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易靖茗 《台声》2014,(1):68-68
2013年12月7日,为弘扬中华文化,强化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推动两岸文化互动,由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和中华将军书画院共同发起的“两岸情·心连心——中华两岸书画艺术交流展暨研讨会”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2.
用中华文化凝聚两岸民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 《台声》2007,(8):50-52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彪炳千秋。两岸同胞共同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使得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两岸同胞相互了解不断增强。用中华文化凝聚两岸民心,才能有效地遏制”法理台独“.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提供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立 《台声》2008,(2):36-38
儒学是两岸共同历史文化遗产,是两岸共同文化的根基之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主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与祖国大陆的文化发展。而且与台湾文化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儒学在台湾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和发展。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将有助于促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谭舯 《统一论坛》2013,(2):75-77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历史最悠久,传入中国时间也最早、佛教来到中国后.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又不断与中国社会会通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刘扬 《统一论坛》2009,(6):43-44
儒学是两岸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根基之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主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儒学的根在祖国大陆,同时也与台湾文化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杨娟 《统一论坛》2016,(4):11-13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是认识社会的重要切入点,两岸和谐文化关系构建对于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和两岸统一意义重大。一、台湾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和特点台湾先后经历过荷西、明郑、清治、日本殖民统治、中华民国等不同时期,特殊的历史轨迹使台湾文化呈现多元并存局面,台湾的文化类型有数十种,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殖民文化、本土文化,是  相似文献   

7.
谭舯 《黄埔》2013,(4):82-84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历史最悠久,传入中国时间也最早。佛教来到中国后,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又不断与中国社会会通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特点。台湾佛教和祖国大陆佛教渊源深厚,发掘和弘扬中国佛教文化,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两岸民众交流、合作的平台,旨在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两岸民族认同。自2009年迄今,大陆共没立了28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其中一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或重要遗址,如曲阜孔庙、湖南炎帝陵、随州炎帝故里等;  相似文献   

9.
吴亚明 《黄埔》2012,(5):61-65
6月 一、两岸书法交流展在京举行 6月1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两岸书法交流展览”在北京台湾会馆开幕。两岸百幅墨宝共同展出,以促进两岸人文艺术的交流,携手发扬中华文化与书艺国粹。  相似文献   

10.
2012年6月 1、1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两岸书法交流展览”在北京台湾会馆开幕  相似文献   

11.
李亚杰  陈键兴 《台声》2011,(8):12-13
7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主题联欢活动,亲切看望两岸青年朋友,与大家共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共同展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赵楠 《两岸关系》2010,(7):25-27
郑成功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300多年以来,两岸同胞对这位民族英雄充满了崇敬和怀念。现在两岸与郑成功有关的纪念场所和地名有数百处之多,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富有特色的“海峡文化”之一。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增进两岸的民间文化交流,郑成功生前活动的大本营——厦门市思明区,以郑成功文化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几千年中外文明在中华大地上的延续、融合、沉淀和结晶先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和体现,是人类文明积累和发展的结晶,同时又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前进提供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中国文化发展形成的过程中,接受过两次非常有份量的异质文化,一次是佛教,另一次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公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这是第一次外来文化的传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是中华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集中体现。历史事实证明,佛教长期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互吸收、融合,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两岸关系》2014,(2):37-38
<正>2013年12月14至16日,中华书局联合有关单位在北京举办首届两岸高中教师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活动课观摩研讨会,以立德树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讨论如何在高中阶段融入和落实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国台办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副主任、九州出版社总编辑张海涛在会  相似文献   

15.
吴亚明 《台声》2011,(11):40-41
两岸虽然人同种,书同文,但各自特殊的社会发展过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语词、语义差异。两岸开始交往初期,常常因此闹一些笑话,如今两岸步入大发展、大交流、大融合的新阶段,彼此之间越来越熟悉,两岸的语词也交互影响,反而更丰富了中华语言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台湾高山族在历史长河中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创造、延承了丰富多元的休闲活动,呈现出自然意趣、艺术美学、实用元素、神话色彩等文化特质。作为中华休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族休闲文化富含当代人文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应从中华文化整体性出发,积极发挥高山族休闲文化的自然和谐理念。在推动两岸休闲文化交流的同时,促进两岸同胞休闲质量的同步提升和美好生活的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7.
<正>石雕、木雕、彩绘、砖雕、剪黏、交趾陶等中华传统建筑装饰不仅能为两岸大量的宫观寺庙、宗族祠堂、民居古厝等建筑增光添彩,其间还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两岸传统建筑装饰一脉相承,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一脉相承:两岸古建装饰的历史文化渊源两岸传统建筑装饰同根同源。  相似文献   

18.
尚道 《台声》2006,(10):41-44
一个国家与民族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是其赖以生存、延续的条件,是与经济、环境、社会并列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国人继往开来、和平崛起的丰厚资源,也始终是维系海峡两岸同胞情感、走向和平统一的精神纽带。海峡两岸同是炎黄子孙,共同拥有5000年的历史和文化,历史是连接两岸同胞的心灵纽带,文化则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共同愿望的良好载体。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是两岸有识人士的共同心愿。9月6日,“2006年京台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19.
由云南省台办和台湾忠信高中主办、云南省两岸交流促进会和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承办的“彩云之南-民族文化研习营”活动,于2006年3月25日在云南民族村开营。36名来自台湾忠信高中的师生从昆明开始,踏上了为期七天的感受民族传统文化、共叙两岸同胞亲情的旅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台湾学子了解认识民族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与版纳州民族中学学生合影。化,云南省台办安排营员们聆听了“多彩的云南、多姿的民俗”和“和谐团结、发展进步的云南”专题讲座,参观了昆明师大附中、云南师范大学(原西南联大)、西双…  相似文献   

20.
王亮 《两岸关系》2011,(6):56-56
又是一年初夏时,两岸同胞迎来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吃着粽子看赛龙舟当然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厦门和福州就先后举办了两场海峡两岸龙舟赛,两岸龙的传人同场竞技,共同将中华传统文化之魅力展现给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