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刘小英 《法国研究》2005,(1):195-203
一、伏尔泰等老一辈启蒙思想家的自然神论思想 18世纪风靡欧洲的启蒙运动最初肇始于法国,而伏尔泰无疑堪称法国启蒙运动的主将和精神领袖.这位享誉欧洲的启蒙思想领袖对法国的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一方面认为任何宗教都是愚昧、欺骗、狂热和偏执的结果,另一方面又强调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必须假定一个上帝的存在(他的一句名言是:"即使没有上帝,也必须捏造一个!").  相似文献   

2.
19世纪60年代,俄国放宽了书刊检查制度,大批革命民主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开始着手研究法国大革命的问题。本文通过概述当时的自由主义代表格里耶对法国大革命及启蒙思想的批判性研究来揭示19世纪俄国自由派眼中的法国大革命。  相似文献   

3.
欧仁·梅尔基奥尔·德·沃居埃的文学贡献在于他第一次向法国读者系统全面介绍俄国文学。他的翻译思想是专门针对俄罗斯文学翻译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纠正了当时俄罗斯文学翻译中所存在的删减、改编的问题,倡导"透明玻璃"式的忠实,确立了对待俄罗斯文学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他的"透明玻璃"的理论是19世纪法国翻译摆脱"不忠的美人"传统的努力的一部分,其核心是忠实再现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异域"风景",其本质和勒孔特·德·里尔提出的"历史重构"理论是类似的,强调在思想层面上而不是在语言层面上的忠实。  相似文献   

4.
为法国大革命进行思想准备的伟大人物,无论启蒙思想家或百科全书派(如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爱尔维修及霍尔巴赫等),都曾受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定影响,其中许多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做过肯定或批评的深刻生动的评论。在这个意义上可说法国大革命与中国有一定的关系。原来他们多系耶稣会出身而富有反叛的思想精神,而耶稣会在  相似文献   

5.
卢梭(Rousseau)和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是法国十八、十九世纪不同时代的两位文学家。卢梭的一生处于法国的十八世纪启蒙时代,这个时代代表新兴资产阶级价值观念逐步形成、发展,最后成为舆论和文化的主流,并直接导致了1789年开始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民主派,他的思想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学说和创作中“回归自然”(Retour à la nature)的思想强调感情,歌颂自然,对欧洲近代文学,特别是对浪漫主义(romantisme)文学有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思想启蒙与政治变革的问题自然是老生常谈,革命的发生主要有舆论作用其先导,也已是无须证明的自明之理了。然而,回顾一下近代的历史(革命仅仅是近代的产儿),启蒙与革命的联系都也并非简单。誉学近代史开端的英国革命发生于十七世纪中,较轰轰激激的法国大革命早了近一个半  相似文献   

7.
论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认识论思想的历史定位徐瑞康Resume:l'auteurdecetarticlereprendl'importancedel'eplstemologiedesphilosophesdeslumieresfranCalsfranc...  相似文献   

8.
罗重一  傅龙 《法国研究》2002,(1):164-171
178 9年 8月 2 7日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制宪会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它规定了资产阶级社会的一些基本原则 ,提倡“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平等” ,要求实行法治 ,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地位和私有财产权。《人权宣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原则 ,第一次把十八世纪启蒙学者所阐述的思想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正如列宁所说 :“这次革命给本阶级 ,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 ,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 ,以至整个十九世纪 ,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 ,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渡过的。”①一、鸦片战争后 ,法国大革命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 840…  相似文献   

9.
英语"入侵"与法国的语言保护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7世纪后半叶到18世纪末,法语在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当时的欧洲,法文的确成了文化交流和宣传启蒙思想最适用的语言.无论在沙龙中,在科学院中,还是在宫廷里,人们都以说法语为荣."①法国的国力和国王路易十四的显赫地位使欧洲各国的君主都乐于与操法语的人进行合作.在各种会议上,往往是法语讲得最好的人扮演主要角色.哪怕是对法国人没有好感的人,为了研究共同对付法国,也不得不学习法语.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作家的让-雅克·卢梭的作品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从那以后,他的《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著作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十八世纪末期,一个与启蒙时代各大思想家同时但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勒格朗多西(Legrand d'Aussy)发表了三卷本的《法国人私生活史》。这一著作在当时理性主义的灿烂光环下,影响弱小,很快就被人们淡忘了。然而,自本世纪六十年代来法国日益  相似文献   

12.
孟德斯鸠笔下的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欧洲逐渐形成了一股了解和研究中国的热潮。1685年,由于路易十四亲自过问,法国向中国派遣了五名耶稣会传教士;1698年,第一艘法国商船“昂菲特里特”号首航中国。以后,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和商人日趋增多,有关中国的信息源源传往法国,使法国在欧洲的“中国热”中处于领先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知名的法国文人,无一不关心或研究中国,被后世称为启蒙思想家的那些伟人尤其如此。他们中  相似文献   

