素及村社集体特征。  相似文献   

3.
住宅产权界定是住宅交易的前提,更是住宅市场活跃与发展的前提。本文以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制度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现行城市住宅用地产权安排,提出了住宅用地与房屋交易分离的构想。住宅用地者通过分期向国家交纳“可变综合租金”方式获取土地使用权;房屋则以市场价格进行全产权流通或使用权流通。通过对房屋全产权的再认识,进一步明晰了住宅产权。  相似文献   

4.
冯靖 《传承》2009,(6):38-39
对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进行伦理评价可以从道德角度认清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的本质,为我国建立完善的现代产权制提供了道德支撑。并通过从道德风险、平等、自由、公正这些伦理标准,客观的分析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的优劣。得出要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私有产权、公有产权观,提高国有企业管理者的道德水平等途径,最终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进行伦理评价可以从道德角度认清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的本质,为我国建立完善的现代产权制提供了道德支撑.并通过从道德风险、平等、自由、公正这些伦理标准,客观的分析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的优劣.得出要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私有产权、公有产权观,提高国有企业管理者的道德水平等途径,最终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产权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城市土地经营,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城镇化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也出现了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市场多头供应、“生地”出让、“形象、政绩”工程泛滥、城市化吞噬耕地、“双轨模式”滋生的灰色土地市场、新“圈地运动”、权力寻租、暗箱操作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从土地产权的制度根源上得到解决,很有可能在今后十年内引发新的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的高峰,从而危害社会的稳定,最终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对此,我们对城市土地经营的源头——我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形成与演进过程及城市土地上的权利群,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并对其在城市土地经营中的完善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7.
人民公社制度的另类分析——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公社曾经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实践,它的解体,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很多人认为这是公社的土地公有制对农民的激励不足造成的。从劳动力产权这一新的角度来看,人民公社的解体是由于公社对劳动力产权的安排导致了劳动力产权残缺,这直接危害了农民的直接利益,对农民激励不足,并最终导致了人民公社实践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将产权方法应用于社会保障研究,是基于社会保障财产权利在社会保障经济关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视角,结合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际国情,围绕基本养老保险产权制度构建和养老社会保险基金的产权保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由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组成的一个特别合约。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结合的过程就是创造实现价值(利润)的过程,创造实现的利润理应由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分享。问题在于人力资本产权的价值应如何计量?本文对人力资本产权价值计量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提出了“产权收益法”,并构建了一套基于当期收益的人力资本产权价值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13,(9):50
9月3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律学院在官网发布通告称,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去世,享年102岁。1991年,科斯用在上世纪60年代的研究成果,以81岁的高龄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很多人认为,他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产权理论的奠基人。他曾提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产权与非人力资本产权研究视角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的两重属性决定了人力资本产权和非人力资本产权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具有“物”的属性,决定了我们可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用类似研究非人力资本产权的方法和框架来研究人力资本产权中各项权能的界定、分割和实现;而人力资本与其载体的不可分离性具有的“人”的属性,决定了我们可从人的基本权利的享有、扩张和实现来研究人力资本产权在现代社会里的天然性、不可交易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12.
李正彪  文峰 《思想战线》2008,34(2):51-53
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已不适应市场化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要求.沿着家庭土地承包制的演变方向,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农村土地制度经验,赋予农地法人产权,是稳定农民生产预期、提高投资土地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网络平台数据泄露事件频发。来自网络平台外部的"黑客"和来自内部的人员采取网络攻击和监守自盗的方式,非法获取网络平台中以平台用户个人信息为主的大量数据,严重侵害网络平台和用户的利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网络平台数据泄露犯罪收益高、成本低。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网络平台数据泄露犯罪收益,控制网络平台数据的再利用价值,打击下游犯罪,同时增加犯罪的"投资性"成本和"惩罚性"成本,强化网络平台数据保护责任,打击上游犯罪,增强网络平台数据泄露监测预警和有关部门的技术侦查能力,让违法者"犯不着""不能犯""不敢犯""不想犯"。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社会科学发展史上第一位有产权理论的社会科学家,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到今天依然是我们进行产权改革的指导思想。他深刻揭示了产权的实质和内容以及法学上的产权关系和经济学方面的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加快,拆迁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应该在充分认识拆迁重要性的基础上保护被拆迁户的合法利益,理性看待拆迁中出现的问题、难题,深入分析拆迁过程中出现各种矛盾的深层次原因,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法治视野下的和谐拆迁。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经济学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为我国经济学领域的一大“热点”,它为人们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我国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过程中需解决的腐败与反腐败、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三个问题均可从新制度经济学中得到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产权的不可清晰界定性导致网络世界中权利与责任的不对等,从而产生的异化的网络文化阻止了网络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传统的校正这些异化网络文化的庇古与科斯路径分别存在不足,更新的综合治理方式应是二者的结合,同时还应大力发展非正式制度的约束与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应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原则下,走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并举的发展道路。现行的土地制度已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障碍,亟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和发展: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农民宅基地制度及农民住房财产权制度,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实现;改革征地制度、划拨制度及工业用地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调整用地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市场决定土地资源配置;实施户籍制度、财税制度、融资机制与土地制度联动改革,改变土地财政的城镇化融资模式;政府回归土地管理的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19.
企业是各种要素的产权在微观层面上的有机结合体。马克思和科斯等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家都从企业起源和企业演进的角度研究了产权安排的重要作用。他们对企业产权研究的时代、对象、方法、特点、重点、目的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他们对企业产权的研究也有一些共同之处。通过比较马克思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派对企业产权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企业产权安排的变化是企业制度演进的基础;要搞好物质资本产权结构的安排,促进我国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知识经济时代要高度重视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黄勇 《求索》2008,(7):19-21
以产权在经济学中的引入及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基础,本文力图阐明,经济学意义上的产权涵义不同于法学意义上产权的所有权内涵。经济产权的本质内涵在于对一项经济资源的实际控制权和运用权;经济产权范畴的引入可以进一步阐释由资源的稀缺性所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在明晰了经济产权的本质内涵后,本文得出了产权经济学的基本命题,即资源的配置本质上是产权的配置。另外,以明确界定的经济产权,本文澄清了由于对产权概念的误用而导致的一些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