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颜廷 《前沿》2012,(4):83-84
早在12世纪,英王室就已经意识到言论对于其政治统治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并通过各种立法压制那些被认定为煽动性诽谤的言论。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至17世纪初,英国普通法已经确立了惩罚煽动性诽谤言论的几项重要的司法审判原则,即言论诽谤对象无论是普通个人、政府官员或是公众人物,都必须受到惩罚;言论的真实性不能作为无罪抗辩的依据;陪审团的作用仅限于确认有关犯罪的事实问题,如何确定言论性质及如何量刑定罪,则必须由法官决定。这几项司法审判原则的确立,直接影响了近代英国宪政民主的发展与公民自由精神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民事审判中法官的释明权是法官在民事诉讼中对当事人如何使用法律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对民事审判中法官的地位和角色的法律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民政坛》2012,(5):5-5
据新华网北京4月20日电,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最高人民法院受理被告人吴英集资诈骗死刑复核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审查了全部卷宗材料,提讯了被告人,现已复核完毕。20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核准吴英死刑,将案件发回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相似文献   

4.
我国合议制流于形式的现状是推进法官职业化进程的一大障碍。将法官分层为审判法官和助理法官 ,将案件分流成简易案件、普通案件和重大复杂疑难案件三类 ,由审判法官组成合议庭审理普通案件 ,由审判长将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 ,由助理法官审理简易案件 ,废除案件审批制度 ,是强化合议庭职权、提高法官素质、推进法官职业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司法公正是司法的本质目标。但是,要实现司法公正,就必须改革法官制度。因为司法公正源于“司法独立”,而司法独立的核心在于“审判独立”,而审判独立的根本又在于“法官独立”。可见法官在实现司法公正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对如何实现法官独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1961年,美国联艺公司拍摄了一部名叫《纽伦堡审判》的影片,在二战影片史中具有相当的考察意义,其所揭示的法律问题,暴露了更深层次的、甚至更具普遍性的内涵:审判被人类本身的局限所悬置和架空;以及审判被悬置之后,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与希望的问题。事实上,这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源于这次审判的悖论之处:它不是由法官审判一般的战犯(包括戈林等纳粹高官),而是审判四名纳粹时期的法官。这真是一场“法官对法官”的独特审判!对于被审判的德国法官恩斯特·简宁来说,他首先是一名博学的法学教授、30多本法律专著的作者、担任过德国司法部长以及高…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保障法官依法履行职责,提高法官的素质,实现对法官的科学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 第三条 法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条 法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 职 责 第五条 法官的职责: (一)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案件; (二)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 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除履行审判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与其职务相适应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和谐司法”的提出,对法官的审判能力、审判艺术的要求日显突出,本文从审判艺术的内涵、审判艺术的体现和提高等方面入手,围绕审判艺术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推行审判长选任制是改变目前法院行政管理模式,落实法官审判职权,改革和优化法官结构和管理制度,促进法官精英化,提高审判效率,从而促进司法公正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人民法院审判组织改革的重要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提出要“强化合议庭和法官的职责,推行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选任制度。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依审判职责签发裁判文书。”实现审判长选任制,强化合议庭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法院调查取证制度若干问题之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院调查取证制度是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核心内容之一.实现法治、树立审判权威要求审判权与调查取证权相分离,审判法官与调查法官相分离.我国现有调查取证的模式含糊不清,有碍于程序公正.从制度上完善法院调查取证制度,让调查取证独立是审判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前提,是证据体系改革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法官员额制改革催动着我国法院内设机构的优化调整,而基层法院审判团队建设作为配套措施具有显著作用。基层法院审判团队建设是构建以法官为核心,法官助理、书记员为辅助的新型审判权运行模式。其不仅旨在解决层级管理制度影响审判独立性、案件呈报审批制度致使责任主体不明、传统审判庭不利于审判团体作用发挥的三大表征问题,还蕴含着内部去行政化、缓和人案矛盾和加快法院内设机构改革的价值取向。团队人员匮乏、基本定位与权责划分不清、现有法官考核模式不匹配是基层法院审判团队建设的三重困境,可通过探索多层次的审判团队模式、拓宽审判辅助人员的来源渠道、完善法院绩效考核模式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12.
人民陪审员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弥补法官审判的不足,监督法官的审判工作,保证司法公开、公正。文章通过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从立法、制度建设等方面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相似文献   

13.
白迎春 《前沿》2015,(2):83-85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成立的特殊的审判组织形式。在那新中国刚刚成立从新构建新的司法体系时期,对法官政治觉悟的要求高于法学专业知识的要求,所以并没有法学专业知识的人员大量进法院。因为当时法官的法学专业知识普遍欠缺,有必要发挥集体智慧来确保案件质量,结果成立了审判委员会。当今中国社会稳定,国内并不存在政党对立势力,与其要求法官的政治素养与政权高低,还不如要求法官的法学专业素养。法官队伍的日益专业化、诉讼程序的严格化、案件性质不断复杂化的当今时代,审判委员会的"发挥集体智慧把关案件质量"的功能已经不明显。相对来讲审判委员会制度与诉讼程序公正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目前审判委员会制度的保留甚至面临以诉讼立法作为代价。  相似文献   

14.
张毓富 《人民论坛》2014,(3):122-124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审判公正.文章认为保障审判公正必须实现审判现代化.审判现代化包括:法院去地方化、法院去行政化、法院去利益部门化、法官去裁量“自由化”、法官考核规范化、审判流程公开化和三审终审制度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张毓富 《人民论坛》2014,(8):122-124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审判公正。文章认为保障审判公正必须实现审判现代化。审判现代化包括:法院去地方化、法院去行政化、法院去利益部门化、法官去裁量"自由化"、法官考核规范化、审判流程公开化和三审终审制度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徐振光 《青年论坛》2005,1(3):79-81
审判独立是确保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法官是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主体。要实现审判独立,在外部必须保障法院独立,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在内部必须保障法官的独立,独立地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公正是保障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及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屏障。由于司法审判有着自己特殊的制度、规则,司法公正具有相对性。我国应立法保障法官审判独立,制定合理的制度提高法官素质,正确评价审判结果以树立司法权威,以此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某地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庭审结束后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作出评价。有人认为,人大代表对法官庭审情况作出评价符合人大代表作为监督者的这一身份。但也有人指出,人大代表走进法庭对法官庭审实施现场监督,并对法官庭审进行评判,这已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法官审判职权的独立。这一监督方式是否恰当、能否促进公正司法,还需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某地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庭审结束后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作出评价。有人认为,人大代表对法官庭审情况作出评价符合人大代表作为监督者的这一身份。但也有人指出,人大代表走进法庭对法官庭审实施现场监督,并对法官庭审进行评判,这已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法官审判职权的独立。这一监督方式是否恰当、能否促进公正司法,还需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某地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庭审结束后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作出评价。有人认为,人大代表对法官庭审情况作出评价符合人大代表作为监督者的这一身份。但也有人指出,人大代表走进法庭对法官庭审实施现场监督,并对法官庭审进行评判,这已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法官审判职权的独立。这一监督方式是否恰当、能否促进公正司法,还需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