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当前我省的物价形势十分严峻,物价上涨幅度从去年11月起已从低于全国物价水平的势态变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物价较高的是安顺地区,今年一季度安顺地区居民消费及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逐月上升。一月为136.1%和129.7%,二月为136.7%和131.3%,三月为140.7%和135.8%。从全省集贸市场的物价看,去年价格总水平为128.63%,今年一季度价格总水平,城市为142.11%,农村为149.11%,四月份不少商品价格仍在上涨,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涨幅较高,通货膨胀情况十分严峻。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抑制通货膨胀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市  相似文献   

2.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的定义,常因经济情况与理论的变动而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许多经济学家都将通货膨胀视为一种“求过于供”的现象,即商品与劳务的支出总额,超过总体经济的长期生产潜力的现象。另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货币所得的总额的增长率,超过实质国民生产总额的增长率。通俗的定义是: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过程,货币币值持续贬值的过程。这个定义中有些名词是要特别解释的。第一是“一般物价水平”,即通货膨胀必须广泛地包括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内。局部性的价格上涨不能视为通货膨胀。第二是“持续上升的过程”。换言之,在真正的通货膨胀过程中,个别物价虽有升降,但一般物价则呈现长期上升的趋势。因此,季节性、暂时性或偶然性的价格上涨,也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个时期,由于我国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对此,有的同志认为这是价格改革造成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价格改革与通货膨胀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这是因为: 第一,价格改革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合理的比价体系,其本身属于价格的结构性变动,它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过去由于我国长期冻结物价,价格背离商品的价值和市场需求,大量产品价格偏低,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和初级工业产品价格偏低,使我国的价格体系长期  相似文献   

4.
通货膨胀是多年困挠我们的一个难题,1994年的通货膨胀创下历史最高记录,全国零售物价上涨21.7%。是改革开放16年来涨幅最高的一年(消费物价指数过去最高为1988年的18.8%,零售物价指数过去最高为1988年的18.5%)。贵州同样物价涨幅大,通胀严重。在上年物价大幅度涨基础上,1994年物价又继续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8%;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涨19.5%,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个上涨高峰年。 94年物价上涨最大特点是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工业品价格涨幅不大,生产资料价格甚至稳中有降。这与1988年那次通货膨胀有着明显的区别。另一个特点是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内地高于沿海。这也是与往年大不相同的。据统计,全国在1994年的物价上涨中,食品类价格上涨占的份量最大,约影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我省市场物价呈现出强劲上涨势头。从一季度的运行情况来看,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和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均较大,形成90年代以来的第一个大幅度上涨高峰期。如何抑制物价水平的过度上涨,避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使我省的改革和经济发展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马亚学 《探索》2011,(2):88-93
在"交易方程式"的基础上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认为近期的物价持续上涨已经进入了通胀时期,这一轮通胀是由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同期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引起。同时也注意到货币供应量增加并不给当期经济带来通胀,而是具有滞后效应。通过对货币流通过程中微观变量M2向M1M0流动的论证,发现流动性弱的货币向流动性强的方向转移,会带来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近期通货膨胀是由于外汇占款过多、真实利率偏低、币值低估等因素造成货币超发,同期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而消费需求增加,房价高涨、食品和农产品涨价不是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通胀的表象或是通胀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去年,我省社会商品零售物价上涨19.5%,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担心刚刚起步的贵州经济是否会被通货膨胀毁于一旦。因而迅速治理通货膨胀成为今年我省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治理通货膨胀,保证我省经济能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呢?笔者认为,对通货膨胀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要根据我省具体情况,冷静地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势利导,制定对策,促进我省经济发展。 一、通货膨胀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一般意义上,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是降低收入和改变收入分配。但是这种影响对社会的不同利益集团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突出的问题是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自去年7月以来,物价上涨幅度连续十几个月高于同期经济增长率和银行存款利率。怎样才能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通货膨胀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难题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水平的明显和持续上涨。一国的总体价格明显的上升,比如说每年超过1%,而且持续三年以上,从现代经济学意义上就称之为发生通贷膨胀。二次世界大战后,所有实行中央计划经济制度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都实  相似文献   

9.
1994年,我国零售物价指数平均上涨21.7%,成为改革以来物价涨幅的最高峰。要控制通货膨胀,必须对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作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把实际情况及其发展规律摸准摸透,把握好通货膨胀的脉搏,然后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恰当的对策和措施。 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明显的特点。第一,结构性特点。1994年我国物价总水平上涨,既不是所有商品都涨价,也不是全部消费品都同步等幅上涨,而是相对集中在食品、农副产品、服务等方面。 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中,超过20%的主要是食品、居住商品、服务项目,其中粮食涨价50.7%,食用植物油涨价64.11%,肉禽及其制品上涨41.6%,这三项又是居民必须的大宗消费品,需求弹性小,购买量大,对通胀的影响也大。可见,1994年零售物价大幅上涨,明显打上“农”字印记。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一年,我区经济在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物价上涨过快过猛,已经成为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认识当前物价形势,探讨通货膨胀的原因,提出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一、通货膨胀的原因从去年年初开始,我区的物价水平便呈大幅度卜升趋势,元月份全社会零售物价比去年同期上涨23.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1%,之后各月物价上涨幅度都保持在20%以上。预计全年全社会零售物价比上年上涨2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大大超过年初自治区人大八届二次会议确定的物价…  相似文献   

