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6年至1908年期间,安徽水灾频仍,不过作为水灾救治主体的安徽政府,对此开展了诸如办理积谷、兴修水利、查灾平粜、筹款放赈等一系列较为有力的救治活动,对抗御水灾和减轻水灾对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生活的破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佚名 《中国减灾》2011,(7X):16-16
<正>1991年,中国又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上半年,特别是五六月份开始,中国已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水灾,5个省、自治区发生严重旱灾。灾情最重、损失最大的是遭到洪水侵袭的安徽和江苏两省。据当时初步统计,安徽全省受灾人口达48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近7 0%,因灾死亡26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30多万公顷,各项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人民币。江苏全省受灾人口达42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2%,因灾死亡16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3.
水灾地区治安方略吴大保我国是一个水灾多发的国家。今年入夏以来,贵州、江西、安徽、浙江等地又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洪涝灾害。水灾发生后会出现哪些突出的治安问题?公安机关应采取什么样的治理对策?这是易患水灾地区公安机关所特别关心的。笔者根据抗灾治安实践,谈点体...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称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水灾之后出现瘟疫流行也是屡见不鲜。1932年,以长江流域为主的全国性水灾后暴发了霍乱大流行,据江苏省38个县、上海市、山东27个县,安徽19个县,汉口市,湖南及陕西省统计,患病人数60多万,死亡14万多「1],1949年以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1936年在上海出版的《中国经济年报》是这样概括1935年中国灾害形势的:1931年的水灾是中国过去最大的水灾,1934年的旱灾是中国过去最大的旱灾,1935年是把这两个最大的灾荒合流了。……1935年水旱灾荒的双管齐下,竟把这过去的纪录都打破了!  相似文献   

6.
江淮怨 洪波劫——1931年江淮大水灾灾况及灾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瑜 《中国减灾》2004,(7):48-50
1931年,长江与淮河奔涌而出,给当时江淮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巨大损失。笔者力图全面介绍和分析江准大水灾的灾况和灾因,以古鉴今,防患于未然,让江淮地区远离水灾韵肆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水灾打击下的两湖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勤 《求索》2006,(10)
1931年和1935年,湖南、湖北发生了特大水灾。两次水灾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系统,影响了社会机制的正常运行。在水灾的摧残下,大量人口伤亡,灾民的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条件也不复存在。许多灾民侥幸逃脱了洪魔,却逃不脱随之而来的饥饿、寒冷、疾病的折磨及困扰,他们又不得不流落四方。灾害成为灾民流离的直接推动力,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不稳定。本文分析两次水灾对两湖地区民生的影响,从中更深刻地认识到灾害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破坏性,唤起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李平 《中国减灾》2008,(8):53-53
俗话说:水火无情。地震后产生的次生灾害包括了火灾、水灾、滑坡、泥石流、危险品爆炸、有毒气体泄漏扩散等.它们都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其中尤以地震引发的水灾和火灾为最认识地震水灾的类型.制定周密的防范措施.是我们地震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1931年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令人难以忘却的创痛。 今年6月到8月,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几乎袭击了整个神州大地,自南到北,珠江、闽江、长江、淮河、黄河泛滥,松花江、嫩江泛滥,到处洪水横流,灾情遍及全国约23省。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这场水灾的中心,当时这些地方洪涛滚滚,大地陆沉。湘、鄂、赣、浙、皖、苏、鲁、豫等江淮8省642县,约计60%的县5311万居民受灾,16662万亩农田被淹,42万余人葬身浊流,  相似文献   

10.
地震次生水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震引发的次生水灾中,最让人难忘的是智利中部1960年的8.5级地震引发的海啸,竟波及万余里以外的日本太平洋沿岸,港口码头设备均遭破坏.数十米高的海浪将船冲上岸,造成船只沉没90余艘,损坏2100余艘.海浪登陆上岸,摧毁了房屋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研究它的规律,减少损失,成为人类的一种责任.退休在家的高继宗先生将历史上地震引发的次生水灾进行搜集、比较,以供广大研究人员参考,不失一项为灾害研究服务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付源  杨雪 《传承》2010,(24):162-163
广西由于地理、地质等方面的特殊性,自古就是个水灾频发的地区。进入近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开发程度加深,气候条件变迁等原因,生态环境遭到较以前更为严重的破坏,结果水灾爆发频率更快,破坏力更强,人民深受其害。新桂系在其统治期间,成立机构,植树造林,疏通河道,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开始了近代广西水灾救防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洪水再大,终会退去。然而,用真情和感动记录的永恒瞬间,因坚守、抗争、拼搏而永存的精神烙印,却会长久刻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恰如一棵不断成长的大树上穿越岁月的那一圈又一圈年轮,升华为中华民族永恒的集体记忆。安徽再度告急安徽历史上就是一个水旱频发的省份,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是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从1840年到1949年的110年间,安徽境内发生339次水灾。  相似文献   

