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警察技术》2008,(2):77-77
“毒品来源推断技术与毒品数据库”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首次建立了“综合判定毒品来源特征的分析技术与指标”,将GC法、GC/MS法、中子活化法、ICP—MS法、GC—C—IRMS法、HPLC法、FTIR法、CE法和DNA等色谱、质谱、光谱和遗传学多个领域的分析技术结合起来,为系统、多层次推断和判别毒品来源提供了方法体系和指标;并建立了国内首个“全国毒品特征信息数据库”、“全国毒品图片和外观特征数据库”和首个“全国毒品实物样本库”。  相似文献   

2.
国家的毒品问题政策体现了政府治理国家的价值理念。针对我国毒品问题屡禁不止的客观情况,在毒品问题国际化大潮下.从经济学角度寻求解决毒品问题的办法,须抓住毒品的生产、流通与消费这三个关键环节,实现有效遏制毒品的非法需求、有效遏制毒品的非法供给和有效遏制毒品的来源这“三个有效遏制”的禁毒方略。  相似文献   

3.
关于贩卖毒品罪的既遂标准,学界有“买入说”“契约说”“进入交易说”“毒品交付说”等观点,其中“毒品交付说”居于主流;司法实践主要采用“进入交易说”以模糊区分本罪的既未遂形态,二者间形成僵局。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催化,贩卖毒品罪的犯罪模式发生了结构性改变,网络贩毒成为新型模式。“进入交易说”在适用中逐渐异化,显露出“双重扩张”的弊病。以购毒者对毒品的高度支配可能性作为交付的内涵,“毒品交付说”既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正当性与可行性,也兼具实践理性。控制下交付的贩毒,原则上不应肯定购毒者对毒品具有高度支配可能性;网络贩毒新模式下,通常只有当毒品进入投递环节才应肯定购毒者对毒品具有高度支配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国际毒情形势严峻、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以三大国际禁毒机构和国际禁毒公约为基础、三次联合国大会世界毒品问题特别会议为节点的国际毒品政策,也因应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作出了调整。从“取缔”毒品犯罪和毒品需求,到“大大减少”毒品危害,再到“评估现行禁毒体制和政策”,国际毒品政策从以司法惩治导向为基调逐步向公共卫生导向迈进,不断寻求减少毒品供应和减少毒品需求策略的平衡之策,积极探索毒品问题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严重摧残人类健康,危害民族素质,助长暴力犯罪,阻碍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经过多年不懈的宣传,毒品的危害已经广为人知。然而,当前,受境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毒品问题依然在打击中发展,在治理中蔓延,严峻复杂的毒情形势尚未根本改变。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共247.5万名,同比上升18%。滥用毒品引发的治安刑事案件逐渐增多,“毒驾”导致肇事肇祸频发,严重危害公共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6.
传统毒品危害尚未根除,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又在不断发展蔓延,给禁毒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压力和挑战。云南——中国禁毒的前沿阵地,面对严峻的毒情,云南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将其列入“一把手工程”。  相似文献   

7.
柯桥曾被列为全国17个“毒品问题严重地区”之一 ,也是最早摘掉“毒品问题严重地区”帽子的4个地区之一。柯桥地区的毒品违法犯罪 ,总体上呈现起伏波动中发展变化的态势和“两头在外 ,零包为主 ,分销严重 ,区域性强”的特点 ,且以1999年7月为界线 ,明显区分为重点整治之前和重点整治以后两个阶段。特别是重点整治以后 ,柯桥地区的毒品违法犯罪在主体、组织结构、活动方式、活动区域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 ,必须引起我们的严密关注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2021年7月以来,广西钦州灵山县采取“专班指导、堵源截流、双向打击、检毒管控”等措施,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全县共破毒品案件133起,刑拘165人,起诉290人,打掉3人以上团伙案件19起62人;缴获各类毒品0.19千克;共查处吸毒人员559人;强戒355人。  相似文献   

