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幼年时,在我的家乡(山东菏泽)有两位教育家,当时在全省都是有名的。一住是山东省第六中学的校监葛象一老师,一位是南华学校校长曹兰亭,香谷老师。两所学校,都在菏泽城里。我高小是在南华读的,中学是在六中读的,两位老师都教过我,都是我的老师。我现在想说说香...  相似文献   

2.
李健 《当代党员》2012,(10):74-74
编辑同志: 您好!我毕业于滁州某师范大学,已经当了14年的化学老师。其实,从事这个职业并非我所愿。读高中时,美术老师曾建议我考美术院校,但家里人都劝我,说:“师范学校学费低,有补助,而且工作稳定。搞艺术吃个饱饭都难。”于是,我成了一名老师,兢兢业业地工作。  相似文献   

3.
王为衡 《湘潮》2011,(10):6-9
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在一次讲课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一生中有两个老师,一个是蔡锷,一个是毛泽东。参加共产党以前,我的老师是蔡锷,他是我黑暗时代的指路明灯;参加共产党以后,我的老师是毛泽东,他是我现在的指路明灯。蔡锷何以成为朱德的老师和指路明灯,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人生交往与情谊?这一切,还得从辛亥革命到来之前的岁月谈起。  相似文献   

4.
魏敏生 《廉政瞭望》2011,(11):45-46
人们有一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个我从小就相信,因为父母给我讲过,老师也给我讲过。作为自小就是一个乖娃娃和好学生的我,自然是深信不疑。现在我是一个老师了,也为人父了,要讲给我的子女听,也要讲给我的学生听。如果像我的老师和父母那样讲,又有一点不甘心。哪一点不甘心呢?可能是认为照样讲太简单了吧。难道这道理有变化?想来想去,现实中有许多现象不是一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就说得清楚的。  相似文献   

5.
1999年金秋时节,灵武市委时任书记收到一封由吴忠日报记者转交的群众来信。信中写到:“在我17岁的人生经历中,唯一的一次生日是老师给我过的,我仅有的一双皮鞋是老师给我买的,甚至第一双运动鞋、第一件套头衫都是老师给我买的。在我眼里,老师就跟妈妈一样,妈妈没有为女儿做的事情,老师做到了。老师实在是给了我太多的爱……”看完信,  相似文献   

6.
我读小学那几年,父亲病重,三个姐妹同时上学。有一年,家里实在凑不齐学费了,怎么办?我想,作为老大,我还是不读算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把我的想法跟妈妈说了,没想到妈妈一口就答应了。听到妈妈真的让我退学,我又舍不得了,想到我真的就要离开可爱的学校,离开那些敬爱的老师,心里空落落的。我托一个同学搭信给老师,说我不能读书了。  相似文献   

7.
终生读书     
因为父母是教书匠,家里书多,我也就从小爱看书。有一次我给弟弟讲“那托”,父亲很奇怪,听了一会儿,哈哈大笑,原来是我把三太子哪吒读成了“那托”。那年我刚上小学,就敢大着胆子翻看《封神榜》和《西游记》了。解放前,我在重庆南开中学读初二时露过一次脸。国文老师讲袁枚的《祭妹文》,有这样的句子,“你死我葬,我死谁埋?”老师说作者是受了《红楼梦》的影响,问谁读过这部书?班里有半数同学举手。又问谁会背葬花词?举手的只剩我一人。老师叫我起立背诵:“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相似文献   

