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芳草园     
我书房的窗台上摆着一杯清澈的韶山水,时常引起我的凝思。 韶山是我早就向往的地方,1994年冬天有幸来到这里,瞻仰了毛主席故居、韶峰和滴水洞,领略了这块神奇土地的无限风光,尤其是那韶山的水。 湖南人都称韶山是一块“风水宝地”。相传,  相似文献   

2.
韶山风物 意笃情深 1964年4月16日,周恩来陪刚果一位党的总书记来长沙拜访毛泽东。会见后,刚果贵宾要去韶山。周恩来说:“这么多年,我也没去过韶山了,我也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3.
韶山印象     
9月9日,毛泽东同志逝世36周年,这一天我正在韶山。并非刻意选择这一天,湖南之行本就有参观韶山的安排,同时这也是我多年的一个夙愿。韶山既是革命纪念地,又是5A级风景旅游区,分为滴水洞、韶峰、故居三块,里面分设共27个景点。毛泽东逝世36年来,每年前来韶山参观、旅游的人数高达100万以上。毛泽东故居正屋门上,是邓小平亲笔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七个黑底镏金大字。过去有人把游韶山称为朝圣之旅,我丝毫没有这个感觉。在伟人故居里漫步,感觉就是到了一户农舍,毛泽东不是神,说白了也是一个农家子弟。所不同的是,他在年青时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0,(19)
正韶山,因舜帝南巡至此演奏韶乐"引凤来仪"而得名,更因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里而蜚声中外。正因为此,韶山也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12年前,我是一名"奥运记者",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64天,距离北京残奥会开幕还有93天的时候,奥运圣火在湖南湘潭、韶山继续传递,我有幸踏上了这片土地,不仅探访了韶山村,还拜访了有着传奇经历的汤瑞仁奶奶,采访了火炬手毛雨时、毛桃芝。  相似文献   

5.
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韶山村亲手缔造了中共韶山支部。解放后特别是新时期以来,韶山村党总支继承和发扬韶山支部优良传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适合韶山村和谐发展、科  相似文献   

6.
今日韶山     
韶山,人口10余万,每年却有近百万人去那里访问、旅游。韶山,总面积仅210平方公里,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是很小的一块地方,但在中国地图上,却很容易找到它的位置。这一切都是因为韶山诞生了中国近世的一位伟人——毛泽东。100年前的一天,也就是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韶山农村上屋场的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0,(19)
正点点滴滴,汇聚成文明新风,吹遍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也滋养着韶山这座城市每一个人的心灵。一朵朵幸福之花不断绽放的韶山,格外动人。好,我是燃气公司的,已经多次来您家,想要检查燃气情况。请问您今天晚上什么时候在家?"一个陌生的电话,但很真诚。"不好意思,我基本每天加班,一般11点到家。""那早上呢?""早上7点差不多,7点半我就出门了!"  相似文献   

8.
再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特别是映现叱咤风云的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历史学家、文学家们可谓煞费了苦心;而在长篇历史纪实作品中,我看颇具震撼力的莫过于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的《韶山档案》。一看到韶山这个选点,就觉出与诸多历史和文学作品不同,立刻就可闻到本土文化的浓郁芳香。生于斯、  相似文献   

9.
以有关韶山题材的文论广受注目的中年史学工作者马社香,将其多年考证、研究的成果,熔铸成《韶山档案》一书,新近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雷洁琼同志为该书题词:“韶山魂”。 《韶山档案》,以历史大纪实的文体,详实地探寻、描述了韶山作为毛泽东故居、故园而引发的半个多世纪的波澜起伏的“访韶山热”。在已达三千万之众的瞻仰人群中,该书生动、准确地记载了一批重要的访客: 毛泽东的战友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叶剑英、聂荣臻、陈毅、彭德怀、贺龙、谭政、许世友; 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李先念、李富春、邓颖…  相似文献   

10.
一代伟人毛泽东出生在韶山,韶山由此闻名于世。鸡年金秋九月,我们几位北方省区统战部的同志来到韶山。这里青山绿水,郁郁葱葱,景色如画。九十年代的韶山,在改革开放中翻开了新的一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韶山人经受了第二次革命的洗礼,实现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时代的跨越。如今韶山,不论市内的大街小巷,还是毛主席故居周围的村居民舍,给人们的印像是店铺林立,摊点密布,商品经济气息灼人,经济发展呈现出“韶峰日出”般的神奇和壮丽。韶山市委统战部长刘国安介绍,韶山现已成为旅游圣地,据统计92年接待中外观光者120万人,1993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参观者与日俱增,恐怕200万人也打不住。不少韶山人抓住机遇,发了“旅游财”。以韶山村为例,1978年前一个壮劳力每天只有几角钱的收入,现在人均收入1200多元。“毛家饭店”女老板汤瑞仁讲得好:“毛主席领导我们翻了身,邓小平领导我们致了富。”  相似文献   

