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两个凡是”到姓“资”姓“社”———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20周年黄铸哲学革命往往是政治变革的先导。恩格斯讲到18世纪的法国革命和19世纪的德国革命时说:“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不仅18世纪的法国唯...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通过跨国女性主义理论视点,进一步揭示和挖掘颜海平书稿中有关“中国革命”和“女性写作”论述在世界历史、政治和文化层面上的意义。将中国现代女性作家和她们的文学想象置放于资本殖民现代性的全球扩张背景下,置放于现代生物种性观念通过战争和经济殖民在中国政治、商业、知识和社会各领域构建强者/弱者二元差异并将其自然化、实体化的现实里,颜海平的专著突破了现存关于中国女作家和女性主义的研究模式和成果,不仅展示了中国“革命”女性及其作品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生生不息的抵御、变革和创建的伦理底蕴,而且也揭示了整个第三世界女性主义运动所具有的另类的历史政治源泉、异质的文化想象及其特定的“革命”潜力。  相似文献   

3.
军队在一个高度政治化社会充当活跃角色,乃是后发展国家政治变革的基本特征。近代化新军的组建,使中国军事变革发生质的飞跃,随之而来的不仅是军事理论、军事制度、兵员结构和作战样式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近代军事文明及其义理政教对政治化新军的异动产生了非同凡响的作用。激进军人的政治逸轨与“过渡时代”的军事权威主义动摇了衰朽王朝的政治基础,而革命党人向新军的渗透和体制内兵变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则使之最终转化为发难辛亥、埋葬帝制的重要力量。这种“种豆得瓜”的内铄型革命和军人集团在失序社会的主角地位,构成后发展国家政治博弈场的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4.
德国政治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民众的政治教育工作。如同其国家的历史一样,德国政治教育的历史也长期处在不断的分裂与融合之中。政治教育总是服务于统治者特定的政治目标,导致其伴随每一次社会政治变革与政治秩序的更迭,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如君主专制时期的“臣民教育”(Staatbtirgerliche Erziehung)、魏玛共和国的“基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Staatund Volk Bezugspunkte politische Bildung)、纳粹统治时期的“政治教化”(Nationalpolitis -che Erziebung)以及当代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民主政治教育”(demokrafischer politischer Bildung)。  相似文献   

5.
农民运动是20世纪中国社会和政治革命的主题。从米格代尔“超文化的行为选择理论”切入,分析农民的保守性与革命性、农民革命的条件、组织以及农民在革命中的政治参与等毛泽东革命理论的几个主要问题予以反思和剖析,既是对农民运动与中国革命这一理论命题有益的学术探索,也对分析当前中国现实农民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思想,是由我们党创立和提出来的。它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深深扎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1934年,在全国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上,当时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同志,首次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论断。1938年,周恩来同志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一文中进一步提出.“革命的政治工作是民族革命的生命线”,“以革命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一切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和灵魂!”1944年,毛泽东同志主持编写的留守兵团…  相似文献   

7.
对于近代中国政体激进变革的原因,过去人们往往采取类似西方早期汉学界的“冲击-反应”模式加以解释,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将其主要原因归于孙中山等革命派,认为是他们的思想过于激进所致。本文从合法性分析的视角出发,把近代中国政体变革理解为传统政治合法性走向危机、倾覆并向现代政治合法性转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来自外部的“冲击”固然是强大的变革契机和“第一推动力”,但来自中国文化传统内部的潜在的政治合法性危机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政治制度变革中,维新派的康有为和革命派的孙中山等人实际上都是释放传统政治合法性危机、实现政体现代化的共谋者。因此,帝制合法性的消亡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乃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
中国需要一次新的农业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三农”问题也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关键所在。“三农”问题是中国突出的“西部”问题。小农生产方式是中国“三农”落后的根源。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小农生产方式。中国需要一次新的农业革命——创立现代的农业生产方式。“汉南模式”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革命”与社会政治稳定苏伟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既是“革命”,就有风险。“(改革)步子大风险也就大一些”。这风险,就是政治动荡。若动荡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则将回到僵化的老路上,或歪到自由化的邪路上。无论哪一个结局,又只能引起更为持...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前,“圣经”、“圣诞”、“圣诞节”等词语已见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表达的意义与基督教的概念不同。将儒家经典视为“圣经”,反映了儒家经典在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生活中的统治地位和人们对儒家学说的尊崇。经历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巨大冲击,中国历史上的圣诞节已为人们所淡忘,但传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丰富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与近代其他政治力量相比,中国共产党将自己融入群众之中,以群众为变革社会的根本力量,推进社会革命与变革。在毛泽东看来,要甘当群众的小学生,俯下身子,放下身段,走入群众,全党要“眼睛向下”,“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如果只是昂首望天,“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  相似文献   