9.
毒品“合法化”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在禁毒领域争论的一个热点。支持毒品“合法化”的观点尚须分析,其理论依据可资批判,不能因为毒品“合法化”理论片面的合理性,就否定人类对待毒品的另一种理性态度——禁毒。如果仅仅因为能够消除毒品黑市、减少政府对禁毒的投入而改变毒品是否合法的属性,可能整个社会将会为此付出更多、更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0.
毒品防控关乎国家安危和社会治安的稳定,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受国际毒潮的侵袭和国内毒情的辐射,河南警方虽努力严打,但形势依然严峻。而禁毒工作在防御、协作、管理、救治等环节仍存在疏漏,毒品防控面临困惑。为有效遏制毒品的蔓延,应从吸毒人员管控模式建立、社区监控、禁毒宣传、工作机制完善等多个方面着手,织补立体防控网。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境外毒源概况、过去1O年查破毒品案件基数、国内吸毒人数与戒毒所的状况、冰毒等犯罪的情况等为依据,对未来13年内我国毒品犯罪发展的趋势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预测。认为,禁毒斗争将是一场“持久战”,难以在短期内取得决定性胜利。预计在今后5年左右的时间内,还可能有一段继续膨胀期,将会呈现出“此伏彼起”的态势。预测至201O年,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很有可能将会超过100万大关,加上四五倍的隐形吸毒者,我国实际存在的吸毒人数,可能会达到400万——500万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前的禁毒形势与国际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五”期间,我国的禁毒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国际毒潮泛滥,我国的毒品犯罪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文章提出禁毒今后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同时,加强禁毒国际合作,是解决世界毒品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禁毒斗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毒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国际性“地下经济”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我国毒品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是在国际性毒潮的侵袭下,因毒品的供给能力持续扩张,毒品的需求不断上升,毒品的犯罪收益与预期刑罚成本的高低反差,禁吸戒毒的方法单一、不够经济和戒毒效用低、复吸率高,以及吸毒者(毒品消费者)相对于贩毒者信息不对称状态等因素所致。因此,解决我国的毒品问题,不能忽视毒品的经济学因素。  相似文献   

14.
5月29日上午。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治疗管理处携手首都百所高校大学生禁毒志愿者骨干。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开展了以“珍爱青春.让我们远离毒品”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活动。百名大学生禁毒志愿者与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学员牵手,在印有“珍爱青春,让我们远离毒品”的背景幕布上签名,一起向毒品说“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毒品问题日趋严重 ,表现在 :查破的毒案和缴获的毒品数量猛增 ,抓获的涉毒违法犯罪人员猛增 ;吸毒人数大量增加 ;境外流入我国的毒品数量巨大。从目前到 2 0 10年 ,毒品犯罪将呈蔓延膨胀之势 ,“冰”毒及“摇头丸”可能成为吸食者首选用药 ,毒品犯罪手段更趋智能化和武装化 ,吸毒人数将继续攀升。遏制毒品犯罪的策略有 :应将禁毒作为一项重要国策 ;加强国家对禁毒工作的领导 ;加大对禁毒的资金投入 ;组建辑毒专门队伍 ;狠抓禁吸戒毒 ,落实强戒后的帮助措施 ;禁毒应与脱贫相结合 ,改善经济环境 ;加大禁毒宣传 ,搞好预防教育 ;加强禁毒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6.
毒品,包括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具有双重属性,既可以是药品,缓解病痛,治疗疾病,也可以是毒品,使人形成瘾癖,损害身体健康。因此,为防止滥用和违法消费,我国通过颁布法律,对其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和原植物的种植等都作了严格规定。我国1979年刑法规定了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罪。199o年《关于禁毒的决定》,将走私、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的行为,非法种植毒品的行为,非法持有毒品、窝藏毒品毒赃、包庇毒品犯罪分子,引诱、欺骗、教唆、强迫、容留他人吸毒,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走私制毒物品等行为规定为犯罪。…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毒品犯罪特点 :毒品种类以海洛因为主 ,并向多元化发展 ;毒品源于省外 ,以云南、广东、上海居多 ;零星贩毒案件居多 ,但大要案件造成的危害严重 ;毒贩中本地人占大多数 ,外省籍毒贩人数虽少但能量大 ;团伙犯罪突出 ,职业化毒品犯罪日趋明显 ;运输、藏匿毒品方法诡秘、交易方式多变。对其侦查策略的主要原则 :建立堵源截流、查缉毒品的网络 ,增强查缉毒品能力 ;立足于“破大案、抓毒贩、打团伙、追毒源” ,大力加强侦查破案工作 ;加强地区间协作 ,联手行动 ,发挥整体作战优势 ;加强禁毒队伍建设 ,提高干警办案能力和和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4,(3):65-67
毒品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的基本特征是:(1)具有依赖性;(2)具有非法性:(3)具有危害性。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  相似文献   

19.
南京地区毒品犯罪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地区毒品犯罪近年呈上升趋势 ,个案涉毒数量增大 ,涉毒犯罪的无业人员增多 ,毒品运输方式愈加隐秘。打击毒品犯罪应加强辑毒队伍建设 ,通过宣传教育使市民认识毒品危害性 ,掌握政策尺度分化瓦解毒品消费、交易市场 ,为无业、失业人员创造就业机会 ,强化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治理。同时 ,应加快立法 ,明确毒品犯罪定罪、量刑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永建镇曾是全国的毒品重灾区。1999年,被列为全国17个毒品问题重点整治地区之首,被公安部挂牌督战。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帮助和全县干部群众的努力,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于2004年摘掉“全国毒品问题严重地区”的帽子。整治以来,县、乡党委政府和民族工作部门,结合整治,突出经济发展,广泛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平等、和睦、互助、和谐、发展的新型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