11.
树立大窗口意识形成大统战格局钟友强贺如意近年来,韶山市委统战部提出了“围绕主线,抓住重点,调动力量,服务中心”的统战工作思路,努力开创韶山统战工作的新局面,为振兴韶山经济做出新的贡献。一、找准位置,树立大窗口意识韶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作为旅游观...  相似文献   

12.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回到了阔别三十二年的故乡韶山。他目睹故乡的巨变,抚今追昔,豪情满怀,写下了中外著名的光辉诗篇《七律·到韶山》。诗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句,集中概括了韶山人民和全国人民几十年的奋斗史,高度赞扬和生动表述了韶山人民一心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精神。自此,人们把这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简称为“韶山精神”。  相似文献   

13.
韶山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个窗口,因为这里曾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毛泽东,还诞生了中共在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韶山党支部。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冒着霏霏梅雨,来到开满映山红的韶山,沿着赤色的足迹,去找寻那如歌的岁月。 一进韶山冲,我们就找到韶山党支部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毛福轩的儿子毛迪秋。解放后毛迪秋担任过韶山大队党支部书记、湘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还当选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现已年逾古稀的毛迪秋,腿脚不太灵便,有点心脏病,有只眼睛也已经不太顶用了。他叙述往事时激动得常喘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14.
王明富 《传承》2011,(10):8-9
每当我诵读毛泽东的宏伟诗篇《到韶山》时,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想起许多许多。因为此首诗就是他为了中国革命,为使"日月换新天",阔别32年后第一次回到故乡期间写成的。在那不足3天的短暂时间内,韶山所涌现的一个个动人场面仍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5.
王明富 《传承》2011,(4):8-9
每当我诵读毛泽东的宏伟诗篇《到韶山》时,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想起许多许多。因为此首诗就是他为了中国革命,为使"日月换新天",阔别32年后第一次回到故乡期间写成的。在那不足3天的短暂时间内,韶山所涌现的一个个动人场面仍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6.
三十多年前,我在基层工厂工作。那时的我非常向往旅游,尤其是对革命圣地韶山、井冈山、延安等地,充满着憧憬和遐想,但当时没有条件实现。一是没有时间,每天要上班;二是没有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7.
韶山市韶山村韶山村民小组共有26户人家解放以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和中国千百万个山村的老百姓一样普通。 只是到了1949年10月,由于仍操地方乡音的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一向生活在这个不为世人所注意的穷乡僻壤的山民们,才以共和国缔造者的邻居的地位而光荣地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50年代初,毛泽东的邻居们积极响应毛泽东的号召,成立了韶山第一个互助组,率先走上了合作化道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对待工作的那股认真  相似文献   

18.
今年12月26日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北京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各地也举办各种活动,表达中国各族人民对这位新中国缔造者的一片深情。在本期杂志上,我们发表了一组有关文章和图片,简要介绍了他的生平业绩和人们对他的怀念。《今日韶山》一文是由本刊派出两名记者专程赴湖南访问了毛泽东的故乡——韶山而发的专稿。读者可从中了解这位农民儿子的成长和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以及他家乡的变迁。一百年前的12月26日,韶山村一个农家诞生了一个男孩,后来他勤奋学习,投身革命洪  相似文献   

19.
贺风生何许人贺风生是湖南韶山人,他的祖母是毛泽东的姑母,他的父亲贺晓秋和毛泽东是姑表兄弟,童年时代还和毛泽东同窗读了五年多的孔孟之书,知书达礼。后来他们想一起去长沙读书,贺晓秋的母亲说:“现在的形势是三天风四天雨,不能把文章放进锅里煮。”毛泽东只好一人去了长沙。但他们并未因此断了联系,仍时常在一起讨论时局、探索真理、追求进步.贺风生还追随毛泽东参加了韶山农民运动的一些活动。当反动势力“围剿”韶山农民运动、到处追捕毛泽东时,正是贺晓秋、文涧泉两人扮成轿夫,冒着杀头的危险,把毛泽东送出了韶山。不久,贺晓秋也成了反动派追捕的对象,被迫携妻带子背井离乡,逃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抓实抓出成效,湖南省湘潭市积极采取有效举措,启动了五项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实施以“一号工程”为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阵地工程”。近年来,该市以韶山“一号工程”建设为契机在韶山开展了“二馆、一场、二路、四坪、一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