13.
艾祁 《中国减灾》2007,(4):42-43
海河流域是我国洪、涝、旱、碱灾害严重地区之一,由于流域特殊的地形(从南、西、北三方向向东倾向),历史上各河洪水均集中天津入海,河道泄流能力上大下小矛盾突出,特别是人海尾间泄量很小,因此,遇稍大洪水即泛滥成灾。在明清时期,天津的大水灾不下60次之多,特别是在清朝时期,天津城墙多次被大水淹泡,城内城外一片水乡泽国。直至近代,天津仍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4.
闵骞 《中国减灾》1998,8(2):34-37
水灾形成条件的可管性与水文减灾作用闵骞(江西省都昌蒸发实验站)1引言我国是世界上水灾较多、较重的国家之一,“治国先治水”成为历代政权的基本方略,便是历来我国水灾对社会经济影响重大的有力佐证。近十几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密度大幅度上升;天然...  相似文献   

15.
湖南近代水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力求对近代湖南水灾的状况、特点与影响进行比较充分的讨论。认为近代水灾之所以泛滥加剧 ,与近代湖南人口对这一地区的无序垦殖 ,对生态环境的大范围、长时期的破坏有密切关系。因此 ,有效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使生态环境不致于在这种无序的、疯狂的掠夺中急剧恶化 ,是近代湖南水患留给后人的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灾害一旦发生,我们就面临着怎样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问题。下面就遇到水灾时如何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作一简要介绍。1、学习有关灾害和减灾的一些基本常识,尤其要知道本地常见灾害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位研究大陆问题的专家说,中国经济能在遭受几十年未遇的最具破坏力的洪水之后安然无恙,是因为工业生产能力几乎未受到破坏,水灾所造成的严重损失只限于两个省。然而,专门研究大陆经济和政治形势的评论员罗志金说这要取决于洪水能否很快退下去。他认为,这次水灾甚至会使大陆在解决严重的物资积压和原材料供过于求的问题上得到一些好处。而且、中国已连续3年获得了农业丰收,虽然今年的洪水  相似文献   

18.
高中华 《中国减灾》2013,(9X):44-46
<正>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山东入海,是黄河变迁史上第六次大改道,也是最后一次改道。1850年黄河改道之后,黄河下游流经山东地区的灾情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对运河的影响十分明显。每次黄河发生决口必影响到运河,小至运河不畅,大至运河决口,形成大规模的黄河、运河决溢。运河由长江往北过淮经黄至京师,借黄淮济运漕粮,黄淮水灾对运河影响很大。黄河、运河两条河流的命运息息相关。1855年黄河  相似文献   

19.
习于遗忘,是人类最常见的弱点之一。人们曾经经历过的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劫难,当大难临头之际,承受着切肤之痛时,往往惊心动魄、刻骨铭心,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印象也就渐渐地淡漠起来。刚刚过去的20世纪,自然灾害给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1915年珠江大水灾,死伤10余万人,灾民378万余;1920年华北大饥荒,死50万人,灾民3000万(一说5000万),同年甘肃大地震,30万人丧生;1928—1930年西北、华北大旱荒,饥饿而亡者达1000万人以上……从本期开始,“老照片”栏目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20世纪的重大自然灾害进行系统回顾。这一组组“老照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惨痛的历史记忆,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的警醒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1998年水灾中国政府的应急反应和灾害救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耀 《中国减灾》1999,9(3):16-20,6
主席先生、各位代表:下面我向各位简要介绍1998年中国政府的水灾应急反应和灾害救助情况。1 灾情  1998年夏天,由于气候异常,中国大部分地区降雨明显偏多,部分地区出现持续强降雨,雨量成倍增加,致使长江流域发生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造成全国18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4150人,灾区18393万群众受到洪水严重威胁,倒塌房屋685万间,损坏房屋13299万间;农作物受灾22292万公顷,成灾13785万公顷,绝收5295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