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公安部部长王小洪9月22日在京以视频形式出席第9届中国—东盟(10+1)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并作主旨发言。王小洪表示,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出席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作出战略指引,也为中国东盟执法合作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发表20年以来。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东盟博览会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区域性国际经济合作组织,而中国——东盟博览会则是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都要在广西南宁召开。中国——东盟博览会由于政府支持的独特国际背景,作为规格高,人数多、贸易广、影响大的会议,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商贸谈判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承办国需要增加许多公用设施、场所,要举办各种会议,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那么多的有形资产的投入,转化为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在这里不言自明。如何利用好这些无形资产,使这些无形资产转变为源源不断的经济财富,保障投资安全,是司法论坛  相似文献   

3.
一、加快构建中国-东盟旅游合作机制,加强相互间的务实合作 一是争取设立一个区域性的旅游协调机构.在筹建的中国-东盟促进中心设立旅游工作部,主要任务是提出中国与东盟各国旅游合作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方向,研究旅游合作的的各项活动、计划与项目,协调解决旅游合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促进政府部门之间、旅游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成员由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的旅游高级官员组成,用"轮值制"的形式确定主席方,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  相似文献   

4.
2001年11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宣布在未来十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4日,在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十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4年起,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随着我国与东盟各国经济贸易的活跃,影响交流与合作的各种纠纷和冲突必然出现、增多,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当,都会极大地影响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尤其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成为国际交往和贸易中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流与合作给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提出的各种新挑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一国而言,  相似文献   

5.
以2002年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标志,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经历了“黄金十年”。2013年,李克强总理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2+7合作框架”,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东盟国家期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合作倡议。这一系列晕大战略构想既符合中国一东盟共同发展的愿望,也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增加了新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6.
李荣楠  陈坚 《检察风云》2004,(16):12-13
2004年7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云南昆明举办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10国总检察长会议。这是中国和东盟各国检察机关首次就建立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合作机制召开的最高级别会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意为本次会议发来贺信,并指出,以"维护地区稳定、  相似文献   

7.
翻开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备忘录, 你会发现:2002年、2004年这两个普通的年份,在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历史进程中,具有跨时代的意义。2002年, 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它标志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2004年,中国与东盟签署的《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  相似文献   

8.
5月13日,中国驻东盟大使佟晓玲女士应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邀请,来广西南宁担任中国-东盟形势报告会的主讲。佟晓玲说,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20年来,在政治上双方平等相待,睦邻互信,中国已经与所有东盟成员国确立了合作  相似文献   

9.
日前,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36285亿美元,增长23.9%,高出同期中国进出口总体增速1.4个百分点.中国对东盟出口1700.8亿美元,增长23.1%;自东盟进口1927.7亿美元,增长24.6%;对东盟贸易逆差226.9亿美元,扩大37.1%.相较于欧美日传统市场,中国对东盟国家贸易增长强劲.2011年,东盟首次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继续保持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首次成为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第一大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中国-东盟‘两会’”)是中国与东盟10国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活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自2004年起永久落户广西南宁市,每年举办一次,已连续举办17届。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中央仍保留第17届中国-东盟“两会”作为国家级的重大活动,作用特殊,社会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关系的迅速发展以及东盟自身一体化的深入,再加上东盟地区复杂的局势。在新形势下客观分析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现状,即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继续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并妥善处理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双方乃至该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为了增进各界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商贸法律、政策的了解,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广西律师协会、法制日报社在博览会和投资峰期间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律服务研讨会”于2004年115日在广西南宁市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来自中国与东盟的有关专家、律师参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围绕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热点问题,并对该自由贸易区涉的投资、经贸框架下的法律事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增进各方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律、政策的了解,预防和减少投资、商贸风险与纠纷,从为参会法律服务人士与各国参展方之间创造对…  相似文献   

13.
今年初,中国与东盟新签署的《关于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第二批具体承诺的议定书》已经生效.自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服务贸易协议》后,这是双方第二次就服务贸易相互开放作出具体承诺,成为中国与东盟在自贸区建成后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此举将有效提升自贸区的自由化水平,推动双方服务贸易的互利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安全观在一定阶段忽视了海权,造成中国对海洋利益的保护薄弱。东盟组织虽然力量弱小,但对维护亚太稳定、中国国家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南海海域。在维护地区稳定方面,中国与东盟有着共同目的,因而在安全方面两者存在合作可能。东盟所处海域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航道,对中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面对美、日、俄及印度在亚太的争夺,中国与东盟在安全上进行合作不无可能。  相似文献   

15.
蒋巍 《法制与社会》2013,(35):93-94
中国与东盟已经有十年的战略伙伴关系,今年第十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在我国广西南宁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五项倡议.“开展海上合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以此为契机,相关部门应注重完善中国与东盟联合打击海上跨国犯罪机制,创造中国与东盟间新的“钻石十年”。。  相似文献   

16.
董治良 《中国审判》2014,(10):24-25
2010年1月旧起正式开始全面运作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2014年是中国一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第二个十年的开局年。2014年8月16日,中国和东盟同意开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谈判。历经数年发展,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已经形成互补双赢的经贸格局,中国是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随着经贸交往的不断扩展,加强司法合作显得势在必行。—方面,中国与东盟各国基于CAFTA的经济合作,已经逐步成熟,步入常态化轨道,与东盟各国进行司法合作,加强各自的国内法制建设,为促进CAFTA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必要性目益凸显;另—方面,我国与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等国的南海之争也日趋白热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贸易救济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中国与外国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该协议及其附属协定专门就贸易救济制度做出了详细规定。本文对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贸易救济制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找出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贸易救济制度的不足,并为我国日后与他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成立于2009年6月的昆明理工大学东南亚法律与政策研究团队,下设中国-东盟贸易与投资、中国-东盟资源开发与合作、中国-东盟旅游服务合作等多个特色鲜明的方向。该团队共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有博士学位的8人,  相似文献   

19.
吕娜 《法制与社会》2012,(8):89-91,105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与东盟建立了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发展对华经济关系为主,以维护东盟的权益为核心,从发展对华关系、从中国的和平发展中最大程度地获取政治、经济利益,是东盟对华政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东盟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虽然其间也曾充满波折但友好与合作一直是主流。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对双方的国家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华人华侨与边界纷争等南海问题等成为影响中国与东盟文化安全中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阐明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文化安全问题以揭示影响双边关系的深层原因和建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