11.
调整名义汇率 预防严重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英  顾保国 《唯实》2008,(2):54-56
为了扭转我国物价水平不断上涨的局面,央行采取了诸如提高利率、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强化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货币政策,但是,这些政策效果都不是很明显,分析造成货币政策失效的原因及人民币升值的两种途径,提出通过调整名义汇率来预防通货膨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高通货膨胀率已经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抑制通货膨胀,也成为学术理论界积极研讨的热门话题。现将有关通货膨胀的成因、危害以及反通货膨胀的主要对策思路概述如下。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 经济学者在分析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时,通常把通胀归因为成本推动、需求拉动以及结构变动等方面的因素。具体而言,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大多数商品(含服务)的价格管制被逐步解除,必然要释放原来隐蔽的价格压力,使其表现为公开的通胀;在价格改革过程中,初级产品(农产品、矿产品)提价会形成涨价的连锁反应,而最终产品,特别是机械、电子、化工产品降价难以抵消初级产品涨价的影响;另外,要求保持较高的投资率和经济增长速度,必然对国内市场造成较强的需求拉动。这些因素在一个较  相似文献   

13.
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既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是当今中国人所共知的经济问题,“贵州现象”则只是为部分人了解的经济问题。通货膨胀与“贵州现象”系两个在本质和具体内容上均完全不同的概念,在经济学上没有直观的联系。然而,实际中,通货膨胀与“贵州现象”的确有着某种联系。就政府必须抑制通货膨胀与消除“贵州现象”的任务看,政府的决策不能不考虑到两者的联系。 一、通货膨胀与“贵州现象”的联系 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的供给量,从而引起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纸币作为商品的价值符号与商品的流通相互分割开来,形成相对独立的货币运行过程。它在本质上表现为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价值的贬损即所得经济利益的减少。它在内容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在价格调整和价格管理办法改革的过程中,有些商品的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引起人们一些议论。那么,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商品价格的上升和下降是经济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就是通过价格波动而体现出来的。我们知道,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c表示生产过程中消耗了的生产资料的价值;v表示活劳动消耗,即工资支出;m是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表现为税金和利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通货膨胀的魔影降临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土地上。人们以往疏于对它作深入细致的研究,简单地得出了“恶性通货膨胀”结论,从而与解放战争期间国统区的恶性通货膨胀相提并论,这是有悖于历史事实的。抗战时期国统区的通货膨胀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对战时经济不全尽是起了消极和破坏作用,而且也未曾达到恶性发展的程度。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这一问题,对于澄清通货膨胀理论一些概念上的混乱,推动抗日战争史的深入研究,均有裨益。一所谓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发展过程依次可分“潜伏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下“虚假的繁荣”和恶性通货膨胀三个阶段。传统的观点认为,从1935年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政策实施起,  相似文献   

17.
对通货膨胀不可等闲视之杨帆1994年我国物价形势比较严重,全国零售商品物价指数和居民消费品价格上升超过20%,为改革以来物价上升最高的一年,也是连续第三年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而且是在中央一再努力控制之下所发生的,显示出通货膨胀在中国的顽固性。事实表...  相似文献   

18.
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与通货膨胀并存,是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中的突出表现,认真探讨物价上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对于治理通货膨胀、深化价格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总水平上升,但物价总水平上升不等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超过商品流通过程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从而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和劳务价格猛涨,轮番涨价。过去,人们曾怀疑社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特点 当前物价上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与人民生活密切有关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和收费涨幅较大。在生活资料价格上涨中,食品上涨的最多,九四年上半年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的幅度为19.8%,有11.5个百分点是电子产品,价格的上涨,比九三年同期上涨29.2%,可以说是产品导型的调整上涨;其次是服务项目、燃料、建筑装璜材料、日用工艺品、中西药品价格上涨得最多、最快。 第二,农业生产资料在较高水平上继续上涨。九四年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九三年已有较大幅度上涨的状况下,又上涨了18%,使一些地方的农民无力购买化肥等农资,对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城市的物价上涨趋缓,但农村物价上涨较强,去年5-6月份农村零售物价指数分别为19.5%和21%,比同期城市物价涨幅分别高出1.1和1.9个百分点,农村物价上涨超过城市,除了反映短缺的一面以外,还反映出农业资源市场化的程度加深,农民收入增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了2008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生》指出,目前引发价格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通货膨胀形势要高度关注。当前国内外需求增长由高位回调,国内货币条件适度收紧,农产品价格出现季节性回落,都有利于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势头。但考虑到在我国经济开放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际通货膨胀特别是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与国内PPI、CPI变动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