8.
我叫孟立新,是北京市太平桥中学的一名老师。小时候妈妈就告诉我,“有鲜艳五星红旗的地方,就一定有骄傲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会有实现的可能。我和所有年轻的朋友一样,在中学期间也有自己的美好梦想。我在天津42中上中学时,曾任学习委员兼政治课代表,每节课前两分钟和自习课时,我都会像一名小老师一样站在讲台前维持秩序,协助老师做了不少工作。那时我特别崇拜教师,梦想高中毕业后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将来当一名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0.
国庆节前夕,大学同学聚会,请来了二十年前任教的诸位老师。其间有一位当年颇受同学欢迎,后来从政担任沈阳市副市长的老师讲了这样一段话:“有人问我,‘你和慕绥新、马向东曾为同僚,你为什么没有腐败?’我说这里有三条原因,一感谢党多年的教育,二感谢人民群众的监督,三感谢我自己胆小。”这是一段很耐人寻味的肺腑之言。党的教育,人民群众的监督,对每一个有一定权力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有个人“胆小”与否,却各不相同。老百姓常说的“胆小”,就是老实的意思。老实人,势必胆小,做事守规矩。这位老师说的“胆小”也应该是…  相似文献   

11.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老师,没多少感人的事迹,也就站在讲台上的时间长了些,还有很多老师任教年限比我更长……”刘定欣老师开门见山一席话,坦诚而质朴。  相似文献   

12.
称谓的尴尬     
我的朋友到一个单位联系工作,因为叫了接待人一声“师傅”,使对方怫然不悦。“都什么年代了,还有叫师傅的吗?哪怕叫一声老师呢?”那位“师傅”愤愤地说。对此我感想颇多。 30年前,师傅们进驻学校之后,当被学生们称为老师时,师傅们就会更正学生:不要叫我老师,要叫师傅。不愿被称为老师不是因为自知没有学问,而是由于当时老师的地位不如师傅。今天,人们则更愿意被称为老师而不是师傅,是因为老师比师傅的社会地位高了。 到朋友、同事家串门,该怎样称呼他(她)的爱人,一直使我很挠头。见面的时候可以用“你好”搪塞过去,但告…  相似文献   

13.
刚当班主任时,自己很年轻,不知怎么与学生沟通,有老教师说,多做做家访吧,于是我便开始了我的家访之旅。同去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刘杏华老师。  相似文献   

14.
超限效应     
刚当班主任时,自己很年轻,不知怎么与学生沟通,有老教师说,多做做家访吧,于是我便开始了我的家访之旅。同去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刘杏华老师。  相似文献   

15.
光阴荏苒,不觉间孩子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在这五年时间里教过孩子的老师有十几位,然而最使我尊敬的,是我孩子的语文老师——王琳。  相似文献   

16.
惊闻噩耗 2007年1月10日,我在外地突然接到隗老师的儿子晓苏的电话。他说,我爸可能不行了,你快回来,我们商量一下。我的心触电般地一沉!虽然预料中迟早会有这一天,但晓苏的这个消息,仍然让我惊骇不已,仍然一时无法接受!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8,(6):58-59
我是一名企业党校的老师,不久前一名学员提问:在党的历史上,不同时期入党的党员在党龄计算上有什么区别?我一时回答不上来,只有向贵刊求教了!  相似文献   

18.
向良 《支部生活》2010,(5):21-21
“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家?我很想你……老师对我很好,我现在就在老师的办公室给你打电话……”刚刚与妈妈通完电话的四年级一班学生陈俊杰,因为想念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忍不住流出了眼泪。挂上电话,陈俊杰一头扑进老师的怀里……  相似文献   

19.
王先生(一初三学生家长):今年我的儿子考上了重点中学,这当然与老师的帮助和培养密不可分,带毕业班的老师确实也非常辛苦,我们由衷地想感谢一下老师,“谢师宴”可以算是一种形式,但我想学生之间不应攀比,应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量力而行,像我们家若是请老师吃饭就打算选择中档饭店,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20.
段子     
《廉政瞭望》2014,(23):80-80
点钞机真是一种悲催的商品,被人卖了还要帮着数钱。向暗恋的女生表白了,她竟然说让我死了这条心!殊不知这句话折磨了我很久,我真的无法理解,为什么心的量词会是“条”?历史课老师讲到毛主席时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勤学好问的我马上举手问:“老师,那,熊熊火焰?”老师回答令人无法反驳:“温暖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