12.
羽生 《时事报告》2003,(1):73-75
近几年,由于高等学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深入,政治理论考试的内容也相应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即由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等课程过渡到“马克  相似文献   

13.
羽生 《时事报告》2002,(1):73-75
近几年,由于高等学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深入,政治理论考试的内容也相应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即由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等课程过渡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形势与政策”。继今年英语试题大“变脸”之后,2003年政治试题也将出现较大改变,不仅在试卷、题型结构上发生重大变化,而且在各课程内容的考查力度上也有了明显转变。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安北江 《思想战线》2023,(2):123-134
古代中国的“天下秩序”与“国家秩序”建构理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传承性,且贯穿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宗法式与地缘式的“天下秩序”理念,是古人诠释世界和维系国家政治安稳的核心思想。二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王朝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华文明核心体的形成和族群意识的凸显,是“天下秩序”得以传承与变革的基础。“国家秩序”和“国家政治体系”的建立,是古人想象“天下秩序”崩塌与重构的结果。在“国家秩序”建构中,“一统观”与“正统观”成为主体民族政权角逐天下后的政治意识。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与“天下秩序”理念,形成历史上的“中国精神世界”,最终成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向心力。为此,历史上的主体民族政权,以“中国”为核心的天下一统理想才得以实现。阐释古代中国“天下秩序”理念的传承与变革,对进一步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间接回应了用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来倒叙解构历史中国的舛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改革是具有特定的任务和性质并在特定的时期内完成的社会变革。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主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这是中国改革的特殊性。中国的改革又是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结构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改革又是特殊与一般的统一,既包含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特殊”,又包含了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一般”。中国改革以其特殊的内容和形式解决了或正在解决着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共同性的问题,从本世纪初至今天一直存在的“世纪难题”。一、提出“…  相似文献   

16.
在戊戌变法前后和辛亥革命之间,不少诗人运用传统诗的形式,采用新名词,表达新思想、新观念、新感受,促成了中国诗坛的变革运动。为了推动这一诗歌变革运动的发展,其倡导者梁启超在1899年写的《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并在此书及稍后发表的《饮冰室诗话》(以下简称《诗话》)中提出了“诗界革命”的一些理论主张。后来就称这次诗歌变革运动为“诗界革命”。本文拟着重讨论“诗界革命”理论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秋风 《同舟共进》2009,(7):24-25
相对于激进的“大”革命,“小”革命似乎是保守的,它主张社会自治和常态的变革?在历史上,“大”革命要彻底改造社会,结果是消灭了社会;只有回归“小”革命,稳定而健全的秩序才可能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8.
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的创新成果,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路径。中国共产党基于对经典革命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与百年奋斗实践经验的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彰显了革命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价值意蕴,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以党的领导作为本质要求与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实质上是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变革与整体性跃迁。从这个意义上看,党通过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与领导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党要以自身作为逻辑起点,增强历史自觉与实践自觉,从政治引领、价值引领、思想引领、生态引领、方法引领五个维度建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路径,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国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出勃勃生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掀起了一场饭桌上的“革命”。这是向传统体制宣战,是向传统观念宣战,是向传统经营方式宣战,目标是从吃饭找“市长”变革为吃饭找市场。我当时在普陀区粮食局任职,亲历这场“革命”的全过程,至今记忆犹新,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20.
章新若 《求索》2013,(10):89-92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说是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把钥匙,却在各种各样的花哨争论中逐渐丧失了它最具体最本真的变革意义。本文认为,“实践”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对德国古典哲学一脉相承的哲学问题的解决,同时也蕴含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革命可能性,即是对人认识世界的传统方式的超越,也是人自身存在方式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