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史学观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 ,是创建我国近代史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本文探讨了梁启超的史学观 ,主要有 :一、批判和改造封建旧史学 ;二、对史家自身修养的认识 ;三、对史学方法论的重视 ;四、梁启超的“会通”观念和通史写作设想。梁启超的史学观点总的说是一种进步的史学观 ,是近代史学理论的先声 ,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史学纳入革命和救亡的轨道,史学经世致用的功能进一步凸显,并建立了评估和审视中国历史的新标准,使之与救亡和革命的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思想:其一,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实践化;其二,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土化;其三,采取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通俗化语言,达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实践化、本土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一个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3.
面对史学危机,史学界已经做出诸多探讨。而地方高校作为影响史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得到较多的重视。在地方高校史学研究发展中,地方高校历史学类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情况、历史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产出情况及青年史学研究群体力量薄弱情况等都是影响当前地方高校史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与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或日信息社会发展形成的思想结晶。在史学研究领域,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史学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历史研究兴趣的转移;第二是对现代主义历史认识论的根本颠覆。对中国史学来说,进入21世纪,我们如何总结开发2000年来和20世纪中国史学的遗产,如何辩证地把握运用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以推进中国史学在21世纪健康发展,是我们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夏曾佑唯一的著作《中国古代史》是学界公认的20世纪初年新史学思潮的代表作。然而该书无论在编纂方法还是史学思想上都没有脱离中国史学的传统。夏曾佑坚信道统高于政统,他著书牧地更是着眼于以史资鉴的社会政治功能。本文考察夏曾佑史学思想的脉络,从而得出夏曾佑史学思想以经世为核心,将传统史学方法和西方近代社会科学理论很好的结合。夏曾佑融会中西史学,以西学补正中学,他既不是推崇以进化论思想为主导的新史家,也不是固步自封,恪守传统的旧史家,而是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化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6.
“中国史学理论不发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不少人为中国史学缺少系统的理论建树而感到遗憾。其实这是从以西学为蓝本的现代学术视角而论中国固有之史学的,其中不乏西方中心论的印迹。西方史学之富有理论源于其形而上学的学术传统与逻辑(实质)主义的运思理路,而汉语文思考的非逻辑主义(或曰历史主义)使其不离事而言理,即体用不二,道器合一,史学重在述事、征实与会通,这与西方史学追求确定性知识的探究形成鲜明对照。因此,从理论的角度去看传统中国史学的贯通性思考,并不一定就是一个恰适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班固的史学思想主要是:封建正统史观;天人感应神学观;人性“三品”说的唯心史观;历史变化的观点。班固的史学思想在我国史学上有一定的地位。首创纪传体断代史,开拓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严肃认真的写史态度,史学与文学浑然一体,使《汉书》在史传文学上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史学纳入革命和救亡的轨道,史学经世致用的功能进一步凸显.并建立了评估和审视中国历史的新标准,使之与救亡和革命的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思想:其一,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实践化;其二。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土化;其三,采取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通俗化语言,达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之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实践化、本土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一个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9.
黄广友 《工会论坛》2005,11(2):120-121
毛泽东独特的历史观以及他对史学研究和史学家的期待,深深影响了中国史学研究.毛泽东以阶级斗争为内容的"造反有理"的历史发展观、"古为今用"的独特的功用思想塑造了刘大年史学"革命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法史学的研究要还原历史,还要考察历史的演进,最后对“真实”要进行理论的分析,也就是要探求规律,探索历史演变的规律。“求得真实”也应该是部门法研究的基本方法,只是与史学研究的对象有别而已。对法律史研究成果的运用,对部门法的研究同样具有促进作用。法史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对于部门法的研究同样适用。部门法的研究中,无论是采用法史学的研究成果,还是运用法史学的研究方法,都应该充分注意到其“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清末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创设、民国时期中国法制史学的发展、新中国前三十年中国法制史学的跌宕起伏和近三十年中国法制史学的辉煌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指出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任务是解决传承与创新的问题;要从中国的本土国情出发,关注世界法学发展的大势,引入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以后,复兴中华文化,成为首当其冲的任务,其中也包含复兴法文化问题;要深入总结四千余年来在治国理政、明法治吏等方面的超越时空的历史经验;深入发掘规律性的经验,进行理论综合,在发展中国法制史学的同时发展中国的法理学;百年中国法制史学的发展证明:一定要自主创新走中国自己的路,继续克服阻碍中国法制史学发展的西方中心论和片面学习苏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是以李大钊在史学上的变革为契机的,其中,历史观的变革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而其核心取向则是对神学史观的批判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现的倡导。其内容对神学史观在旧史现中核心地位的揭示;对神学史观的阶级实质及其严重危害性的剖析与揭露;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先进性、科学性及其在史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柯文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学家,其所著《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一书,以义和团为考察中心,为我们提供了认知历史的三重维度:事件、经历和神话。该书不仅仅局限于对义和团运动概况的梳理,更是一部历史哲学、史学理论著作,体现着鲜明的写作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史学思想。今天再度管窥这样一部史学著作,仍然具有现实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 ,第十一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在黑龙江大学举行 ,其主题是 :对21世纪历史学和史学理论的展望。曾任中国史学会会长的戴逸教授曾说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国家 ,近现代又经历了漫长、崎岖而独特的道路 ,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历史科学作为社会的记录 ,是先辈们实践经验、成就和创造性文明的贮存库 ,人类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世纪之交 ,回顾20世纪历史学走过的历程 ,展望史学发展未来的行程 ,理论方向的正确和理论指导的得力 ,是决定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面貌、前景和气势的最重要基础。黑龙江大学校长衣…  相似文献   

15.
历史记述对于统治者汲取兴亡盛衰、治乱成败的经验教训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政治家注意总结和吸收历史教训 ,积极推动史书的编纂 ,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史学的发展又反过来对政治的清明起到一定的规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证性规范作为史学研究的基本规范之一,源于史学的学科特点和“求真、求实”的历史传统,它要求研究者在占有充分、翔实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严谨求实,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科学结论.确立实证性规范有助于形成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促进史学的创新与发展.在构建这一规范的实践中,一要明确内涵,树立实证性规范意识;二要强调方法,规范学术研究过程;三要关注评估,审视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著名民国史专家唐德刚教授不但在口述历史领域享有盛誉,其在史学思想主张方面也具有独到的见解。如,口述历史写作理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论"、史学与文学的关系、历史学家对小人物小事件的处理方式、实事求是的治史精神等。  相似文献   

18.
范晔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史学评论方面,而对其天人关系思想研究甚少.本文从天命思想、天人感应思想、谶纬思想和鬼神思想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其天人关系思想。  相似文献   

19.
建立刑事侦查史学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本文就该学科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作了探讨,旨在引起刑事侦查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高度关注,从而促成刑事侦查史学的早日建立.  相似文献   

20.
在1978—2008年的30年中国法治进程中,法律史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从此前的薄弱基础出发,借改革开放之春风,观照历史服务现实,成为中国法治30年进程初期的显学,为法制建设提供了及时的思想资源与理论支持;随后,它鉴往观今,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继续助推法治进程。同时,它传承学术、推陈出新,提升品质、深化研究,使法律史学科得以迅速发展。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30年的努力和累积,中国的法律史学将有更加辉煌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