13.
明治维新后,虽然日本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权力等思想,对启蒙被封建思想 压抑的广大民众,唤醒他们的自由、平等、权利意识起到了极大作用,但由于他们受到当时社 会历史条件和他们个人自身思想状况及阶级属性的制约,他们的思想有极大的脆弱性和局 限性,缺乏前后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共发生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明治7、8年的初步转变,从  相似文献   

14.
自然法学派对法国大革命期间几部宪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英 《法国研究》2002,(2):169-180
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弗利的著作中就已经初具雏形了 ,但是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则是在尼德兰革命和英国革命之后才逐渐形成 ,尤其是与格劳修斯、斯宾诺莎、洛克以及 1 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们的政治思想密切相关。这些被后世研究者们称作“自然法学派”的思想家在国家起源问题上用世俗性的社会契约论取代了中世纪天主教会大力宣扬的神创国家论 ,在国家权力问题上提出了三权分立理论和主权在民思想 ,在人权问题上提出了自由、平等、财产权等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 ①。这些生活在 1 7— 1 8世纪的思想家们 ,…  相似文献   

15.
刘艺工 《法国研究》2001,(2):171-180
法国民法从罗马法和日尔曼习惯法的基础发展而来 ,1 80 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的首创和典范 ,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将首先考察民法典的制定及其理论基础 ,继而对民法典的基本内容、特征进行论述。一、民法典的制定及其理论基础(一 )民法典的制定和主要渊源法国大革命前虽已出现法律统一的趋势 ,但实际上各地习惯法仍在发挥作用 ,法律并未真正统一。 1 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不无嘲讽地说 ,旅行者在法国境内旅行 ,更换法律就像换马一样频繁。法国革命爆发后 ,资产阶级在《请愿书》和宪…  相似文献   

16.
伏尔泰是18世纪大无畏的反封建斗士,他为促使人类摆脱陈腐的封建观念,为准备行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立下了不朽功绩。伏尔泰又是启蒙时代最卓越的学者之一,他知识渊博、多才多艺。近代西方哲学、政治  相似文献   

17.
马衍明 《法国研究》2002,(1):132-143
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中 ,卢梭是最特殊的一个思想家。在高倡科学精神、推崇理性至上的时代大潮中 ,他高举“回归自然”的大旗 ,对当时的文明社会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从而完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启蒙。由于他的思想涵盖哲学、政治、伦理、宗教、教育、文学等诸多方面 ,因此作为其思想的逻辑起点的“自然”观也具有丰富的内涵。(一 )自然状态与自然人性在整个思想体系中 ,卢梭往往在不同的意义上多次使用到“自然”这一概念。有时是实体概念 ,指称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自然界 ;有时是价值概念 ,意指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等。有时是批判社会的一把利…  相似文献   

18.
法国600万穆斯林中的大多数人在适应国家的世俗主义环境之时,依旧保持伊斯兰的传统色调,秉持温和与中道的伊斯兰价值观。法国穆斯林由于种族、语言、民族、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伊斯兰组织五花八门,呈现出分散化、多元化的态势,其中的"个人伊斯兰"和"穆斯林世俗主义运动"是法国穆斯林宗教实践中出现的独特的新思潮,这是启蒙主义和人权思想对生活在法国的穆斯林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穆斯林中只有少数极端主义分子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打着"伊斯兰旗号"制造令人发指的恐怖事件。虽然穆斯林完全融入法国社会的道路还很曲折、漫长,但法国伊斯兰既是世界伊斯兰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法兰西文化百花园里一朵奇葩的时代终会到来。  相似文献   

19.
詹姆斯·威尔逊是美国独立、制宪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法律家,曾担任大陆会议代表,签署过《独立宣言》,并参与了费城制宪,对制定1787年宪法贡献颇大。他还领导了宾夕法尼亚州批准新宪法的斗争,促使宪法顺利通过。宪法生效后,他又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担任费城学院法学教授,解释和传授新宪法。威尔逊在苏格兰长大,深受苏格兰启蒙思想影响。从他对宪法的理解可以看出,苏格兰启蒙思想也是美国宪法的重要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20.
十八世纪法国的"中国热"达到了高潮,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汇被启蒙思想家们记录下来。研究中国是启蒙思想家们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因为距离遥远,资料有限,其内部产生了以伏尔泰为代表的赞美派和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批判派。为探究他们对于中国不同解读的源起,本文将对其历史背景、生平经历和相关文本进行分析和对比,藉此揭示中国研究与启蒙运动的内在联系,即启蒙思想家试图从东方找寻促进法兰西民族觉醒的精神良药。这种辩证的文化智慧对于中国处理当下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